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孩子的成绩真的没那么重要

文 / 吴钩随笔

有时候辅导孩子作业,真的是一场心理修行。

她在桌前涂涂画画,我在旁边控制情绪,一边想骂人,一边想逃跑。

“这题怎么讲了三遍还不会?”
“这不是昨天刚学的吗?”
“你到底有没有听懂?”

无数次,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做作业时的场景——
父母也这样看着我,眉头紧锁,叹气连连。

轮到我当父母,才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心累与焦虑。

我们不是不爱孩子,只是太怕他们落后。

怕他们输在起跑线,更怕他们连起跑的姿势都不对。


成绩没那么重要,但态度不能太随便

说实话,我并不在意她是不是年级第一,
甚至接受她偶尔不及格。

但我不能接受她用“无所谓”的态度敷衍学习。

有一次她数学没考好,我没发火。
我只是陪她一起把错题一题题过了一遍。
不会的题,我们一起查资料、问老师、用 AI 工具。
她看着我说:“你也不会啊?”
我笑着回她:“对,但我们可以一起搞明白。”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在面对问题时,不轻易退缩。

我想让她看到——
哪怕只是辅导作业这件小事,大人也在努力、不怕困难、不随便放弃。


我没上过大学,但我知道什么是“学习力”

我只有中专学历。

十几岁那年,读完初中就去了一个什么都不教的职业学校。
我曾以为,自己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打工,端盘子,流水线贴标签。
暑假时,我姐姐在电子厂做兼职;而我知道,我可能要在这里耗上好几年,甚至更久。

我焦虑,但没自暴自弃。

四五年后,我开始自学电脑,提升学历,换工作。
现在回头看,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不是起点,而是能否持续学习。

你学历再高,离开学校后停止了进步,也会被时代抛下;
你学历一般,只要不断进取,也能一步步改写人生。


孩子不是学不会,而是没有“自学”的能力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成绩下滑,第一反应就是报辅导班。

补习班报了一个又一个,结果孩子依旧提不动分数。

为什么?
因为你在修屋顶的裂缝,却没发现地基根本不稳。

不是孩子不聪明,是他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他习惯了被催促,习惯了被安排。你让他复习他就动一动,你不说,他立马停下。

就算你帮他提了一时的分,过不了多久,成绩还是会打回原形。

真正顶得住未来的,是“自驱力”与“自学力”。


真正的对手,不是手机,是“不愿动脑的自己”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被手机和短视频毁了。

可我不这么想。

以前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愿意学习。
只是那个时候,他们的“逃避”被称作发呆、走神、打闹而已。

学习的敌人,从来不是工具,而是懒惰和自我放弃。

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你想学点什么太容易了:

知识已经摆在眼前,
就像一盘盘菜端上桌,你要做的只是动动手吃下去。

而有的人,却连筷子都懒得拿,
一边喊“我不会”,一边等着别人喂饭。


写在最后:成绩不是终点,成长才是方向

我常说一句话:孩子的成绩可以不好,但不能没有方向感。

不是非得出人头地,不是非得985、名校、海归。

但你得清楚自己要什么,肯努力,能坚持,有担当。

如果孩子能明白这个,哪怕一时不优秀,也不怕。

人生是场长跑,不是百米冲刺。
早跑一步,不代表能跑到最后;
晚起一步,只要坚持,也能逆风翻盘。

我们要陪孩子跑的,不是每一次考试,
而是整个“学会成长”的过程。

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育儿   成绩   孩子   学历   作业   习惯   工具   焦虑   动动手   随便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