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GPU市场要变天啦!
近日,创投圈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有“中国英伟达”之称的摩尔线程即将上市。
上交所最新公告显示,摩尔线程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消息一出便迅速引发广泛讨论。
众所周知,显卡作为当今科技界工业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其高端研发始终由行业三巨头——英特尔、英伟达和AMD主导把持。
尽管国内厂商进行了大量探索,但真正取得实质性成果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摩尔线程的这一次上市宣言,或将为国内GPU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根据DeepSeek预测,摩尔上线后其市值预估能达到3000——5000亿。
而摩尔线程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就取得上千亿的成绩,离不开一个男人的默默努力。
他就是张建中。
他是摩尔线程的创始人,同样也是GPU行业巨头英伟达的前任副总裁。
相比于一些在各大名校毕业的尖端理论派,张建中的成长路径更注重实践积累。
这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立即转向工业自动化领域深造,进入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毕业后,张建中不仅在惠普担任过计算机产品经理,甚至还在戴尔当过客户经理,谈成过多笔大业务。
在当时计算机行业刚刚兴起的年代,一个既会产品研发、又会管理销售的人才,说一句比大熊猫都稀有都不为过。
最先看中张建中才能并且招揽的就是英伟达。
当时英伟达迫切想要打开国内市场,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圈,恰巧长期研究计算机的张建中也想猛攻GPU领域。
于是,黄仁勋和张建中一拍即合,开始了长达15年之久的合作。
凭借在国内计算机行业的深厚积累,张建中迅速为英伟达开拓了关键的中国市场。
早期英伟达作为外来品牌缺乏本土根基,再加上国内头部渠道商对其显卡产品的认知度也不足,这就导致了市场拓展上的严重受限。
不过土生土长的张建中却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那就是跟网吧进行合作:
通过当时开遍大街小巷的网吧推广高性价比显卡,从而实现大范围商业化落地。
这一手神来之笔的营销,还真开始让英伟达在游戏领域声名大噪,一时间风头无限。
而这种风头即便到了现在,依然没有退去,中国依然是英伟达最大的消费市场。
仅2025年上半年,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突破千亿元,甚至超过了其在欧洲市场的总收入。
2020年,全球陷入“黑天鹅”危机,各行各业都陷入混乱,美国也趁这个时候开始打压国内的科技产业,芯片厂商纷纷遭遇“卡脖子”的窘境。
也正是这一年,张建中决心退出英伟达回国。
那时的他已经成为英伟达的顶级管理层,属于公司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面对黄仁勋的挽留,张建中毅然回绝,誓要回国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GPU”。
2020年秋,回国的张建中就在北京的一间破旧的办公室成立了摩尔线程。
后又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便拉起来一个豪华的科研团队。
起初很多人都不看好这个小团队,虽然张建中出身英伟达颇有一番实力,但芯片显卡可是顶尖技术,国内想搞这个团队又不在少数。
真正能成的又有几个?
而面对质疑,张建中的回应唯有彻底的实践,毕竟他向来都是个实干派。
而回应同样来得很快,2021年11月,在全员不眠不休仅1年的努力下,中国第一颗全功能GPU——苏堤,成功诞生!
而“苏堤”的成功像是点燃了什么信号一样,联想、字节、五源、腾讯等数十家顶尖资本纷纷投资入局。
摩尔线程的这波技术突围直接让自己身价倍增,不仅跻身国产GPU独角兽阵营,更成为投资机构眼中无可争议的押注标的。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摩尔线程累计融资了近百亿元,可谓是拿钱拿到手软了。
当然,投资者的支持也并未被辜负——摩尔线程在“苏堤”之后持续发力,相继推出高性能GPU“春晓”和全功能GPU“曲院”,验证了其研发效率。
同时,摩尔线程又利用现有技术优势,全面升级AI产品体系:
包括专为深度学习设计的MTT S4000计算卡、可扩展至千卡规模的"夸娥"智能计算平台,以及自研大模型Musa Chat的突破性成果。
投资市场对摩尔线程的青睐,正是基于其展现出的惊人研发效能。
截至2024年,摩尔线程在核心技术上已经有了超400项专利,还在北京建立了国内首个国产GPU万卡级算力集群。
在商业领域,其推出的国产性价比显卡MTT S80,靠着价格优势生生从英伟达嘴里抢走了不少蛋糕,其营收也开始年年翻番,预计2025年能达到50亿。
纵观国产GPU市场,摩尔线程现已跻身第一梯队,呈现领跑态势。
诚然,摩尔线程若成功上市,对国内GPU行业是一个好消息,但现在高兴却还是为时过早了些。
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激烈,纵使如今的摩尔线程好似要一飞冲天,然而其背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隐忧。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亏损问题。
据公开的财报数据,2022至2024年间,摩尔线程累计亏损了近50亿元,可以说融资拿来的钱全砸在芯片研发的无底洞里面了。
单2024年摩尔线程便拿了38亿砸在研发上,而当年的营收也才4亿多。
这些数据也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见识到了GPU研发的高昂成本。
当然,这点亏损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实属常态,如果摩尔线程真能上市成功,投资者想必不会吝啬更多的资金注入。
而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则是产品的市场验证问题。
过去3年内,摩尔线程的客户名单,只有一家‘钉子户’——极致电子,这也说明了其在客户留存和市场拓展上存在明显的短板。
其实无论是从这几年摩尔的营收情况来看,还是从经销商的货品采购来看,都不难看出,国产GPU产品是真的不太受市场用户认可。
只能说“可用”,但对标像英伟达、AMD这类的巨头还为时尚早,毕竟英伟达每年数千亿的营收可不是现在的摩尔线程能够碰瓷。
除此之外,自从去年12月美国颁布了管制新规后,将来的产能问题也是摩尔线程必须考虑的。
因为摩尔线程属于专注于研发、设计而不管生产的公司,因此就需要工厂代工,但新规出来后就很难再找韩国或者我国台湾的晶圆代工。
于是,国内的很多芯片厂商都一股脑地涌到国内的中芯国际代工。
如同所有船只挤进同一个港口,中芯国际承载着过量芯片代工需求,产能分配陷入困境。
而对于中芯国际来说,摩尔线程、沐曦等其他的GPU创业公司,都只能算是众多生产客户里的小客户,最后能分给他们多少产能还真不好说。
这种情况就只能期待未来国内芯片代工厂的扩张了。
不过,摩尔线程的这波上市宣言,已经是国产GPU行业迈入国际市场的一大步,是从“可用”到“好用”的新飞跃。
但离真正成长起来,国产GPU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END-
参考资料:
1.《投资家:预期3000亿,中国英伟达要IPO了》
2.《华商韬略:他,告别美国英伟达,干出中国英伟达》
作者:西小琳
编辑:柳叶叨叨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