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断供更狠的操作出现了!"贷款卖房"是及时止损还是深渊跳水?

“贷款卖房”近期引发热议,这里的贷款并非买房时的借款,而是业主卖房时需要自掏腰包补齐的资金缺口。

众所周知,买房贷款是常态,但随着房价调整,不少房产的剩余贷款金额已超过当前市场售价,形成“负资产”,业主想要卖房,必须自行填补差额才能结清银行贷款,这就是所谓的贷款卖房。

经济观察报曾报道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位业主2021年购房时贷款100万元,如今仍有90万元贷款未结清,而房产当前售价不足80万元。这意味着业主卖掉房子后不仅没有收益,还需额外拿出近20万元偿还银行欠款,甚至有业主为了补齐这笔钱不得不再次贷款。

这种情况近年并不少见。2021年房价处于高位时,不少购房者支付了30%的首付,而此后多个区域房价跌幅超过30%,相当于首付已全部亏损,房产彻底沦为负资产,出售时自然需要向银行倒贴资金。

很多人会疑惑,既然要倒贴钱,为何还要卖房?其实背后有现实考量。

一方面,房价仍在持续调整,市场尚未完全止跌回稳。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3月百城二手房价格均价环比下跌0.59%,到10月跌幅扩大至0.84%,这已是该指数连续42个月环比下跌。业主担心房价继续下行会导致亏损进一步扩大,因此选择及时止损。

另一方面,月供压力成为重要负担。

部分家庭的月供占夫妻二人收入的一半,再叠加子女养育等开支,资金压力显著增加。近年经济环境变化下,部分人的收入出现波动,但房贷债务具有刚性,每月需按时偿还,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卖房减轻压力。

从贷款卖房的现象可以看出,近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幅度较为明显。尽管今年房价跌幅较前两年有所缓和,部分区域新房价格出现小幅上涨,但市场尚未彻底止跌回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9月15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的修复需要一个过程,促进市场止跌回稳仍需持续努力。此前在7月1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也指出,房地产在筑底和转型阶段出现起伏波动是正常现象。

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市场分化趋势愈发明显,部分房产的金融属性逐渐弱化。相关规划建议中,房地产被纳入保障和民生框架,种种信号表明,房地产市场正逐步向居住价值回归。这意味着房价大幅暴涨的可能性降低,未来更多会随着经济发展呈现平稳波动的态势。

对于后续购房者而言,这一现象提供了重要启示。当下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购房逻辑也随之调整,需摒弃炒房、囤房等待房价上涨的思维,从真实居住需求出发做出决策。

同时必须警惕盲目加杠杆的风险,有真实需求且收入稳定、具备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可考虑购房,但不应为了买房而买房,过度增加负债。金融与资金风险需要提前防范和规划,购房前应充分评估自身经济实力,考虑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转型期,既是对过往购房行为的检验,也为未来购房提供了参考。回归居住本质、理性评估需求、合理控制负债,才能在市场调整中更好地保障自身权益,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资金困境。

房地产作为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其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各方的理性参与,而对于个人而言,理性购房、敬畏风险,才是适应市场变化的关键。

#我要上头条##房地产##上头条 聊热点##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跳水   深渊   贷款   操作   房地产市场   房价   市场   业主   资金   国家统计局   跌幅   房产   房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