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兰州电影院一检票员与观众吵架,不料暴露身份被处决

1950年,一个寻常的电影放映日,兰州某家电影院门前,一检票员与观众突然吵了起来

他万万没想到,就因为这个举动,他被路过的旧人认出,身份随之暴露,不久后就被处决。

他到底是谁?为何会被处决?

一张熟脸

1950年的初夏,兰州城关区那家老电影院外,早早聚起了一群观众。

他们大多是下班的工人、市井居民,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票根,排着队等候入场。

可这天偏偏出了点岔子,原定下午两点开始的电影,因上一场散场晚、卫生打扫不及时,观众被一律拦在门外

人群躁动起来,有人低声咕哝,有人索性直接冲检票口喊了起来

站在门口的,是那位在这条街上几乎无人搭话的中年检票员

他脸上满布麻点,皮肤泛着火油般的光,表情冷峻僵硬,总是板着脸说话,让人难以接近。

怎么还不让进?时间都到了!”一个脾气火爆的小伙子大声喊道。

人群立刻响应:“对啊,电影放不放了?太阳晒得人头都晕了!

一时间,声音此起彼伏,麻脸检票员站在原地,眼神冷冷地扫了众人一圈,突然沉声说:“催什么催?打扫还没完,爱看不看!

那句“爱看不看”的口气,立刻点燃了更多怒气,有人朝他指着鼻子开骂:“你什么态度?耽误的是我们,不是你!

更多人七嘴八舌,场面一时失控,他竟一甩胳膊,朝前一踏步,怒吼出声:“再嚷一嚷试试?

话到嘴边,他猛然顿住,迅速闭嘴,抬头四顾,眼神不自觉带了几分慌乱,可为时已晚。

不远处,街口一辆马车刚好缓缓驶过,车夫是一位年近五旬的汉子

他的眼神忽然间变得锐利,死死盯着那张满是麻子的脸

车夫名叫李跃臣,多年前曾是驻新疆某监所的一名司机

那段岁月仿佛早已被岁月风沙掩埋,可就在刚才,那一声夹杂着口音的怒骂,将他的记忆一把撕开。

他再熟悉不过了,那是他过去多年跟随的顶头上司鲁炳林也是杀害陈潭秋的凶手

烈士信念

1896年,陈潭秋出生在湖北黄冈,他的父亲是个知书达理的乡塾老师,虽无钱财,却希望儿子能借读书出人头地。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整个中国青年发出怒吼,此时正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读书的陈潭秋,毅然走上街头,带领同校学子参与游行示威

也是在这一年夏天,陈潭秋作为武汉代表前往上海参观学生运动,在上海,他遇见了命中注定的同志董必武

两个人站在黄浦江畔,谈起十月革命和中国未来,如夜雨对谈,越聊越深,越说越广。

陈潭秋回到武汉后,潜心筹办学校与报纸,在教育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觉醒青年。

那些年,他白天讲课、晚上印刷、深夜写作,几乎没有一晚完整的睡眠。

1921年,他作为武汉代表之一,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那一夜的嘉兴湖面波光粼粼,却掩不住他胸腔翻腾的热血。

他在会上落下誓言:愿以毕生之力,助中国摆脱压迫,为劳苦大众谋一个明天。

此后,陈潭秋足迹遍布江西、江苏等地,在地下党工作中几度险象环生。

1935年,他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在那里,他继续研学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将思想“本地化”。、

四年后,他以“徐杰”为化名回国,此时全国正处于抗战阶段

我党中央决定派出一支代表团前往新疆,与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陈潭秋成了带队的核心人物。

彼时的新疆,盛世才表面上“拥共”,暗地里却早已倾向蒋介石,他欢迎陈潭秋的到来,却在背后布下重重陷阱。

在新疆的日子里,陈潭秋组织农民教育,创办工人夜校,建立秘密党组织

他劝导回族兄弟识字、劝解维族青少年入学,他甚至亲自走村串寨,在黄沙中一口口讲解什么是“共产”,什么是“翻身”。

1942年,盛世才彻底倒向国民党,转身便对共产党展开全面清洗

陈潭秋多次得到撤离通知,但他却迟迟不肯离去,他说:“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没走,我就不能走。

9月17日清晨,他被捕,随后,是一连数周的酷刑审讯,他脸上被打裂的伤口,数日不结痂,他的手指几乎都被撬断了,仍不肯签字。

1943年9月27日深夜,盛世才以“政治清理”的名义,密令将他处决,执行人就是当时盛世才手下的“忠犬”鲁炳林

没有刑场,没有判决书,他被活活打昏,再用绳索勒死,最后被悄悄埋进乌鲁木齐郊外的一处荒地。

他死后七年,党中央才辗转得知他的死讯,而在他牺牲两年后召开的党的七大会议上,仍将他评为中央委员。

而他的死,也成了鲁炳林身上无法抹去的污点

潜逃与伪装

盛世才的部队在一年后全面溃散,蒋介石的势力逼近新疆,随着政局剧变,鲁炳林的身份忽然成了烫手的石头

昔日的同僚纷纷逃命,他若不尽快隐去踪迹,迟早会被清算,于是他开始准备逃亡

他脱下军装,换上旧棉袄,临走前,他烧掉了所有文件和照片,只留下一张他年轻时穿军服的照片,

天亮前,他踏上逃亡的路,一路上,他辗转于酒泉、张掖,再到宁夏,途中他常假装成落魄教员或倒腾货物的小贩。

他的东北口音太重,每次被人问起,他便笑着说:“老家穷,来这边讨生活。”

他一边逃,一边不断换名,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像地鼠一样在角落里找一份最不显眼的活计:修表、搬货、甚至掏粪。

日子一天天混过去,直到战争结束,新中国成立,他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后来,鲁炳林拖家带口辗转至兰州,那时的兰州正在建设中,人口杂乱,外来工人多,最适合隐藏身份。

为了彻底改变样貌,某天夜里,他将一小锅黄豆在油里煮得滚烫,然后捧着热气腾腾的黄豆,对着铜镜,一粒粒压在自己脸上。

那股焦糊的臭味弥漫开来,他痛得几乎昏厥,却死死咬着毛巾,一声不吭。

第二天,他的脸已经红肿起泡,几日后结痂,最终留下了一张布满麻坑的面孔

他在兰州找到一份电影院检票员的工作,每天穿着褪色的制服,腰间别着票夹,面无表情地撕票、验票,偶尔抬头看人群。

他故意学着别人那种懒散的口气说话,慢慢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沙哑,掩盖掉东北腔

可就在1950年夏天的那个午后,他与人争吵的声音,那一口没改干净的东北腔,撕碎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伪装。

凶手伏法

1950年夏,城关公安局的一间办公室里,灯光通明,几位身穿制服的调查人员围坐在一张木质圆桌旁,神情凝重。

桌上放着几张照片和一份笔记薄,最上面一页赫然写着几个字:“疑似反革命分子,鲁炳林。”

就在三天前,兰州第一监狱释放的反革命改造犯李跃臣走进了公安局。

他说出了震惊全局的一句话:“电影院那个麻脸检票员,他很像当年新疆的监狱所长鲁炳林,是陈潭秋同志的杀害执行人之一。

公安局领导几乎立刻拍板:查!一查到底!

调查组很快成立,首先,他们以普通群众身份走访电影院和周边住户,几日内,他们掌握了“关贤之”的生活细节。

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老家,每次别人多问,他就敷衍带过;他的口音虽然刻意掩饰,但偶尔还是夹杂着明显的东北腔调。

最蹊跷的是,邻居们一致反映,他刚搬来时,脸是干净清秀的,几个月后却突然成了麻子脸

至于原因,他说是“煤气中毒后感染了”,但没人见他去医院,更没人见他请过假。

在走访过程中,有人提到他家中从不让外人进门,连水电维修都推脱,宁可自己摸索着修。

调查组判断,这个人绝不简单,于是申请搜查令,同时派人盯梢。

1950年9月的一天清晨,数名公安悄然来到鲁炳林租住的小屋。

他的妻子开门时明显慌了手脚,嘴里喊着:“干嘛呀!警察不能随便进人家家!”

她挥舞着胳膊试图拦住警察,甚至在地上打起滚来:“你们这是冤枉人!我们是良民!

可公安人员并未动怒,只是冷静地说:“我们不是抓你,我们是来找你丈夫的。”

话音一落,几人已经有条不紊地开始翻查屋内,半小时后,他们在床下的一只旧皮箱里,找到一张发黄的照片。

照片上的男人穿着国民党军装,面庞清秀,目光桀骜,这个人与过去的鲁炳林完全一致,铁证如山!

与此同时,另一组调查人员也在电影院门前将他当场拦下,出示搜查所得的照片与资料,将他逮捕。

审讯室里,鲁炳林一开始沉默寡言,闭口不言,但随着证据一一摆出,他开始动摇,终于开口讲述了尘封十多年的秘密。

1956年2月28日,兰州市红山根体育场人头攒动,万人公审大会在烈日下举行,一辆卡车缓缓驶入场地。

审判员宣读判决书:“鲁炳林,因参与谋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罪证确凿,态度恶劣,影响极其恶劣,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随后,押解队伍开往刑场,数十秒后,随着一声枪响,这个背负血债多年的刽子手,终于伏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历史   兰州   电影院   观众   身份   新疆   盛世   照片   车夫   武汉   麻脸   城关   口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