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致电中方,被伤到自尊了,万斯咆哮要摘牌中企?中国还有底牌

美国要叫嚣着对中国加征关税,但中国拒接的电话让他们感到伤到了自尊。

美国副总统万斯也突然发话,威胁要把一些中国企业从美国证券交易所赶出去,语气咄咄逼人,像是气急败坏。

而中国亮出来的那张牌,不是别的,正是一直让美方忌惮的稀土。美方这一轮出招,看似强硬,实则有些底气不足。而中国这边,虽然话少,但动作实在。

除了稀土,中国还有另一张底牌。

万斯“发飙”:美国话语权正在往回收

当地时间10月12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的时候语气强硬,他对外放话,竟然指责中国,甚至声称美国不排除将中国的公司从美国证券交易所除牌。

这话一出,外界一片哗然,似乎美国又打算借金融手段威胁中国。

但事情的走向却让很多人意外,美方一边放狠话,一边又试图安排一场中美高层通话,想要“沟通”一下局势。

在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稀土新规之后,美国彻底坐不住了,立刻想要跟中方通电话进行沟通。

结果呢?中方干脆利落地没接电话,对美国来说,这种冷处理方式无疑是一次“外交尴尬”。这种沉默,往往比言语更有分量。

从过去几年看,美国一直在用所谓的“极限施压”做文章,对中国企业下手,搞技术封锁、搞金融限制,套路其实并不新。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手段越来越不好使了。中国企业在多轮打压之下,虽然受到影响,但也在逐步适应,并开始寻找替代路径。换句话说,美国的“威慑力”正在消耗。

其实,美方这次的强硬表态,更像是一种情绪发泄。因为在前几轮谈判中,美方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一开始扬言要加税加到极限,后来却不得不往下调。本来想用谈判换取主动,但发现中方并不吃这一套。

这种落差,让美国一些政客感到挫败,而万斯的威胁更像是内心焦虑的外在表现。

稀土动了,美国心慌了

而美国的反应如此强烈,是由于对中国稀土新规的无能狂怒。10月9日,商务部门正式宣布,对部分稀土和关键原材料的出口做出限制。

为什么是稀土?因为这东西太关键了。它不是普通的资源,而是很多高端科技产品的“命门”。

军工设备、新能源产品,甚至一些日常电子设备,都离不开稀土的参与。而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地位,又是非常独特的。

无论是矿藏、提炼技术,还是产业链完整度,中国都占据了绝对优势。美方对这个现实一直心知肚明,也一直想摆脱这种依赖,但进展缓慢。

这次中国出招,没有高调渲染,但效果立竿见影。美国内部立刻陷入焦虑。他们本以为自己可以通过金融和贸易手段压住中国,但没想到中国这一招打得更狠——不是加税,而是动资源。

不是谈判桌上讲条件,而是直接扣住了关键物资的出口。

美方的反应,从一些公开表态中就能看出来——措手不及、无法应对、找不到替代方案。一时间,供应链安全成了美国内部讨论的热门话题。

这说明中国的反击越来越讲究策略,针对对方的薄弱环节,精准出手。也正因为如此,美国这一轮的“强硬”,反而显得底气不足。

对抗还没结束,中国手里还有几张牌

如果说稀土只是中国亮出的一张牌,那么手里还握着的牌,可能更让美国头疼。

比如医药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料药出口国之一,这些原料药是很多常见药物的基础。

美国的制药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如果中国在这个领域采取限制措施,美国国内的医疗系统必然会受到冲击。

再比如金融领域,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中国此前已经减持了不少美债,如果突然在市场上继续减持,或者操作短期美债,那美国的财政压力将大大增加。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电子元器件。很多美军的设备,其核心电子元件其实是由中国企业提供的。

这个供应链一旦被切断,不仅会影响民用市场,更会直接波及到美国的国防系统。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性依赖,是美方目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的。

所以说,稀土只是一个“信号”。它让外界看到了中国的回应方式发生了变化。不是你来我往的对等加税,而是更有针对性、更具杀伤力的出招。

而且这种出招方式,往往在没有提前预告的情况下就直接实施,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现在的策略其实陷入了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强硬手段来逼迫中国让步。

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面对中国在关键领域的反制能力。

主动权,正在悄悄转移

从整体局势来看,其实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中美之间的力量平衡,正在发生变化。

过去,美方习惯于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但现在,中国在一些关键产业链上已经形成了相对优势,尤其是在资源、制造和技术结合的领域。

这种变化,让美国原有的策略开始失效。而中国这边,显然已经不再接受“你说了算”的规则。

从直接管控稀土出口话,到不接电,整个过程展现出的,是一种新的姿态:你可以咆哮,但我不接招。你可以威胁,但我能应对。

从目前的形势看,美国在舆论上还在坚持强硬立场,但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开始释放“求和”信号。

这种转变,其实是对现实压力的一种回应。因为一再加码的贸易战,不仅没有迫使中国让步,反倒让美国自身的供应链和产业结构暴露出更多问题。

中国的策略,显然也不是要完全“硬碰硬”。而是在掌握一定主动权的前提下,争取更加公平的谈判条件。

这是一种更成熟的应对方式,不是简单对抗,而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博弈。

美国喊得越响,说明它内心越焦虑。中国说得越少,说明中国越有准备。这种节奏的变化,不仅是谈判技巧的变化,更是实力结构的变化。

中国的底牌,不只是稀土,也不只是金融、医药这些具体的手段。

真正的底气,是整个产业体系的完整性,是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对国际秩序的重新理解与构建能力。

参考信息:

万斯:未来几周将明确中国是否要与美国“打贸易战”——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25-10-13 01:19

美贸易代表:对中方反击感到意外,想打电话被拒了——观察者网2025-10-13 11:39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5

标签:财经   美方   底牌   中方   中国   美国   稀土   强硬   中国企业   领域   出招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