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斩尽天下龙脉,可到了一座山前转头就走,刘伯温:保命要紧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天下龙脉本属天定,为何刘伯温斩了九十九道,却独留长白山?

是命运的安排,还是背后的算计?

朱元璋的恐惧

洪武三年,朱元璋深夜惊坐起,宫灯未熄,汗水从鬓角滴下。

殿中只余火光摇曳,文案上摆着几张堪舆图,他盯着龙脉走向图发愣,眉头紧锁。

这不是第一次,自登基以来,朱元璋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黄袍加身后,他知道——坐上皇位容易,坐稳了难。

出身微贱、草莽起义,朝堂上没有门阀世家认同,江湖上依旧流传“应天真龙尚未现”的话,他怕。

风水传说扎根百姓心里,龙脉气运说盛行朝野上下,朱元璋信,也不得不信。

他召刘伯温入宫,只说一句:“你通风水,好好替朕查查天下还有哪几条‘反骨’脉”,没人敢接这活,刘伯温接了。

那年,他四十八。

朝堂流言四起,说皇帝疯了,为了“稳龙气”要挖断中原大山。

有人说刘伯温不过是随便走走、画几幅图糊弄皇帝,可真正跟着他下江南、入西北的人知道——这活不是走马观花,是实打实地“斩山破龙”。

十年血掘,九十九龙断

刘伯温办事不声不响,动作却狠,第一刀砍在无锡。

龙山下村民习俗奇怪,家家户户喜欢捏泥人,摆神龛,有人说这是“镇龙”法。

刘伯温没问,只带人挖井,通透山腹,三个月后,井水发浑,村中泥塑突然裂面,老人说是“龙气散了”。

又过半年,龙山草木枯黄,野兽逃散,百年泉眼断流。

消息传到京师,朱元璋大喜,下令赏银五千两,许刘伯温“随地调兵办事”,他接旨后没回京,直接转去兰州。

那年冬天冷得怪,黄河起冰,风掀石沙,刘伯温站在兰州南北山前,没多说话,让人找木桩、打夯锤。

“钉龙桩”——一桩扎入地心,封龙气于地表。

百姓围观,看不懂,只说“钉完这山就不下雨了”。

半年过去,果然如此,南北山草不长,雨不来,气温骤降,城中老人病死一批,有人私下议论:“刘军师是杀龙,是坏事。”

刘伯温没理。他按《撼龙经》的口诀,一年一地,斩断大川名岭,十年下来,从中原到岭南,留下九十九处风水废脉。

每斩一处,便有地方枯败、村庄异动,消息传开,百姓惧他,文士讽他,军中却尊他。

朱元璋派人送来酒肉、封赏,亲手书信一封:‘百姓怨气我来背,只愿你不误天命。’

刘伯温那晚没饮,盯着地图最后一处——长白山。

长白山,谁也动不了

刘伯温带着人马北上时,没说去干什么,只说去“看山”。

可是图纸一摊开,随行的几个亲信立马明白:这,是最后一条龙脉。

队伍走得慢,过了辽阳,大雪封山,寒风穿骨,马冻瘫,人掉队,有人劝停,说改春天再去,刘伯温不理,指着地图说:“迟了,这口气就翻了天。”

长白山不比别处,中原山多柔,岭南山带水,唯独这一座山,天上压下来,地下往上顶。

到了山脚,天就变了,黑云盖顶,风像刀刮,雪吹得人睁不开眼。

连走三日,一脚深一脚浅,马匹瘫死四头,随行病倒十几人。

再往上,没人敢走,一个老随从实在扛不住,跪下劝刘伯温回头:“山上怕不是龙,是神。”

他没理,手拿罗盘,嘴里默念口诀,走了几十步,风突然停了。

队伍才刚喘口气,天边雷一声,接着雪崩。半面山体崩落,人吓得魂飞魄散。

刘伯温终于停下脚。看着塌下来的雪坡,沉默一炷香,转头就走。

下山那天,他没说一个字。

回营地,叫来亲信,写了封密函,交代道:“送到金陵,就说斩完了。”

没人敢追问真假,那封信后来真的送到了朱元璋手上,皇帝看完只说一句:“好”,然后下令嘉奖,册封“山川定策之功”。

没有人知道,长白山,刘伯温根本没动。

保命与诅咒

事情到这本该结束,但刘伯温回金陵后,一病不起,进宫面圣那天,朱元璋只问一句:“山上都清了?”

刘伯温点头,却不看皇帝眼睛。

朱元璋盯着他,沉了会儿,说:“朕做梦,梦见一白龙冲天而起,从北往南,掠过京畿,落于江南。”

屋里静得吓人。刘伯温没接话,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第二天,他辞职归隐。

有人问他:“那白龙是不是就是长白山那条?”

他笑了,不答。只留一句话在书桌上:“顺天者安,违者亡,天不欲断,断之者先亡。”

年过半百,不怕战阵,不惧人言,怕的竟是天命这两个字。

有人传言,刘伯温不是真的怕雪崩,也不是怕朱元璋治罪,他是算出一事:长白山那条脉,动不得,动了,明朝活不过三代。

这话听上去像是玄谈,可细想不假。刘伯温出身儒门,道术并修,从不空谈神鬼。

既然选了放弃,背后一定有推演,有推算。

后来出了努尔哈赤,出了皇太极,出了清兵入关。都从那一带出来的。

清朝人说自己是“龙兴之地”,祭天之礼设在长白山下。

每年皇帝亲写祭文,说祖宗在天,山脉有灵,满清官修志书也记载:“我族起自白山黑水,天命所归。”

真是巧了?也有人说,那封“成功斩龙”的奏折,从头到尾,朱元璋心里根本没信。

皇帝疑心重,何况这条山,他梦过,他也看过,知其不凡,可也没追问,因为他怕听真话。动不了,就当没发生。

刘伯温聪明,就聪明在这,他不是没胆,是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做了就活不下去。

他活到了六十五岁,明朝朝臣中算长寿的。

他死时没人知道这事是真是假,只留下一句被后人引为天言:“金陵塔倒,吴王当败。”

这话后来被贴在明末,李自成攻城前的墙上。

很多人信是刘伯温预言,也有人说是后人附会,但不管是真是假,那座塔后来真倒了,明朝也没撑住。

清人进关,长白山仍在。雪还是每年下,山还是那样高,风水图再怎么看,那一处都没改过。

参考资料:

1. 马大年.《刘伯温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 李晓明.《风水与权力:中国古代帝王风水实践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5

标签:历史   山前   要紧   天下   长白山   风水   金陵   皇帝   明朝   中原   龙山   天命   百姓   兰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