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誉为“新派京剧”的代表人物,李玉刚却在一夜之间跌落神坛,被梅派艺术掌门人梅葆玖怒斥为“跳梁小丑”!
究竟是什么惊天之举,让他从万人追捧的艺术偶像,沦为传统艺术界的“公敌”?
这场冲突的根源,其实不在于李玉刚的唱腔,而在于他试图触碰一个不属于他的冠冕。
他在公开场合一点不藏着掖着,直接说自己能代表“梅派艺术”,这话一出口,其实这场争议风暴就已经悄悄开始了。
更让梨园界没法忍的是,他演出现场还挂了条“前有梅兰芳,后有李玉刚”的横幅,这话把自己跟梅先生相提并论,让人看着不就是把矛盾给挑明了。
要知道,最初梅葆玖对这个年轻人并非全盘否定的。对于李玉刚传播戏曲文化的努力,这位艺术大师是持欣赏态度的。
但欣赏归欣赏,规矩不能乱。梅葆玖作为梅兰芳的儿子,毕生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却仍谦逊地表示不敢与父亲比肩。
梅派艺术是什么?是梅兰芳自少年起便扎根科班,经历千锤百炼才修成的正果,是一套严谨、纯粹的艺术体系。
在梅葆玖看来,李玉刚既非京剧科班出身,也未经受过系统的梅派训练,他只是一个从大众选秀节目《星光大道》走出来的流行歌手。
他担忧,大众会因为李玉刚的广泛知名度,而误以为他那种融合了流行元素的表演,就是正宗的梅派艺术。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梅葆玖曾毫不客气地批评过那种“男人戴假胸罩,全身涂白”的舞台形象,直言“不像话”。
在梅葆玖先生看来,男旦艺术是特别纯粹的美学追求,讲究的是真功夫和韵味,绝对不该变成靠博眼球、哗众取宠来吸引关注的表演。
所以当李玉刚的言行明显越过了他心里的边界,梅葆玖先生的反应特别激烈,也特别决绝——为了表达不满,他甚至不惜当场拒绝继续表演,气冲冲地愤然离场,一点情面都没留,就是要明确态度。
之后梅葆玖曾联合超过二十位艺术家,共同呼吁规范电视选秀节目。
李玉刚的成功,离不开流量。他总是在迎合市场与表达真诚之间反复摇摆,这种状态也让他的许多行为都充满了矛盾。
就拿去年10月在许嵩演唱会上的那次风波来说。作为嘉宾,他演唱成名作《新贵妃醉酒》时,大部分段落都交给了观众大合唱。
他的初衷或许是好的,想通过互动来“搞热气氛”,但台下的观众,期待的是一场高水平的专业演出,结果却变成了大型KTV现场。
于是,“躲高音”、“划水”的批评声铺天盖地。他随后迅速发布视频道歉,并承诺会在后续自己的演唱会上,演唱一个十分钟的完整版作为补偿。
这种行为也消耗了大众对他作为一名艺术家的信任。
这件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在父亲重病住院期间,他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张自己在病床前的照片。本想塑造一个孝子的形象,却因为照片过于精致的构图和光线,被网友指责为“摆拍作秀”。
而他的野心不止于舞台。他跨界当导演,为此还特地在2018年跑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
他自己又当编剧又当导演还参与演出的电影《云上的云》,是在浙江缙云取的景,讲的就是个江南小镇里发生的爱情故事,听着就挺有烟火气的。
而且这部片的制片人里,还有程青松这种在圈内有点名气的人,也算是有业内人士加持了。
这部影片还帮他在首届“金海燕奖”上拿了奖——直接拿下了最佳导演的奖杯,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个挺有分量的认可了。
艺术上的自我满足,并未转化为市场上的真金白银。电影上映5天,票房仅为620万元,商业上的惨淡,与那个金灿灿的奖杯形成了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
流量,终究没能成为他跨界之路的万能钥匙。
这场漫长的风波,最终以一种略显悲凉的方式暂时画上了句点。
梅葆玖先生于2016年去世,李玉刚曾试图当面向他道歉,但遭到了拒绝。直到梅先生身后,李玉刚才通过长文和节目的形式,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歉意。
这份迟到了太久的道歉,在部分网友眼中,更像是“作秀”和“蹭热度”的行为。更是有传出梅葆玖先生表示永远不会原谅李玉刚的行为。
无论他动机如何,这次事件被普遍认为是李玉刚事业下滑和风评转变的关键节点,梨园界甚至一度传出对他有“封杀”之说。
成名后与相恋八年的女友分手,被部分人指责为“现代版薛平贵”。一度传出的“隐婚生女”新闻,虽然后来被证实是乌龙,但都一步步侵蚀着他的公众形象。
或许是经历了大起大落,李玉刚自己也在社交媒体上坦承,近两年事业进入低谷,甚至到了一蹶不振的地步。如今他的社交媒体,更多的是分享生活与创作心得,状态显得平和了许多。
他并非没有东山再起的资本。今年10月4日在成都举办的巡回演唱会,现场气氛还挺热闹的。
许多观众自发身着汉服到场支持,这证明了他在国风音乐这个基本盘里,依然拥有着极为稳固的核心受众。
私下里,他开始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去探索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的创新融合。这种更为扎实和细微的探索,与他早期那种高喊“代表”的姿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或许,这才是他未来真正应该走的路。
如何在保持敬畏心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创新?如何在赢得大众流量的同时,获得专业领域的尊重?这两个问题,李玉刚没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至今仍在求索。
他既是凭借创新将国风元素带入大众视野的功臣,也是因冒进而被传统艺术界严厉批判的“破格者”。对他的评价,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
或许,真正的艺术之路,既需要有打破边界的勇气,更需要有“水深则流缓”的那份沉潜与自省。
李玉刚的未来,取决于他能否在个人表达与文化传统之间,找到一个新的、更具说服力的平衡点。至于他能否重新赢回世界的宽容,时间终将给出答案。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百度百科、新浪娱乐】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