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送母亲去医院。
听一个住院多日的老奶奶抱怨:“钱花光了,娃养大了,落得一生病,却没有人管了。”
老奶奶是农村人,有两儿一女。
她心疼小儿子,就长期帮助小儿子带娃。事实上,小儿子的家庭条件差一些,小夫妻都靠工厂打工攒钱,还长期有房贷。
带娃期间,老爷爷在农村种地,隔三差五把蔬菜、稻米送到城里的小儿子家。老爷爷农闲的时候,去给人盖房子,修建护坡等,把工钱交给老奶奶,做生活费。
老两口互相搭配,把小儿子家的两个娃,都带大了。
自然,娃大了,老奶奶就回农村老家了。当然,老奶奶也更老了,各种病痛来了。
家里没有什么积蓄,那治病养老的费用,还不得几个子女摊派——子女互相推诿,各种家庭矛盾接踵而至。
女儿、大儿子都说:“妈,你也没有帮我什么忙,这养老的事,我也不应该多管。”
本想,小儿子得的好处最大,应该多管一管,会感恩。但小儿子也不多管,认为父母是大家的,应该什么费用都平摊;小儿媳还算账,说老奶奶在自己,吃了多少年,耗费了多少钱,算是“独自管老人多年”,往后,应该其他两个兄妹,多出钱出力......
儿女们都可以找出老奶奶的“恶行”——偏心小儿子,自己不准备养老钱,不会做人,得罪儿媳女婿等等。
我一直琢磨着老奶奶的家事。
老人和子女之间,存在很多的因果关系,本来老人帮助子女带娃,这是好事。但 好事办多了,反而变成了坏事。
老人对子女的善意,也要尺度,免得过犹不及。

别让“索取”,变成习惯。
如果老人总是把好处给某个儿女,持续多年后,儿女会认为:“应该给。”
一旦老人不给了,那对不起,儿女认为老人“太坏了,居然敢不给”。
“100-1=0定律”,同样适合父母 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升米恩,斗米仇”。
我的一个朋友,三十多岁了,贷款在城里买房。一部分房贷,是父母在承担的。反正父母有退休金。
自从父亲过世之后,母亲决定不再给朋友承担一部分房贷了。毕竟,少了一个人,这退休金总量也少了一半。
朋友顿时觉得,“天塌了”,自己居然要每个月承担几千的房贷。他对母亲的决定,非常厌恶,甚至因此几个月都没有问候母亲。
从每天都有,到忽然没有。这个拐点,是非常难受的。
而制造这个拐点的人,其实是父母,而不是儿女。
父母源源不断地供养儿女,是培养了儿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要忽然灭掉习惯,困难重重。
最好的做法,就是别培养儿女的坏习惯。等儿女成年了,就培养“靠自己”的习惯。

别让“帮助”,透支了自己。
很多老人,出生在缺衣少食的时代,真的穷怕了。
他们对儿女的爱,就是拼尽全力,一定不让儿女受穷。
真的,老人恨不得把买棺材板的钱,都给儿女去创业。也有老人,把多年努力,准备的养老钱,掏出来,给儿女花掉。
没有退休金的老人,把为数不多的钱,在帮忙带娃期间,慢慢花掉,不奇怪。
老人觉得,钱反正留着,还是儿女的。不如早点给。花在孙子身上,也不算外流。
一些老人很仁慈,见不得孙子喊要“零食、玩具、衣服”,就掏空口袋了。
养大一个孩子,在过去,不好很多钱,但是现在,却耗费很大。带娃的方式,已经完全变了。
娃吃喝玩乐,一个周末几百块;去学艺术,一个学期好几千;暑假旅游,动不动一万多。还有伤寒感冒,也一次几百几千。
此外,老人在带娃过程中,可能给一家人的生活费用,都分担一些,这是一个无底洞,一个月好几千。
一旦花钱的数量,超出预期,老人养老的本钱就不够了。
另外,一些老人,身体状况不允许带娃,但还是去了。结果身体扛不住,病得更加厉害。
而老人身体有病痛的时候,不能带娃,还要住院,导致儿女很不满意——怎么请一个这样的人来带娃,这不是请了一个“麻烦”。
毕竟,儿女找老人带娃,初衷是“不管老人,老人还管娃”。一旦违背初衷,心里有怨气。
帮忙,要适可而止,起码要有底线。自己的养老本,身体的状况,一定要看清楚,守住了。实在不行,应该拒绝带娃。

别让“指教”,越过了界线。
“远香近臭”,让很多带娃的老人,吃尽苦头。
老人在儿女家住,会看到儿女做不对的地方,小夫妻吵架等。老人忍不住,要说几句。
老人一开口就错,很容易得罪人。
比方说,儿媳和儿子吵架,老人认为儿媳不对。这儿媳就火冒三丈,认为老人护短。
还比方说,儿媳给孩子买奢侈品,老人认为不应该,儿媳就嫌弃老人小气。
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变成了矛盾。老人对儿女的劝说、指导,反而变成“好为人师”。
老人多说几句,就越界了。两代人没有界限,那 老人一旦不带娃了,儿女和爱人,“如释重负”——终于少了杂音。这样的情况下,儿女要反哺老人,很难。
聪明的老人,在带娃的时候,对儿女的私事,几乎不问;儿女的矛盾,视而不见。冷漠,沉默,是高情商的回应。

做老人真的很难,带娃去,也会得罪人。
带了大娃,没管小娃;贴补了生活费,还滋养了儿女的依赖思想;给娃吃啥,花钱了,儿媳还认为吃错了;送娃读书,一身风雨,儿女关心的是娃平安吗,而不是老人还行吗......
老人们,还是醒醒吧,在带娃期间,要处处留一手,随时做好不带娃的准备。
带娃了,也不指望谁感恩,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够了。
始终摆正姿态,带娃是帮忙,不是应该。
作者:布衣粗食。
配图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