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无法落实的建议不提也罢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广州南沙区一小学建议“不让老人接送小孩”,并在文稿中多次强调该项建议,引发讨论。9月11日,南沙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称:“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安全问题的考虑。我们理解家长的实际情况,相信家长也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条件作出合理判断,不会让行动明显不便的老人承担接送任务。该建议并非强制要求。”

(9月12日大象新闻)

“尽量不让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议引发热议。从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回应来看,建议初衷是出于学生安全考量,担心老年人身体状况可能引发风险,且明确“非强制要求”,这份对孩子安全的关注本无可厚非,但细看建议内容与现实处境,却不难发现其中的“脱节感”:空有安全提醒,却未考虑家长的实际困境,这样缺乏调研与建设性的建议,终究难以真正落地。或者说,压根就不能落地。

在当下社会,“老人接送孩子”早已不是个别家庭的选择,而是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刚需”。年轻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根本无法在放学时间准时接孩子;若选择托管机构,不仅费用高昂,还可能面临距离远、照料不细致等问题。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下,身体状况尚可的老人主动承担起接送任务,成为家庭育儿的“重要帮手”。此时学校只强调“不让老人接送”,却未给出替代方案,既没有提出如何帮助家长解决接送难题,也没有针对“老人接送”制定更细致的安全保障措施,这样的建议,本质上就是“坐在办公室空想”,忽略了多数家庭的实际需求。

更关键的是,这份建议缺乏对“老人群体”的细致调研。它笼统地将“老人”与“安全风险”挂钩,却忽略了许多老年人身体硬朗、精力充沛,完全能够胜任接送工作;同时也没有考虑到,部分行动不便的老人,即便家长想避免,也可能因无人替代而不得不承担任务。真正负责任的建议,不应是简单的“建议”,而应是建立在调研基础上的精准引导:比如学校可统计接送老人的身体状况,为行动不便的家庭提供对接社区志愿者、调整放学托管时间等帮助;或是针对老人接送开展安全培训,提醒过马路、规避车流等注意事项。没有这些具体的建设性举措,只靠一句“不让老人接送”,既无法解决安全问题,还会让家长陷入“两难”。

教育领域的建议,不该是“拍脑袋”的产物,更不能脱离现实土壤。南沙区教育局表示会核实建议来源,看看是教育局的文件还是学校的提醒。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育部门,在提出类似建议前,都应多走一步,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听听家长的真实诉求,看看老人的实际情况,用调研摸清现实困境,用具体方案替代空洞提醒。毕竟,保障学生安全的核心,不是简单地“排除某一群体”,而是用更贴心、更务实的举措,为孩子的出行筑起安全防线,也为家庭的育儿压力“松绑”。

缺乏调研、没有建设性的建议,再善意的初衷也会显得苍白。希望这次争议能成为一次提醒:任何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建议,都需多些“落地温度”,少些“空想色彩”,唯有贴近现实、解决真问题,才能真正赢得家长的理解与认可。

再说了,如果自己有时间,随会让老人颤颤巍巍的去接送孩子?当然,这个建议也有 思考的空间:缓解家庭的接送娃娃困难,我们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什么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育儿   建议   小孩   老人   家长   家庭   南沙   教育局   身体   现实   孩子   建设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