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来的荣耀,还不完的债!
10月19日卢浮宫多件宝物被偷,也是让人想到大英博物馆了。
大英博物馆,一座被称为“世界文明殿堂”的地方,实际上更像是一座装满赃物的仓库,据统计,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高达2.3万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殖民扩张和战争掠夺的阴影下,被迫离开故土。
甚至不夸张地说,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是海外中国文物收藏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从商周青铜器到唐宋书画,从明清瓷器到敦煌经卷,几乎涵盖了中国数千年文明的精华。
不过中国文物的流失史,本质上就是一部民族屈辱史。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就造成约3万件文物流入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更使数十万件珍贵文物被劫后散落各地。
敦煌藏经洞被英籍斯坦因与法籍伯希和以极低价格获取的4万余件文献,如今散落在英、法、德、美等十余家博物馆和图书馆,成为殖民时代文化攫取最具代表性的案例。
而西方博物馆常以“全人类共同遗产”为由拒绝归还文物,这一美其名曰为“保存文明”的行径,实则服务于殖民时代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
1897年,英国军队焚毁贝宁城,劫走4000余件青铜与象牙艺术品,如今散落在全球160余家博物馆中。而法国殖民当局从马里、塞内加尔运走大量宗教雕塑与古代手稿,迄今陈列于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馆。
这些所谓“保护文明”的行径,恰恰暴露了殖民者的虚伪。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所言:“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
但实际文物回家之路从来都不平坦。2020年10月20日,中国成功从英国追索的68件文物顺利回到祖国怀抱,而这批文物的回归之路整整走了25年。
1995年,英国警方在侦破国际文物犯罪案时发现这批疑似中国文物,国家文物局随即初步鉴定为中国禁止出境文物。
随后,中国多部委组成工作小组,通过执法合作、民事诉讼、协商谈判等途径展开追索。
直到2020年,因购买人去向不明且扣押超追诉期,这批文物被界定为无主物,英国警方主动提出归还,国家文物局立即重启追索机制。
依据联合国公约向英方发出追索函,正式提出返还要求。2020年10月16日,中国驻英使馆与伦敦大都会警察局完成文物移交,签署接收确认书。
而随着全球去殖民化浪潮深入国际文博领域,文物归还已从道德辩论逐步转向实际行动。
2024年,中国联合18个文物原属国联合发布《关于保护和返还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过其他非正义、非道德方式获取之文物的青岛建议书》,提出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这一国际性难题的原创性中国方案。
尤其典型的便是子弹库帛书的回归,成为主动追索国际公约无法直接适用的历史流失重点文物的成功实践。
另外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英国的心态确实变得复杂。
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7月发文指出,英国现在的对华政策未能体现出中国如今在国际社会上的实力。
这种心态在文物归还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大英博物馆依据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强调除非政府命令或藏品不适合保留,否则不能归还文物。
而这种法律障碍加上政治考量,使得文物归还进程缓慢而艰难。
与此同时,英国国内也存在反思声音。一些英国政客和媒体持续炒作中国“威胁论”,从所谓的“间谍”案到中国风力发电厂,都被扭曲为国家安全威胁。
而这种扭曲的中国观,恰恰反映了英国面对中国崛起时的不适应。
不过尽管困难重重,但近年来国际上文物归还的案例确实在增多。
龙门石窟的断臂佛像、大英博物馆里的《女史箴图》、敦煌莫高窟流失的经卷……这些文物在等待回家。那位英国拍卖行主管的“深表抱歉”,那场持续25年终有结果的追索,都告诉我们:文物回家,是迟早的事。
历史不容篡改,国宝终将归家。而大英博物馆的每一件宝物都清晰写明英国作为列强的侵略罪证。
参考资料:
英国皇家智库:以中国现在的实力,顶着美国报复的风险,也不应与中国断联——观察者网
宝贝回家!已有15万件流失海外中国文物回归——环球网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