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绒早报,羽绒人的资讯早餐。本栏目由“高端鹅绒服销量第一的高梵黑金鹅绒服”冠名,灰雁科技出品,每周一至周五更新。
热点资讯
1
中国供应商教美国人绕过关税,直接从中国采购商品
在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至145%后,美国 TikTok 用户开始被中国网红的视频“刷屏”。这些内容教美国人绕过特朗普时代的关税壁垒,直接从“世界工厂”中国采购商品。
这些大多在中国工厂拍摄的视频宣称,它们为露露乐蒙、耐克等美国大牌代工,试图“揭秘”全球消费品如何在中国制造完成。网红们纷纷分享网站链接和联系方式,鼓动观众直接联系供应商下单。“为什么不直接联系我们购买?你无法想象我们能给你的价格”,一位博主说道。
在另一段视频中,博主站在自称生产露露乐蒙瑜伽裤的工厂外,称这些美国零售价超100美元的产品出厂价仅5-6美元。“用料和工艺基本没差别”,她对着镜头说。
这类视频在三月集中发布后近期突然爆火,其中一则题为“中国揭穿真相”的视频在纽约时间周一早晨已获830万播放量。揭露露露乐蒙代工厂的内容收获260万观看,而名为“我们如何绕过关税”的视频点赞数突破11.8万。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直接从中国供应商订购如何让消费者规避关税——寄往美国家庭的小包裹的关税豁免也将于5月2日起取消,但这些视频仍可能引发一轮美国消费者从中国厂商直接购买产品的浪潮。
这些 TikTok 视频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超乎其想象,因为就连美国消费者认为是高端欧洲产品的品牌,也有许多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同时,这一趋势也反映出,不少中国厂家越来越有意识地主动贴近于美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来源 | fashionnetwork、财联社
2
填补产业空白!澄海要借鉴六安经验布局羽绒深加工
近日,澄海区副区长蓝宗楷率领澄海区农业农村局、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发展协会及相关企业代表一行,赴安徽省六安市、吉林省舒兰市,对当地发展鹅产业情况进行考察学习和洽谈产业合作。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的白鹅产业蓬勃发展,是全国著名的羽绒之乡,已形成皖西白鹅育种、养殖、腊鹅咸鹅制作、羽绒深加工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尤其羽绒加工业基础好、规模大、价值高。该区现有280多家羽绒加工企业,其中规上企业28家,羽绒加工业年产值达50亿元,白鹅全产业链产值近100亿元。
考察团一行对裕安区深度发展羽绒加工称赞有加,也深受启发,认为羽绒加工是澄海狮头鹅产业的一项空白,必须借鉴裕安区的做法,加快谋划建设羽绒加工项目,填补羽绒加工这一链条的空白。
在吉林省舒兰市,考察团先后参观了舒兰市白鹅产业园、平安镇舒雁公司白鹅养殖园区、鹅文化创意街等鹅产业链的核心区域和骨干企业。
考察团对舒兰市打造鹅产业集聚区,发展产业集群的先进理念和做法高度赞赏、深受启发,认为必须借助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契机,努力克服土地资源匮乏等困难,尽快谋划建设狮头鹅产业聚集区,加快打造百亿产业集群。
随后,在舒兰市政府会议厅召开舒兰--澄海两地鹅产业交流合作座谈会暨合作签约仪式。现场达成了今年引进3万只澄海狮头鹅苗到舒兰养殖的初步意向,以及建立活鹅或冰鲜鹅体回购澄海加工的“北鹅南销”模式。
来源 | 汕头市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发展协会
3
“大企帮小店”破解平湖小微经济“生存密码”
“现在规模做大了,我们要再开一个档口。”当下是羽绒服销售淡季,在平湖·中国服装城三楼,优迹服装店的老板娘徐瑶站在自己新盘下的店面里,踌躇满志地谋划着装修的事宜。自从搬到由结对帮扶企业提供的黄金档口,走上品牌经营之路,她的销量同比上升了40%。
这个变化源自平湖服装城有限公司“百家名品上三楼”培育计划。“我们把三楼定位为原创、高端、自主品牌区域,主动为有品牌力、原创力和品质力的个体经营户提供重点帮扶,包括提高品牌曝光率、提供金融赋能等优惠政策。”平湖服装城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杰说,“去年还打造了羽仓线上平台,进一步为小店增加曝光率。”
近百家原本“蜗居”街角的个体服装店,如今入驻商场黄金展位,通过企业提供的智能零售系统,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引流”的数字化运营。在蜕变的过程中,平湖狄桑特服装店经营者肖向阳将产值做到了4000万元。回头来看,他最感念的是服装城总是第一时间向商户传递流行风向,因为“选品能力是小店的核心竞争力”。
如今,平湖·中国服装城已入驻经营户2000多家,年销售额超400亿元。为了满足市场内个体经营户的需求,服装城还引进设计师、版师、操作工等技术人才,并积极对接杭州、郑州等知名设计师团队,为商户的羽绒服款式原创提供助力。
来源 | 嘉兴发布
4
湖北监利三年引回近300家服装企业
暮色降临,监利市大大小小的服装工厂灯光次第亮起。该市是湖北劳务输出大市,尤其是裁缝行业,一度有10余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服装生产。过去三年,监利市以政策为经纬、以乡情为针线,织就了一张返乡创业网络,先后引回近300家服装企业。
作为监利返乡创业的龙头企业,浩宇制衣不仅以年产600万件羽绒服的规模领跑行业,更以自主品牌“HY&CO”打破了监利服装企业“只会代工”的刻板印象。
“代工只能赚辛苦钱,品牌才是未来。”2008年,公司董事长郭应平从东莞返乡创业。经过多年发展,浩宇制衣已拥有40条羽绒服生产线、3000多名员工,年产值达20亿元。
近年来,浩宇制衣将重心转向自主品牌建设,成立三大研发中心,每年开发2000款羽绒服,获得专利200余项。其旗下品牌“HY&CO”以个性化设计和高品质面料迅速占领市场,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洲。目前,公司自有直播间20个,线上分销商200余家,年销售额中自主品牌占比已超过30%。
来源 | 湖北日报
行业动向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