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表示大便黏腻,粘便池,冲不干净,有时冲几次都还会有“余孽”残留,也是大写的尴尬啊!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之前也有类似“粪便老黏马桶,冲也冲不掉,当心恐是大肠癌前兆”的传言。
我们来谈一谈这个口味比较重的话题。
正常的大便形状成香肠型条状软便,在便池内不沾粘,能浮在水面,水冲即净。
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便不成形,还伴有便后不舒畅的感觉,而健康的大便是成形且不粘的,排便较为顺畅。
中医的说法是湿气重,对付办法是祛湿。
脾虚湿热的症状在中医中有个词叫“便溏”就是指大便黏腻不成形,因此容易粘在便池上难以冲净。
现代医学的说法是肠道功能紊乱、饮食中缺乏纤维素、饮食过于精细、进食体积少、高蛋白饮食、饮食过于油腻、食物不耐受等原因所致。
肠道能分泌粘液,本来是帮助润滑通便的,但因为食物中缺乏足够纤维素或者肠道功能不是那么好,大便就不容易成形,导致粘性大。
而痢疾、肠道感染等疾病状态下更多是稀便,不在讨论范围内。
类似“粪便老黏马桶,冲也冲不掉,当心恐是大肠癌前兆”的说法,又是一条耸人听闻的健康传言。其实粪便黏主要与饮食和肠道功能有关,正常人可因饮食因素导致大便黏腻,如果仅仅因为粪便黏就要担心大肠癌,那么有点矫枉过正了,而且目前并没有什么证据表明粪便黏对诊断或警示大肠癌的发生有作用。
可有人说,大肠癌患者会有大便不成形,大便带粘液等症状,还说没关系?确实肠癌患者可以有大便不成形,大便带粘液的症状,但这症状是合并存在的,没有因果关系。
一定要说粪便黏腻与大肠癌有什么关系的话,应该还是从导致粪便黏腻的饮食因素来看,长期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这些是导致腺瘤性息肉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而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关于“大便黏腻是大肠癌前兆”的说法,总结如下:
1、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2、长期大便黏腻提示我们饮食习惯或肠道功能长时间不好,应该去调整。改善建议是多吃蔬菜水果,不仅能改善粪便性状,还对预防大肠息肉、大肠癌有积极作用;
3、如果这么解释之后还是担心的话,做个肠镜检查就可以放心了。肠镜检查不仅能确定有没有癌,还能对发现癌前病变进行处理(提醒:如果合并有暗红色血便,或者大便有固定的凹痕,还得做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可能原因 | 表现出的症状 |
饮食因素 | 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或摄入过多淀粉类食物(如红薯、芋头) |
肠道菌群失调 | 长期使用抗生素、饮食不洁或不规律,有害菌增多 |
胃肠功能紊乱 | 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常伴有腹胀、消化不良 |
体内湿气过重(中医角度) | 大便黏腻不爽,身体困重、食欲不振 |
肠道感染 |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常伴腹痛、腹泻、发热 |
炎症性肠病(IBD) | 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常伴腹痛、黏液脓血便 |
肠易激综合征(IBS) | 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排便后缓解,黏液多但无血 |
肠道息肉或肿瘤 | 症状持续,可能伴便血、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 |
导致这种“失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个层面:
一、不良生活方式发出的警报
如果上述情况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就可能指向一些明确的疾病了:
虽然大部分情况与饮食作息相关,但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绝不能忽视。如果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务必及时去看消化内科医生: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