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起床这事,很多人都觉得越早越好,好像谁早起谁就更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总担心自己睡多了就是懒散、不利于身体,其实这种观念真得改改。
医生发现,过了65岁以后,起床的时间和方式,真的会影响身体状态。 不少老年人坚持早上五六点就起,其实并不是在“养生”,反而容易伤身。
先说一个很多人忽视的事实。人过了六十以后,身体的“生物钟”会慢慢变化,睡眠结构也会变。 年轻的时候,深睡眠占比高,醒得晚,精神饱满;而上了年纪,深睡眠减少,半夜容易醒。
这个时候,如果还硬要像年轻人那样早起,身体的恢复根本没完成,反而更容易感到乏力。医生建议,老年人早上七点前起床并不合适,七点半到八点之间更符合生理节律。
这并不是说晚起就是偷懒,而是因为老年人夜间的血压、血糖、体温、心率波动都比较明显。凌晨到清晨这段时间,血压往往会自然升高,如果起得太早,身体还没从夜间状态完全切换过来,血管突然受到刺激,就可能引起头晕、心慌,甚至心梗、脑梗。
根据2023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早晨6点到9点之间发生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占全天的近40%。
有医生指出,老年人清晨刚起床时,血液还比较黏稠,加上气温低、活动少,容易让血液循环变慢。 这个时候如果一下子坐起身、马上下床,血压骤然变化,容易引起眩晕或摔倒。
因此,起床的时间和方式,真的是门“技术活”。很多人以为,只要七点起床就是“标准时间”。但其实这个“标准”只是个平均数。对年轻人可能没问题,对老年人就不同了。
老年人的身体调节能力下降,睡得浅、醒得早,其实并不是身体变好,而是睡眠质量下降。 这时候再强行早起,反而打乱了身体节律。医生建议,过了65岁以后,起床要尽量注意四个方面。
首先,起床前不要急着坐起身。 最好醒来后在床上再躺个两三分钟,先活动一下手脚,让身体慢慢清醒。可以轻轻转动脚踝、动动手指、伸个懒腰,让血液慢慢流动起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就是那种一坐起来就头晕的情况。尤其冬天,刚从被窝里出来,温差刺激更大,太快起身容易出事。
其次,起床时间不要太早。 很多医生都建议老年人7点半到8点之间起床比较合适。这个时间段,外面的气温也升上来了,阳光适中,不冷不热,对心血管负担更小。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老人,起得太早、气温太低,会让血压骤升,心脏负荷加重。 日本一项针对老年人的研究也提到,早于6点起床的老年人,心血管事件风险比7点后起床的高出近30%。
第三,起床后不要立刻洗漱或锻炼。 很多老年人习惯早上起来就去晨练,殊不知这时血管还没完全扩张,尤其天气冷的时候,骤然运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正确做法是起床后先在家活动一下,比如喝点温水、缓缓走动几分钟,让身体“热机”。 医生建议,晨练的最佳时间是起床后40分钟到1小时,也就是说如果7点半起,8点半去散步最合适。
再者,起床后第一件事应该是喝水。 夜间睡觉几个小时,身体会轻微脱水,早上喝一杯温水能起到稀释血液、促进循环的作用。
别小看这杯水,有研究发现,早上起床后喝200毫升温水的人,血液黏稠度平均降低了8%,血压更平稳。 不过要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也不要太凉,差不多37度左右最合适。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问,那是不是起得越晚越好?当然也不是。老年人的睡眠时间一般不需要太长,保持6到7个小时就足够。关键是要保证睡得踏实、醒得自然。
如果老是半夜醒、早醒,那说明睡眠质量有问题。与其追求“早起”,不如先想办法提高睡眠质量,比如睡前不要看手机、不喝浓茶、不吃太油腻的晚餐。
有医生还提到,起床时间也要考虑个体差异。 有的老人晚上睡得晚,那早上自然该起得晚点;有的老人天一黑就睡,早起也没问题。关键是别强迫自己去迎合“别人几点起”。身体舒服才是标准。 “顺其自然”比“刻意早起”更健康。
此外,起床后的情绪也很重要。 很多老年人醒来第一件事是叹气,觉得浑身疼、睡不够,这样其实会让一天的状态都变差。医生建议,醒来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告诉自己今天也要活动活动。 心理上的正向暗示,对健康的帮助一点也不小。
还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气温变化对起床的影响。 冬天和夏天的起床时间可以不同。冬天起得太早,外面冷,血管收缩厉害,容易诱发脑梗;夏天则相反,起得晚容易让血糖波动、食欲下降。 一般来说,冬天7点半后起比较安全,夏天7点前起也没问题。
实际上,从很多健康调查可以看出,起床时间和寿命确实存在一定关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老年健康跟踪研究发现,起床时间稳定、睡眠节律规律的老年人,五年内发生慢性病的比例比作息不规律的低26%。
这个数据虽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但至少提示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从生活角度看,老年人往往觉得多干点事才踏实,早起能多活动一会儿。
但殊不知,早起对身体的刺激相当大,尤其在冬季,早晨冷空气、血压波动、血管脆弱三重叠加,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 所以医生经常说,别把“早起”当成健康的象征,真正的健康是让身体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该起。
当然,也不是说七点起床就“错了”,而是说如果身体感到疲惫、起得太早后一天都无精打采,那就该调整。 健康的起床节奏是“醒得自然、起得稳、动得慢”。 比起具体的时间点,起床方式更值得注意。
再提醒一句,老年人起床后最好别马上吃早餐。 可以先喝点水、活动活动,等身体彻底清醒后再进食。空腹状态下立刻吃早餐,有时候会让血糖骤升,尤其对糖尿病患者不利。 理想的时间是起床后半小时左右再吃。
总的来说,过了65岁,起床别太早、别太急、别太猛、别太冷。 这四个“别”,看似简单,其实都是经验和科学总结出来的。起床这件小事,真能看出一个人对健康的态度。那些懂得慢一点、顺着身体节律来的人,往往活得更稳、更久。
说到底,健康从来不是拼谁起得早,而是看谁更懂得照顾自己。老年人最需要的,不是“早起”,而是“起得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早上七点起床错了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李秋红.老年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原因及治疗现状的研究进展,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4-05-28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