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专家:中国囤积了大量进口设备,把美国政客耍的团团转

说起芯片这事儿,谁不知道美国人想牢牢攥住全球命门,可中国这边呢,早早就嗅到风向,悄悄备好了货。这不,美国经济专家克里斯·米勒在2024年首尔世界知识论坛上直言,中国企业能在层层封锁下稳住阵脚,还在AI领域跟美国企业掰手腕,全靠他们眼光长远、布局稳当。

米勒是塔夫茨大学国际历史教授,还在美国企业研究所挂职,经常跟政策圈子的人打交道。2024年10月那场演讲,他点名中国企业从荷兰、日本、韩国等地大举采购设备,提前堵住了美国更狠的制裁口子。这话一出,华盛顿那边估计得挠头——明明想断供,结果人家库存堆成山,政客们这回真被绕进去了。

米勒的观点不是凭空来的。早在2018年,美国商务部就把中兴通讯摁在地上摩擦,理由是违反伊朗制裁条款,直接切断了他们的美国技术供应。紧接着2019年5月,华为也被扔进实体清单,全球供应链瞬间绷紧。中国企业没坐以待毙,他们一看形势不对,立马转向其他渠道。

荷兰的阿斯麦公司成了热门货源,这家企业垄断了高端光刻机市场,中国那边从2018年起就加大订单。2023年,中国从荷兰进口的半导体设备就值274亿美元,同比猛增46%。

到了2024年,这数字继续往上窜,荷兰出口到中国的芯片制造设备总额接近200亿美元大关。阿斯麦的DUV光刻机没被完全禁售,中国企业抓紧窗口期多买多囤。米勒在演讲里说,这套操作让美国长臂管辖碰了壁,因为那些设备里头不少没掺美国技术,管不着。

日本那边也分了杯羹。东京电子这样的巨头,蚀刻机和清洗设备卖得火热。中国从日本的采购量从2018到2024年翻了两番,2024年进口额直奔96亿美元,增长28%。

韩国也没闲着,2024年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额14亿美元,涨了42%。这些国家的企业乐坏了,本来全球芯片链条就分工细,美国一卡脖子,他们正好捡漏。

美国自己的设备进口份额呢?从巅峰时的24.7%滑到2024年的10%,总额才44.7亿美元,还降了1.7%。这数据来自中国机电商会的报告,亮堂堂摆在那儿。米勒点出,中国企业这步棋下得妙,既避开了禁令,又学到了技术,边买边拆解,慢慢往自主化靠。

米勒的芯片地图:从历史到当下围堵

想想看,美国从2018年中兴事件起步,层层加码,到2022年10月直接禁售高端设备,2023年又拉荷兰日本下水,2024年还想堵成熟制程的路子。可中国企业早几年就从阿斯麦那儿囤了81台极紫外线光刻机,2023年数据摆着呢。

这不是运气,是算计。米勒分析,美国的管制像扔沙子进机器,短期卡人,但中国有备胎。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破1171亿美元,中国大陆市场同比涨35%,支出超美韩总和,上半年就砸了250亿美元。这钱花哪儿了?日本占29%,荷兰22%,韩国紧随其后。

2024年东京电子从中国拿了44%的营收,拉姆研究42%,KLA41%,阿斯麦也差不多。米勒说,这波囤积不光是为库存,还在推本土扩张。北方华创这样的中国公司,2024年营收涨35%,净利润飙44%,挤进全球设备厂商前六。以前这地盘是美欧日包圆的,现在被蚕食了。

美国政客急眼了。2024年6月,他们又推荷兰日本进一步限售,11月还考虑软化对华芯片制裁,但股民一看消息,阿斯麦和东京电子股价就蹦。米勒在AEI访谈里讲,这博弈是全球分工的重新洗牌,美国切链条,利益就得重分。

中国成熟芯片份额,2025年预计28%,2027年39%,这压力不小。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2024年底也承认,制裁效果没那么灵,徒劳多过实效。米勒的地图画得准:芯片不是孤岛,是经济命脉,谁先布局,谁就多张牌。

设备潮涌:多国供应商的意外红利

中国这边的采购潮,简直让日荷韩捡了大便宜。拿荷兰来说,阿斯麦2024年对华销售占总营收近一半,设备服务还能续到2025年底。

米勒在演讲里提,中国企业买的那些DUV机,够用好几年,够他们拆学升级。2024年上半年,中国从荷兰进口设备同比暴增290%,全年总额95亿美元出头。港口数据不会骗人,货轮一船船拉来,仓库里堆的都是缓冲弹药。

日本东京电子的蚀刻工具,2024年卖到中国96亿美元,创五年新高。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的清洗设备,出口14亿美元,一半直供中国厂,一半进西安和无锡的海外分厂。

这红利来得快,去得也可能快。2025年10月美国众院对中共委员会报告直指,2024年中国从美日荷买了380亿美元设备,这钱助长了军工野心。可米勒视角更广,他说中国不是光囤货,是在建生态。北京半导体协会数据,近200亿设备从日荷来,新加坡美国垫底。

韩国贸易协会也报,2024年对华出口涨42%,拉动本地经济。全球看,SEMI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稳坐最大设备市场,占全球74%前三里头老大。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跟买菜似的,美国菜贵还限量,你就多去邻居摊儿转转,结果邻居赚翻,美国自己菜烂地里。

别以为这就稳了。2024年美国压荷兰撤销阿斯麦对华DUV许可,全球链条在抖。米勒在YouTube访谈里讲,中国最大挑战是自给自足,还得靠国际链条。但囤积这招,给了喘息空间。

北方华创的蚀刻沉积清洗设备,2024年蚕食美企份额,日本韩国厂商逆势上扬。产业链这池水,美国搅浑了,大家都得游。米勒的书里早说过,半导体是分工游戏,谁卡谁疼,但中国这手,疼的不是自己。

围堵升级:从禁令到产能竞赛的拉锯

美国没闲着,2024年动作频频。6月推日荷限更多设备,12月阿斯麦预期出口限在2025展望内。米勒在ChinaTalk播客上聊,卖先进芯片给中国,得掂量风险。

但中国产能不等人,2024年进口33.5亿美元设备,价值涨22%,体积增29%。价格跌5.3%,说明买家精明。日本荷兰领供,份额68%。这拉锯战,米勒看得很透:美国想遏制中国科技,可禁令漏风,中国就从缝里钻。

2025年开局,美国发起301调查,盯中国成熟制程芯片。雷蒙多说,这背后是产业竞争和技术进步的纠缠。米勒在TNSR文章里提,出口管制顶多扔沙子,挡不住中国努力。

全球分工变局,中国份额上行,压对手喘不过气。IDC预测,成熟芯片2027年39%。北方华创前六营收,营收41.5亿刀,这势头实打实。日韩受益中国支出,蚀刻清洗市场美企丢位。

米勒的观察接地气:芯片战不是零和,美国政客想耍花招,中国企业用实际行动回击。2025年9月,他更新CoCom教训,说对华管制难过冷战时代。

2025年初荷兰排阿斯麦对华销售于敏感出口,中国营收预计降20%。但库存在那儿,产能扩建不停。博弈继续,美国切链,利益重置,中国多源采购,步步为营。米勒没站队,就事论事,这盘棋,谁笑到最后,还得看走眼。

这波设备囤积,余波到现在还荡。2025年日本半导体出口创纪录,荷兰港口虽降量,尾单犹在。韩国仁川忙碌,新一批设备上船。中国厂扩建,土地平整,钢筋铺基。

供应链重塑,多方博弈。政客的网有漏,企业布局有道,这团团转的滋味,美国尝得够呛。中国呢?稳扎稳打,产业链自主化,一步步来。这技术链条的未来,谁说得准?但数据在那儿摆着,趋势明摆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科技   进口设备   团团转   政客   美国   中国   美国经济   专家   米勒   荷兰   设备   日本   中国企业   美元   芯片   韩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