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主席下令枪毙一位七旬老太,当地人民高呼:毛主席高明

在1950年的岁月里,被誉为“女中豪杰”的赵洪文国,蒋介石的“义姐”,不幸在川西落入法网。尽管冯玉祥将军曾对她赞誉有加,

但毛主席亲自下令批判,并最终判处她死刑。即便周总理出面向毛主席求情,也未能改变她的命运。

当这个消息传出来时,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位白发老妪,就是赫赫有名的“游击队之母”,曾带着三代人,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毛主席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原来,她的另一重身份,才是最让人无法原谅的。

双枪老太婆

他1881年生于辽宁满族,清朝末年,满洲人的社会地位很高,最起码不用为食物发愁。

她虽然出生在封建时代,但却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

她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西方的教育,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入侵,百姓们的苦难和战争,对她的影响很大。他们也恨透了那些入侵者。

赵洪文国长大成人之后,便与三江虎林赵玉堂公子订了婚,

因为满族人结婚后都要用丈夫的姓氏,于是洪文国便改了名字,叫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二十九岁那年,拿出多年的积蓄,在中国办了一所学校,希望能激发仁人志士的爱国心,拯救祖国,拯救民族,驱逐外敌。

赵洪文国就是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教育。

“九一八”事件发生后,日本人公然入侵中国,赵洪文国这个年过半百的老人,自然是心急如焚,怒不可遏。

而这个时候,她的儿子赵桐返回故乡,组建了一个反日游击队“别动队”。

赵洪文国知道后毫不犹豫的加入了进来,他鼓励全家参加抗战,并且将自己的财产全部卖掉作为了抗日的资金。

不但如此,赵洪文国更是以他家为据点,充当了抗日部队的指挥部与交通枢纽。

她虽然识字不多,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文化活动,到各个村子去游说,筹集抗战物资,增加自己的队伍。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但日本人为实现其统治中国的野心,对其实施了奴化教育,开设了专门的学堂,并对部分学校进行了严格的管理。

赵洪文国得知这件事的时候,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赵洪文国为抵抗日本奴化,在其子的协助下,创办赵家堡子小学,并教导子女要忠君报国,宁死不屈。

赵洪文国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加抗战,决心以身作则,每天都要在儿子的协助下,每天都要练枪。

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的眷顾,赵洪文的枪法很快就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十发十中。

她还不满意,又开始用两只手来练习射击。很快,他就成了这一带有名的双枪老太婆。

后来,赵洪文国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路逃亡,她总算是想通了一件事。她把一双儿女都召集起来,说道:

“一日不把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赶走,中国人民就永远不得安宁。”

然后她又对自己的家人说:“如今我们的家乡已经陷落,赵侗正在与日本鬼子殊死一搏,守住东北。到了我这个岁数,我什么都不要了,就是要抵抗日本侵略者。”

他的丈夫想了想,说道:“以我们的实力,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就算我们带着几个小孩,也不可能抵挡得住日本人的进攻,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所有的村民都聚集在一起。”

所以,几人商量了一下。赵洪文国携家带口,一边逃难,一边向外宣扬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所做的种种恶行,以及如今东北百姓的凄惨境况。

最终,她打出了抗战的标语:“推翻日本帝国,收复东北!”在群众的鼓动下,许多村民参加了抗日的行列。

在组织抗日队伍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一方面是日本鬼子的步步紧逼,

另一方面则是村民们对她的不理解。没过多久,他就找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赵洪文国的腰带上永远都挂着两盒子炮,她可以用两只手来射击,而且每一次都打得很准。

有一回,她照例到村里宣讲抗日的精神,动员他们参加抗日的队伍。

只是,不了解她的人,只当她是个牙尖嘴利的老妇人。有人问:“老太太,你知道什么叫打仗?”

赵洪文国也不多说什么,时间不多了,马上就到了晚上,她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她带着一群人来到了村子外面的一个小山包上,远处有三个日军士兵骑着马向这边走来,她从腰带里掏出两门盒子炮,“啪、啪”两声,两名日军士兵倒在了地上。

看到同伴倒下,另一名骑士也慌不择路地跑开了。

在见识到她那出神入化的射击技巧后,村民们才真正相信她是一个可以领导群众抗击日寇的好领导,于是200多名村民在群众的鼓动下,纷纷加入了她的行列。

抵抗侵略

赵老太太是北平近郊的一个人家。她由东北进关时,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海军东北舰队司令(后来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十分欣赏她的爱国心,并赠了她二千元钱作为她的生活费,并劝告她到后方去养老。

一九三七年七月上旬,听说日本人要攻打北平,她很生气,决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沈鸿烈送给她的二千元,召集了一批青年和大学生,买了手枪,子弹,以及一套军服,一双鞋子,一条短裤,准备组建一支游击队。

“七七”卢沟桥的前夕,赵侗也曾来看过她。他们在北平找了个藏身之所,就把枪和其他的东西运了出去。

年轻人不愿意让赵老太太去做这个工作,因为她太大了,风险也大。

“我是一个老太太,”她说,“如果他们把我抓起来,把我枪毙,那就无关紧要了。”

赵洪文国亲自将军火从北平运出,并没有让一位年轻人帮忙。她衣衫褴褛,挎着一只破烂的筐子,破烂的床单,破烂的裤子,破烂的衣物,都堆在里面。

就这样,她将价值两千美元的武器,一次又一次地运出了城市。每次都是赵侗暗中跟着,一直到车站,等赵老太太上了车,赵侗就坐在后面看着,免得出了什么事。

不一会儿,子弹就被送到了仓库里。

他们凑齐了五十个人,刚要起义,武器还没有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就被叛徒出卖,忽然被二百余人团团围住,子弹全部被夺,两个年轻人也因此丧命。

赵老太太知道后,便恢复了常态,四处向朋友借钱,筹钱,置办兵器。

这一次,筹集到了更多的资金,买了更多的子弹,许多年轻的学生也被动员起来,加入了游击队。

在日本人占领下的北平,赵老太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她必须将一群参与游击队的年轻人安全送出城。

为此,她聘请了两位年长的女性,指示她们分批次地将这些青年秘密送往城外,并告诉她们,若有人询问,就假装这些年轻人是她们的侄儿。

而且,他们还必须随身携带武器和弹药。

每一次,老妇人们都会把枪藏在包裹里和大衣里。有一回,三位老妇人一起走了,赵老太拎着一箱子的弹药。

有一位警察走过来,问他们的去向,这时候三位老妇人就一起坐下了。赵老太说:“不知道,我们是逃难的呀,是到一个没有战事的地方。”

那警察说:「我看那是不可信的!」赵老太说:「咱们三个老太婆有甚麽办法?如果你想要什么,就把这只箱子里的床上用品拿走吧!”就这样把那警察骗了过去

之后,,二百多个日本人就把他们的部队团团围住,他们手里拿着枪,勇敢地反抗着,首战就打了胜仗,打死了十几个日本人,缴获了七八支步枪和几条毯子。

日本人撤退后,派遣飞机来轰炸,游击队转移到山区,日机追赶,游击队用机关枪扫射,击落一架,游击队的人欢呼起来,士气大振。

第二次游击队的活动是从监狱里逃出来的。他们接到消息,德胜门外面的第二座监狱里,有一群人要被枪毙,所以当天晚上就动手,把这些人救出来。

于是,在赵老太的带领下,他们扮成敌人的样子,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来到了监狱的大门前,把大门打开,然后冲了进去,喊道:“我们是来把你从监狱里放出来的游击队!”

数百名囚犯加入游击队,砸碎了监狱的大门,杀死了日本警卫,抢走了一些枪支。

当天晚上,赵侗向从监狱里解救出来的数百人解释说,他是一个反日本人的抗日游击队,“愿留下来就留,不愿留下来的,就回老家去。”数百人齐声高呼:“我们要加入!”

这一次,游击队扩大到了一千多人,取名为“国民抗日军”,赵侗为司令。他们到了一个村子,住在一栋豪宅里,这栋豪宅是一些富人曾经享用过的。

赵老太一听,马上把村里的老人老太太都叫了过来,让他们坐下,还亲手奉上茶水,和颜悦色地说道:“大家别怕,咱们不是土匪,也不是什么乌合之众,咱们的目的,就是跟日本人干一架。

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一定要团结在一起。日本人对我们太残忍了,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战斗!别害怕。

大部分人都是大学生,都很聪明。我年纪大了,有孩子,也有儿媳妇。

别人的女儿和我的女儿是一样的,我的学生要把他们当作姐妹来看待,一点也不粗野。别跑了,免得耽误了时间。

我们想让上了年纪的人把他们召唤回来。我们对女人也是尊重的。”

乡亲们一看赵老太的热心真诚,态度和气,便觉得十分亲热,便都回去了。

赵奶奶在游击队要走时,对他们说:“多谢大家的盛情招待。我们希望你能为国家做点什么,为自己做点什么。”

背道而驰

赵洪文国在重庆的时候,受了国民党的反动意识形态的影响,

渐渐的,他开始反对八路军所谓的“军队纪律”,她觉得,在这个混乱的时代,

士兵和土匪是不能分开的,他们想要变得强大,就必须要去抢劫,去掠夺平民,以此来壮大自己。

可是,我们部队里有三大纪律,八条注意,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约束,所以赵洪文国才会怂恿自己的几个儿子,还有十多个心腹,从晋察冀军区一大队里走了出来。

蒋介石见状,立即向她示好,给了她一个“冀辽边区绥靖司令部”的总司令的职位,赵洪文国对她感恩戴德,对国民党更加忠心耿耿。

她常常对他的儿子们说:“把小日本赶走,以后天下都是国民党的。”这样的想法,就把反动的军队组织起来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赵洪文国率领匪军返回东北,跟随国民党参加大大小小的战斗,抗击人民解放军。

辽沈战役一过,土匪势力全灭,她自己也没了立足之地,只得携家带口逃往重庆。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也就是重庆解放的前五天,赵洪文国的家中,来了一位贵宾,蒋经国代表蒋介石,拿着一张“委任状”,

蒋介石期望她能“提高其抗战的精神,发展其游击经验,发展川、滇黔之军,重振中华,建立新的功勋”。

这一天,赵老太太和他的儿子赵忠,李元超,还有几十个人,带着蒋介石送给他们的一大批军火,来到了川西,帮助蒋介石准备成都会战。

成都之役,只是蒋介石为图一时之快。那时,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兵锋直指成都,二野已解放川东和川南,蒋介石所筹划的成都作战的军队,不是溃败就是投降,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人民解放军第16军俘虏了宋希濂,成都之战就成了泡影。

赵洪文国虽然震惊,但仍不死心,准备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对付新中国。

重新拉起队伍,屠刀却指向自己的同胞,从抗日女英雄,到穷凶极恶的土匪头子,双手染满人民解放军的鲜血。

国民党势弱,赵洪文国无人可用,便像一条毒蛇,在什邡县的三河乡游荡,在那里,她认识了大名鼎鼎的“袍哥”马举林,两人一拍即合,决定联手。

一九五○年二月五日,六十军团一百七十八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由一支骑兵团护送到北京去执行新的调令。

然而,路过龙潭寺镇的时候,却被巫杰等人拦住了去路。

为了不伤及无辜,士兵们边打边撤,最后因为人数太多,一个接一个地战死。

朱向离更是被歹徒们残忍的虐待,挖掉了双眼,割掉了舌头,割掉了耳朵,又用沸水灼烧致死。

仅剩的一名士兵逃到川西军区报信,却被赶来救援的178师533团第三营在龙潭庙里被团团围住。

参谋长邓世君获悉这一消息后大为震动,当即亲自致电179师536团及537团赶赴救援。

最后,在炮火连绵不绝的轰击下,数万人被打得溃不成军。

不过,巫杰的残暴行径,落在其上司赵洪文国眼中,无疑是立了大功。

二月九日的宣誓仪式上,她赞扬了这一点:“好样的!巫杰这一手,可是为我等长了志气,挫了对方锐气!”

并且,她为表明坚决反对共犯的态度,命令屠杀农会积极分子和一般民众二百余人。

有了前车之鉴,以赵洪文国的残暴行为为先导,川西和川东各地的悍匪也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

他们也曾两度攻打什邡城,作恶多端,剿匪之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在这一年三月十六日,在“剿匪”的命令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剿匪”开始在全国各地展开。

赵洪文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自然是第一个遭殃的,只可惜,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宣布国民党即将回归大陆。

到时候,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党国”做出贡献。

前面是敲锣打鼓的士兵,后面是儿子和女婿的红旗,赵洪文国一脸高傲的站在那里。

但她相信,历史和人们,一定会证明,谁才是真正的正义。

之后,在解放军的攻势下,赵洪文国引以为傲的匪军,就这样被打得溃不成军。

她不甘地望天叹息,便和亲信躲在高桥镇一个不起眼的农家里。

四月中旬,正在追击残余土匪的179师537团,在这个农户的竹墙里找到赵洪文。

一世英明,到头来,却是如此结局。

赵洪文国因为在抗战中立下了大功,被俘虏后得到了优待,伙食都是按照团的标准来的,而且还专门为她准备了热水澡。

然而赵洪文国却是冥顽不灵,不知悔过,仍然一口一个“生我者父母,知吾蒋委员长”,最后被判了死罪。

赵洪国文于七月四日被处决,时年71岁。

当地人闻讯欢呼着,呼喊着:

“还是毛主席英明!”

参考文献:

红岩春秋——“游击队之母”的历史功罪 作战:李萱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老太   北平   成都   日本人   日本   游击队   土匪   蒋介石   国民党   老太太   历史   高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