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西贝引发热议后,知名连锁品牌太二酸菜鱼同样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被指其产品属于预制菜范畴。
太二酸菜鱼上菜速度,实在反常识,一条鱼从下单到上桌,居然只用了六七分钟。
六分钟,在外面杀条鱼都做不到啊,太二居然能给你做熟,也难怪会被消费者质疑。
此前,“太二酸菜鱼为何没人吃”的话题一度成为网络热点,在微博上创下阅读量过亿、评论数破万的关注度。
从其母公司发布的九毛九集团上半年财报看,太二酸菜鱼单是上半年的门店数量就减少了48家,而营收仅有19.49亿元,对集团的贡献度少了2.6%。
这个曾经门庭若市、大排长龙的“网红顶流”品牌盛况早已在走下坡路。
这不禁让人感叹,曾经排队2个小时都要吃上一餐的“排队王”为何到了没人吃的地步?
这一业绩下滑的背后,反映的究竟是单个品牌的困境,还是整个行业都无法回避的普遍挑战?
回想起当年的太二酸菜鱼,它曾是餐饮界一匹引人注目的黑马,也是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其创立灵感来自创始人管毅宏一次偶然的外食用餐经历。
当时的他对一道酸菜鱼的味道印象深刻,由此萌生了专门打造酸菜鱼品牌的想法。
“太二”的创立初期,正处于餐饮行业的红利时期。
那时候的网络流行语常常是“我们很中二”,这个“二”成为了当时年轻一代的口头禅,而“太二”这一品牌名称恰好捕捉了年轻一代的情绪,与目标客群的心理高度契合。
更奇葩的是“不外卖”“不拼桌”“不加位”“超过四人不接待”,成为该品牌的店的一套规则体系。
这套规定没有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反而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忍不住去一探究竟。
不仅如此,到店里消费的顾客,从点单、加水、打包这系列的操作均由消费者自助完成。
主打的就是一个纯吃饭,没有社交,没有商务应酬,没有生日派对的场景。
这种反向操作与传统的餐饮模式形成差异化,特别适合社区人群来消费。
太二酸菜鱼不仅赢在营销上,其别出心裁的门店设计更是功不可没。
门店设计融合漫画的黑白装修风格,更是吸引众多网友纷纷前来打卡。
此外,太二酸菜鱼单靠酸菜鱼这一道招牌打天下,这种“做鱼的就只吃鱼”的纯粹感,反而让它的专业人设立得更稳。
并提出“酸菜比鱼好吃”的传播口号,突出酸味记忆,增强味觉辨识度和回味感,进一步巩固了品牌特色。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营销操作,直接推动太二酸菜鱼的爆红,使其在全国各地纷纷开起连锁店,成为市场上一位难求的网红餐饮品牌。
5年间,太二酸菜鱼开设了126家门店,并创造了12.7亿元的营收,成为九毛九集团业绩增长核心,助力了母公司成功上市。
然而,市场无常,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站在顶峰。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一个网红品牌依靠的仅是热度和新鲜感,一旦这一层光环褪去,就没有了实在优势。
曾经脱颖而出的奇葩店规和单一的产品策略,在消费者熟悉之后,弱点也逐渐显现。
“超过4人不接待”这种刻意营造的“酷”感,或许在初期吸引了追求个性的年轻人。
但久而久之,却因缺乏情感链接和社交包容性,让品牌显得不近人情,难以培养深厚的顾客忠诚度。
而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在剧烈变化。
因为疫情的影响,消费能力下降,更多人选择点外卖而非到店消费,购物时更看重性价比而非品牌溢价,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追逐潮流。
同时酸菜鱼品类门槛低,随着预制菜供应链地不断完善,各大餐饮品牌不断涌入、传统中式快餐、外卖专门店也推出平价酸菜鱼产品。
在激烈竞争中,太二酸菜鱼一方面面临市场被挤压的困境,一方面其扩张策略也导致了品牌的老化。
门店数量的增加虽在短期内做大了规模,但同一商圈的客群基础相对固定,容易导致门店之间相互分流。
更本质的问题在于,消费者天生具有求新求变的心理,这是所有网红品牌难以突破的成长瓶颈。
当最初的新鲜感耗尽,而品牌又没有持续的创新来创造新的吸引力,老顾客的流失与客流下滑便成为必然结局。
总而言之,一个品牌的长久成功,不能仅依赖初期的新鲜感,更需根据市场变化持续调整。
一旦市场根基未稳便盲目扩张,势必会透支品牌吸引力,导致回头客减少、业绩下滑,从而引发门店大量关闭的连锁反应,使其缺乏持续竞争力,最终难以生存。
面对业绩的下滑及“关店潮”,太二酸菜鱼并非无动于衷。
曾经十年不变规则的它,面对压力也愿意放下身段去寻求改变。
今年3月份,太二酸菜鱼为了挽回流失的客流量,在这预制菜横行的时代背景下,试图重新唤起消费者对食材现做的感知。
推出“鲜活概念店”,先是在广州优先推行,而后对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门店进行升级改造,预计到2026年底完成全国门店的改造。
改造后的门店,“明厨现做,新鲜看得见”的标语显而易见。
与此同时,品牌口号也从原来的“酸菜比鱼还好吃”升级为“够鲜活,才太二”,进一步凸显其对食材本身的专注。
另外,太二酸菜鱼的菜品,从以前的5个变成了12个。
除了招牌的酸菜鱼,你还可点“爆炒鲜牛肉”、“黄姜炒土鸡”这些新上的硬菜,还有各种小吃和饮料可选,照顾到了更多人的口味。
更引人注目的是,太二放弃了实行多年的“超过四人不接待”规定,开始设置五人及以上餐桌,意在吸引家庭客群,此举已带动复购率上升至41%。
并且,太二开始拥抱外卖,并推出套餐优惠。
然而,太二酸菜鱼升级打造的自救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截至7月,全国64家“鲜活”门店实现了日均堂食营业额的提升,较老店优势达到15%。
但表现存在区域差异,华南地区反馈良好,其他部分市场则性价比不足。
太二酸菜鱼能否自救成功还待验证,它的未来走向如何我们尚未可知。
纵观太二酸菜鱼的起落,它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故事,更是餐饮行业的缩影。
当消费者的新鲜感褪去,当竞争加剧,消费降级,仅靠单一的营销手段和标签已难以为继。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一家餐饮品牌要想穿越周期,不仅需要创意和差异化,更需要持续的产品力、稳定的复购率,以及与消费者建立真正的情感连接。
-END-
参考资料:
1.界面新闻:《太二酸菜鱼全面“爆改”自救》
2.新周刊:《酸菜鱼顶流,为什么也卖35元快餐了》
3.深圳城事攻略:《预制菜背刺、深圳人抛弃!太二“神话破灭”,爆改自救!》
作者:清风伊人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9-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