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内娱最大的瓜,还没扒完

“墨镜王”翻车了,可翻车现场没有碎玻璃,只有一地写满名字的剧本——那些名字被胶带贴住,撕下来时连痕迹都不留。

最先绷不住的是离职场记:凌晨三点,他在微博甩出一句“录音像他平时骂人,连停顿节奏都对”,配图是《繁花》通告单,单日22小时那一栏被红笔圈到纸都快破。网友才意识到,原来“慢工出细活”的另一面,是别人连慢病都没空去治。

中国电影文学学会隔天就开了调研会。一位刚毕业的签约编剧溜出来抽烟,抖着手说,自己给王导写过三版大纲,最后只换来一句“感觉不对”,署名权自然也没有。他掐了烟苦笑:“感觉不对,但我的房租很对。”

金靖那边的声明来得晚,却精准——“拒绝body shaming”。没点名,可人人都懂:那句“再胖一点就别来了”在录音里飘过去,像一把软刀子,割的是演员,也是所有曾被甲方挑过身材的普通打工者。

好莱坞报道者去年做过一张表,给全球导演按“作者型”“商人类”分栏,前者37%被剧组告过或骂过,后者12%。戈达尔晚年自己也承认“压榨是必要之恶”,说这话时他85岁,镜头里依旧潇洒,可灯光外的助理在片场晕倒两次。诺兰被拿来当正面典型:每天拍完十小时准时放人,食堂还标卡路里,像极了一家德国工厂。观众以为这是常识,圈里却视其为“神话”——原来按时下班也能被夸,可见基准线早已沉到地下三层。

北电的周新霞把话挑明:观众需要神,才合力把导演抬上供桌;供桌高了,自然看不见下面垫着的人。一句话,把“造神”拆成供需关系,谁也别想撇清。

法律层面更黑色。香港与内地一河之隔,录音能否当证据、性骚扰追诉期是两年还是十年、编剧署名到底看合同还是看人情,三句话能问倒一排律师。张星炎把条文摊开,才发现灰色比黑字多。

资方动作最快。《重庆森林2020》的投资人连夜把预算表锁进抽屉,钥匙扔进行李箱,准备先去北海道滑个雪冷静一下。上影节那边本来做好的主席致辞PPT,如今躺在回收站里,文件名后面被工作人员默默加了个“(待定)”。

票务平台做的万人投票像一面镜子:42%的人说“他再拍我也不看”,28%坚持“作品归作品”,剩下30%点完“观望”就去抢五一档早鸟券了——互联网嘴炮从未耽误真正掏钱。

变化也在暗处发生。几个90后副导演拉了个“反PUA剧组公约”,核心条款只有两条:超时必付三倍工资,骂人不带人身攻击。流媒体平台更干脆,把“职业道德”写进合约,违约直接停付尾款,比任何道德喊话都管用。

倒是观众最先被上了一课:原来天才的豁免权不是无限期,胶片再唯美,也遮不住打卡机上的红字。下一次灯光亮起,有人或许先问一句:今天几点收工?饭盒里有没有给编剧留名?

王家卫的神话破了个口子,风灌进去,吹疼的不仅是他,还有所有把“灵感”当免死金牌的人。艺术需要代价,可代价不该永远由最弱的人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2

标签:娱乐   今年内   供桌   编剧   观众   导演   灌进   剧组   北海道   软刀子   基准线   预算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