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还以为中美科技摩擦会在谈判桌上多点“烟火气”时,美国商务部突然甩出了一份厚厚的清单。复旦微电、华岭股份在内的23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半导体、生物科技、量子技术全都涵盖。偏偏这一天选得很巧,就在中美西班牙经贸会谈前夕。
中国商务部很快回应,点名批评美方“泛化国家安全”,还质疑此举动机不纯。没过多久,中国亮出“组合拳”:对美芯片发起双调查。这一来一回,火药味更浓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也被吓得心里打鼓。
中国商务部9月13日宣布对进口自美国的部分模拟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起因并不复杂——江苏半导体行业协会早在7月就投诉称,美国企业在华卖芯片的价格压得太低,不仅伤了国内企业的元气,还差点让一些厂家喘不上气。
涉案的芯片并不是最前沿的高阶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新能源和自动化设备中,但市场体量庞大,利润也不小。
被点名的美国企业包括德州仪器和亚德诺半导体。德州仪器去年在中国市场的收入高达30亿美元,亚德诺也有21亿美元。对于他们来说,这块市场是重要支柱。
可一旦调查成立,未来局面就比较尴尬了:中国下游厂商可能转头投向国产供应商,或是去找欧洲、日本企业来补货。别小看这一步,模拟芯片更换供应商之后,要想让客户再回头可没那么容易。
这一调查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严格根据WTO规则和中国相关条例展开。商务部强调,所有程序都有证据支撑,目标也很明确,就是维护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换句话说,中国想借此告诉世界:竞争没问题,但不能靠“砸价”来抢饭碗。
同一天,中国商务部还同步启动了另一项调查,这次焦点放在美国自2018年以来的贸易政策上。301关税、出口管制、新版《芯片与科学法》中一系列对华限制条款,都被纳入审查范围。中国专家指出,这些做法违反了WTO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的原则,本质就是针对中国的歧视性措施。
这一次的调查周期被压缩到三个月,节奏比过去更快。背后的逻辑很清晰:中国已经不满足于事后补偿模式,而是尝试用“四步调查机制”——先收集证据,再认定歧视,评估损害,最后推动行业磋商。这不仅是自我防御,也为全球其他遭遇贸易壁垒的国家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从加拿大电动车关税到钢铝争端,中国去年就曾用类似措施回击过。如今针对美国芯片政策的调查,显然更具象征意义。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对长期技术封锁说“不”,更是向全球释放信号:单边主义不能成为新常态,任何违背多边规则的做法都会被追究。
这场中美双调查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交锋,更像是一声警钟。2024年全球芯片贸易额达到1.8万亿美元,中美互为彼此重要市场。这些数字摆在那里,任何一方走极端,都可能让供应链出现裂痕。而裂痕一旦扩大,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独自承担后果的。
从短期来看,供应链必然要做出调整。但长远看来,这种交锋很可能逼迫双方回到WTO等国际规则的框架内。中国展现出的态度也很明确:争端要通过对话解决,而不是互相加码。商务部在回应中表示,“合作共赢比互相拆台更符合各方利益”。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把市场真实诉求点破了。
全球半导体产业如今早已深度交织,中美任意一场风波都会牵动整个行业神经。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得更清楚,中国不仅在捍卫自己的发展空间,还在用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这既是反制,也是提醒:全球市场的未来,需要更多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决策。
简而言之,这一轮博弈虽有火花四溅,但背后真正的主题是规则和秩序。芯片只是触发点,问题还是回到老生常谈——世界产业链绑在一起,谁都没办法独善其身。
对于中国来说,双调查意味着用法律和规则去回应挑战,也是在告诉世界,科技竞争要有底线。未来的走势尚不确定,但有一点不该被忽视:半导体产业需要一个稳定、开阔的环境,而这才是所有国家共同的利益所在。
参考资料
电子工程专辑 23家中企被美列入实体清单,复旦微亮剑回应
更新时间:2025-09-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