男篮亚洲杯小组赛第一场,咱们中国队93-88啃下了东道主沙特阿拉伯这块硬骨头。开门红是拿到了,但赛后发布会上,主教练郭士强和队长赵睿说的话,听着真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完全不像刚赢球的样子。
郭导上来就摊开了讲:打东道主第一场最难,我们开局手紧,后面领先了又总松劲儿,这起伏确实不该。他点名表扬了赵睿和胡金秋,说这俩是队伍的顶梁柱,带头作用明显。赵睿那关键球硬气,大秋稳定得像座山,这都没得说。
问题是,郭导在末节把王俊杰摁板凳上了,结果篮板直接被爆了。他解释说是王俊杰防守执行不到位,加上沙特换小阵容,我们需要变阵应对。说白了,就是嫌王俊杰防出去不够快。可这代价也太大了,篮板丢得让人看着都揪心!这招险棋,赌输了差点翻车。后面比赛,朱俊龙还是王俊杰打四号位,够郭导头疼的。更别提坚持用三后卫,那小个子扎堆,防外线明显吃力,脚步跟不上,对手一突或者一投,咱们就吃瘪。这防守窟窿,打强队就是找死。
赵睿那边说的更直白。他和胡金秋作为老队员,确实是拼了老命在扛着队伍走。但他话锋一转,直接扔出来一句:我们需要年轻人站出来!这话分量太重了。年轻人有起伏他理解,但他希望后面比赛能看到年轻人冲上来。明眼人都懂,这就是给廖三宁他们加压呢。赵睿提到廖三宁这场打得不太好,但没多纠缠。他最揪心的是胡明轩的状态。原话用了“节奏跟不上”、“致命的影响”、“急需调整”,这几个词儿听着就吓人。胡明轩可是主力轮换啊,他要是持续这梦游状态,后面碰到硬茬子,中国队真悬了。
有几句话说憋不住想说出来。郭导不用王俊杰,理由听着合理,怕他防不出去。但实战效果呢?篮板崩了啊!赢了球都掩盖不住这个亏。这就引出一个死结:你是要一个能在篮下抢板但脚步慢点的(王俊杰),还是要一个能扑出去但可能卡不住位的?郭导在沙特这场选了后者,差点玩脱。这选择背后,是不是说明教练组对年轻球员的防守纪律性极度不信任?哪怕牺牲篮板优势也要保所谓的“执行力”?这种保守用人,对王俊杰这种年轻球员的信心打击有多大?这代价,小组赛可以赌一把,淘汰赛还这么搞?
三后卫这事儿就更让人头疼了。全世界都知道咱们现在缺好用的锋线,只能硬着头皮摆小个。但这次打沙特,三后卫的防守软肋暴露得一清二楚——身高不够,对抗吃亏,脚步勉强。赵睿再拼命,也补不了所有人的窟窿。何况胡明轩现在连自己都顾不好。这阵容,打打亚洲身体一般的队伍也许凑合,碰上澳大利亚、新西兰那种身体流,画面都不敢想。追求速度投射没错,但连基本的防守篮板和对抗都保证不了,这战术就是空中楼阁。
说到赵睿那句“需要年轻人站出来”,这话说出来本身就够扎心的。他和胡金秋,已经是这支队伍最粗的大腿了,赢球主要就靠他俩撑着。可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啊!赵睿都当队长了,还得像个老大哥一样喊话,催着年轻人快点顶上来分担压力。这不单单是廖三宁一场没打好,或者胡明轩状态差的问题,这反映的是咱们男篮新人成长的滞后和断层。为什么到了大赛,关键时候能指望的还是那几张老面孔?我们的联赛强度够吗?青训输送的人才,心理素质和即战力,真的达到国际比赛要求了吗?光指望老队员燃烧自己,这火能烧多久?
最急人的,还是胡明轩这个点。赵睿用“致命”来形容他的状态低迷,一点不夸张。他不是能力问题,是整个人不在状态,场上动作慢半拍,看得人着急。他这种级别的球员,在亚洲杯这种大赛迷失,对球队士气打击巨大。他到底怎么了?伤没好利索?心态崩了?还是角色定位模糊让他找不到节奏?教练组不能再抱着“等他自己调整”的想法了,必须立刻干预。是减少时间让他冷静,还是有针对性地帮他找信心?下一场要是还这样,中国队真就相当于少了一个重要轮换,负担全压在赵睿他们身上,走不远。
总结一下,赢了沙特,暴露的问题比胜利本身更扎眼。郭士强用人上的赌博和无奈,三后卫体系带来的天然短板,赵睿喊话背后新老交替的隐忧,胡明轩这个点的“致命”低迷,这四座大山不解决,小组赛出线后,每一步都可能成为男篮的终点。赢球掩盖不了隐患,听听郭导和赵睿赛后的语气,他们比谁都清楚。下一场打强队,郭导还敢不敢用王俊杰?年轻人能不能回应赵睿的喊话?胡明轩的状态能回来几分?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你觉得,中国队这关能闯过去吗?
更新时间:2025-08-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