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女子登山脚崴,被陌生小伙背40分钟下山,恶心的一幕出现了

10 月 19 日,广州晴朗少云的天气吸引了大批市民外出游玩,近郊山林的登山步道上人头攒动。一场突发的意外,让一位广东姑娘的登山之旅陷入困境,也让一位河南小伙的善举进入公众视野,而事件后续的网络舆论走向,更引发了关于善意与恶意的讨论。

突发意外:专业装备者崴脚被困,3 公里山路难住众人

当天上午 10 点左右,身着藏青色冲锋衣、脚踩防滑登山鞋的广东姑娘,正和朋友沿着陡峭的步道向上攀登,她的背包侧面挂着折叠登山杖,显然是经常参与户外活动的老手。行至半山腰一处陡坡时,她脚下踩空,身体猛地向一侧倾斜,尽管及时抓住旁边的树干稳住身形,右脚脚踝还是传来钻心的疼痛。​

姑娘扶着树干坐下,脱掉登山鞋查看伤势,脚踝已经迅速肿起,像个发面馒头。她尝试着轻轻转动脚踝,剧烈的痛感让她倒吸一口冷气,别说继续登山,就连站立都变得困难。同行的朋友立刻围拢过来,有人拿出矿泉水冰敷,有人在附近询问其他登山客是否携带急救物品,还有人从背包里翻出借来的专业背人背包 —— 这种背包能将伤者固定在施救者背后,减轻双方负担。​

但看着脚下崎岖的步道,两侧是近半米高的杂草,石阶上还附着前夜雨水留下的湿滑苔藓,同行的朋友没人敢轻易尝试。“这段路要走 3 公里才能到山脚,背着人一旦脚下打滑,两个人都得滚下去。” 一位朋友皱着眉说道。周围陆续经过十多位登山客,有人停下脚步询问情况,有人拿出手机提议拨打救援电话,但没人愿意伸出援手,毕竟谁也承担不起可能发生的意外责任。姑娘靠着树干,脸色因疼痛和焦虑渐渐发白,双手紧紧攥着登山杖等待转机。​

拖鞋侠出手:40 分钟稳稳背行,沉默离开不留姓名​

上午 10 点 40 分,一个穿着黑色短袖、灰色运动短裤的小伙出现在人群外围,与其他登山客不同的是,他脚上踩着一双普通的塑料拖鞋,鞋面还沾着泥土。他看到围拢的人群和地上坐着的姑娘,径直走上前,声音温和地询问:“需要帮忙吗?我可以把她背下去。”​

同行的朋友有些迟疑,上下打量着小伙 —— 他身形微胖,穿着随意,怎么看都不像有体力背人下山的样子。小伙似乎看出了顾虑,指了指朋友手中的背人背包:“这个我用过,把她固定好就行。” 他接过背包,弯腰将肩带调整到合适长度,让姑娘双手抓住两侧的承重带,自己则反手扣紧腰部的安全扣,确认所有卡扣都卡到位后,才慢慢起身,将姑娘稳稳托在背上。​

姑娘全程保持着礼貌的距离,双手抓着背包带,没有触碰小伙的身体。小伙背着她踏上下山的步道,脚步踩得格外扎实,遇到湿滑的石阶,他会先侧过身,让鞋底完全贴住地面再缓慢移动。每走十多级台阶,他都会侧头问一句:“脚踝会不会颠得疼?要是不舒服就说一声。”​

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落在步道上,形成斑驳的光影。40 分钟里,小伙没有休息过一次,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浸湿了短袖的领口。抵达山脚的打车点时,他轻轻将姑娘放下,帮着调整好姿势让她坐下,接过朋友递来的矿泉水喝了两口,便摆了摆手说 “没事”,转身消失在人群中。这一幕被路过的登山客用手机拍下,视频里的小伙背影宽厚,拖鞋踩在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身份揭秘:退伍军人兼救援志愿者,曾多次默默施救​

这段救援视频被发到网上后,很快引发关注。有网友好奇:“穿拖鞋背人走 3 公里山路还这么稳,他到底是什么身份?” 随着网友的深挖,小伙的背景逐渐清晰 —— 他是河南籍退伍军人,目前在广东定居,同时还是当地 “岭南救援志愿队” 的成员。​

这支成立于 2019 年的民间组织,成员涵盖了户外运动爱好者、医生、退役消防员等群体,日常会在广州周边山区开展巡逻备勤,每周还会进行体能训练和救援技能演练,专业性不亚于专业救援队伍。据队内成员透露,这位河南小伙已经参与过十多次山地救援,去年夏天曾在同一座山背过一位中暑的老人,前年还帮迷路的小学生找到了家人,只是那些救援都没有被镜头记录,始终鲜为人知。​

“他在队里体能测试每次都是优秀,别看穿拖鞋,山里的地形他闭着眼都能走。” 志愿队负责人在接受网友询问时表示,小伙退伍前在部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常年参与野外拉练,对负重行走有着丰富的经验,“背人下山对他来说,算是日常训练的基础科目。”​

同类映照:温州辅警的救援,退伍军人的共同担当​

河南小伙的善举,让人想起了去年 5 月发生在温州大罗山的类似事件。当时,交通辅警戴克勇趁着休假和朋友登山,行至半山腰时,遇到两名女生挥手求助。其中一名女生崴了脚,脸色苍白地坐在地上,另一名女生正焦急地四处张望。​

那段步道宽度不足半米,一侧是陡峭的山壁,另一侧是深沟,受伤的女生必须尽快下山才能就医。戴克勇先是搀扶着女生尝试行走,没走几步就发现她脚步虚浮,嘴唇也失去了血色。“这样走太慢,体力消耗也大。” 他在征得女生同意后,弯腰背起了对方。​

当时戴克勇已经攀登了两个半小时,体力本就濒临透支,加上从未有过背人登山的经验,只能凭着直觉调整发力方式。他特意将女生的伤脚托在手臂上,避免触碰地面引发二次伤害,20 分钟的下山路程里,汗水顺着他的帽檐往下淌,浸湿了后背的短袖。抵达山脚后,他双腿发酸,胳膊不停发抖,直到看着女生坐上好心人提供的车辆,才松了口气。​

这位 2013 年进入交警系统的退伍军人,此前还因紧急开道挽救心脏病患者生命,获得 “瓯海最美退伍军人” 称号。河南小伙与戴克勇的经历高度重合,他们都在脱下军装后,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军人的担当。​

舆论反转:善意遭恶意解读,评论区现低俗揣测​

河南小伙的救援视频在社交平台获得数百万播放量,起初的评论区满是赞扬之声,“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穿拖鞋的英雄” 等评论占据主流。但随着热度攀升,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开始出现,原本温暖的舆论场逐渐被恶意揣测污染。​

有网友盯着视频细节挑刺:“女生为什么不搂小伙子的脖子?这样不是能让他省力吗?” 这种质疑忽略了陌生人之间应有的边界感,姑娘保持身体距离的举动,本是礼貌与尊重的体现。更离谱的是,有人注意到小伙起身时后背轻微抖动了两下,便臆测他 “有别的想法”。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背负重物时向上调整重心是基本动作,若不及时抖动固定,身体很容易向一侧滑落,这是避免危险的必要操作。​

还有人在评论区发问:“要是受伤的是男的,他还会背吗?” 这种疑问暗含性别歧视,救援现场的紧急时刻,生命与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性别从来不是施救的前提。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部分网友在评论区发布低俗言论,编造不堪入耳的段子,甚至将小伙的善举歪曲为 “想占便宜”,对受伤的姑娘进行恶意造谣。​

更有甚者,截取视频画面进行 P 图,配上 “暖心哥哥带瘫痪妹妹游山” 的虚假文案,将一场纯粹的救援行动扭曲成博眼球的故事。这些言论与行为,与河南小伙默默离开的背影形成鲜明对比,也让众多网友感到愤怒:“做好事还要被恶意揣测,到底是谁的心里不干净?”​

广州近郊的山林里,秋风穿过树梢带来凉意。那位河南小伙像往常一样,跟着救援志愿队的成员在步道上巡逻,脚上依旧穿着一双普通的拖鞋,鞋底与石阶碰撞的声响,在安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他的口袋里装着刚买的矿泉水,准备随时递给需要帮助的登山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旅游   广东   山脚   小伙   陌生   女子   河南   步道   姑娘   女生   退伍军人   朋友   背包   脚踝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