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罗永浩和西贝打响了预制菜概念普及的第一枪,一家来自日本的西餐企业,却用一套顶级阳谋式的预制菜营销策略,在餐饮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它就是有50年西餐厅经验的萨莉亚西餐厅。
萨莉亚是典型的店面不大,凭借明牌预制菜创造销售神话的餐厅之一。

据悉,即便在餐饮市场如此内卷的情况下,萨莉亚在2025年仍实现了超50%的利润率。
特别是中国市场,为整个企业的业绩贡献率竟能达到70%。
而萨莉亚能够如此成功,靠的就是一套绝佳的经营策略——高性价比。

一顿沙县的钱,就能吃顿西餐,都说大城市机会多,看来不只是在工作上,就连吃饭都有“福利”。
8元一个的甜品,14元一份的烤饭,15元一个的披萨,就连各种风味的牛排也不到50元。
这个价钱的菜单,别说是放在一线城市,就是放在中国任意一个县城,都毫不违和。
人均不到40的消费水平,就算真的把菜单都点一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吃破产。
而萨莉亚就是把西餐价格打下来的“英雄”餐厅。
光从名字上看,萨莉亚是很符合西式起名字的风格,但实际上它却是一家从日本走出来的西餐厅。
一提西餐,大家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字就是“贵”,萨莉亚老板正垣泰彦当年也这么觉得。

1967年,他开了家叫萨莉亚的意式小酒馆,本来就想靠西餐暴利赚一笔。
可没想到他的如意算盘却没能打响,彼时日本消费者并没有因为这是西餐而对其备受追捧。
相反,因为定价过于高端,让小店一度差点破产。
没办法的正垣泰彦只能通过降价来维持店内生意,没想到正是这波降价却意外促成了萨莉亚的成功。
萨莉亚第一次给顾客打了7折,可顾客们大多不为所动;第二次萨莉亚狠下心,把菜品打到了5折,店内生意确实有了一些起色,但仍无法覆盖营收。
没办法,萨莉亚决定直接把价格打到“骨折”,让顾客3折就能吃到风味俱佳的西餐美味。
果然这个策略十分奏效,萨莉亚很快就受到当地人的热情追捧,甚至门前还排起了长队。
从此,萨莉亚见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菜品的利润率下来了,但为了确保餐厅的营收不变,就只能从别的地方把成本降下来。
于是厨房就成了改造的重点,一方面正垣泰彦开始参考快餐的经营模式,将厨房进行了一系列的标准化升级。
另一方面在原材料的选择上,也避免了中间商挣差价的环节,直接找到了农场和加工厂合作。
两项举措同步实施,不仅保证了餐厅出品的稳定,还省去了不少成本,让原本面临倒闭的萨莉亚越发红火。
与此同时,到了90年代,日本的经济泡沫破裂,致使民众越发倾向于这种高性价比且不失品质的餐厅,也正是在这股东风之下,萨莉亚的发展被催热。

1973年,萨莉亚直接又把厨房来了个大改造,搞成了现在咱们熟悉的“中央厨房”模式。
先将食材在中央厨房内进行统一处理,随后配送到各个餐厅,再由餐厅进行简单加工后,端上顾客的餐桌。
这种在当时来说,也是较为领先的预制模式和标准化的管理框架,也成了萨莉亚快速扩张的关键。
到2003年,萨莉亚在全球已经开了300多家店了。

也正是从2003年起,萨莉亚又看中了中国这个庞大的餐饮市场,进入中国市场的萨莉亚更是将“预制”模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彼时,上海第一家萨莉亚开业后,也因为定价过高的问题,并不被消费者看好。
几经走访市场后,正垣泰彦依旧拿出了自己在日本的撒手锏策略——降价。
这次不光是菜品跟着降价,还搭配着餐食推出了8元无限畅饮饮料的组合套餐。
而这次战略调整,确实扭转了萨莉亚进驻中国时不受欢迎的局面,点单率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直接从日均百单攀升至3000单。

随即萨莉亚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也开始不断增加,2006年更是直接在广州建立起了中央厨房。
虽然那时的我们也还不了解什么是预制菜,但萨莉亚确实也是没藏着掖着,而是大方地把厨房建成了全明档展示。
在这里,你既看不到洗菜、切菜,也看不到任何明火操作,顾客餐桌上的食材100%都来自中央厨房的预制。
甚至什么专业厨师都没有,超过60%的兼职员工,在接受基础培训之后都能完成烹饪工作。
尽管萨莉亚的流程很机械,但却能很好地保证食物的口味,甚至连意大利本地人吃过后,都评价餐厅菜品很正宗。

而萨莉亚之所以能保证这一出品的诀窍就是,食材的新鲜。
蔬菜是在中国蔬菜大省河南、山东专门定制的种植品种,牛肉是从澳大利亚牧场直发过来,就连半成品食材的定制,也都是经过严格筛选后才被选进来的。
甚至他们还会在菜单上告知食材的制作流程和上菜的时间。
对于顾客来说,预不预制的先不说,最起码萨莉亚餐厅对食物和消费者的态度很真挚。
食材新鲜、性价比高、味道稳定、环境卫生,对于热爱美食的中国人来说,单是拿出来任意一项,都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况且萨莉亚是集合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神仙餐厅。

打那以后,萨莉亚在中国简直像开了挂,一路旺到现在。
2008年落址北京完成华北布局,2010年就在中国突破了50家门店,2015年门店数量达到百家,到了2019年中国就已经成为萨莉亚的最大市场。
营业额更是直线飙升,2024年业绩已经超25亿元。
看到中国市场潜力的萨莉亚,更是计划在2035年实现中国门店数量1000家的布局。

当西贝旗下很多餐厅还因为是不是预制菜的问题被网友们口诛笔伐时,就有不少人在后面煽风点火地拉萨莉亚过来对比。同样都走预制路线,凭什么萨莉亚不用被骂?

想必原因不是大家不想讨伐它,实在是因为无处可说。
你要抨击它的价格,从2003年到2025年,22年的时间里,萨莉亚整本菜单的菜价最多涨了2元钱,榴莲披萨是这两年涨到了25元,金枪鱼沙拉22年时间涨价到12元。

甚至还有不少地区的菜品,因为中国市场原料充足,还下调了价格。
你说它预制,萨莉亚从发展至今,从未标榜过自己并非预制菜,甚至还一直用明档厨房,向顾客们展示烹饪过程。
另一方面,也正是得益于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才让萨莉亚在22年的发展中菜价始终如一。
对于食客来说,有什么比花得少、吃得好的一餐更有吸引力呢?
更重要的是,在当下同样大环境紧张的情况下,萨莉亚给到顾客们的是,22年不变的体面。
学生时代你不会因为囊中羞涩,不敢翻开菜单,有了工作挣钱后,也能在这里享受到,不被菜价限制的纵容,如今在全员消费降级的当下,依旧能有这里始终如一的价格为你兜底。
最近网上更是有不少人发帖,如今萨莉亚成了许多人独处的避风港。
没有嘈杂混乱的环境,在一个大小刚好的单人位上,一杯酒、一道小菜,就能安坐到10点闭店后回家舒服睡觉。

还有不少年轻人,在这里开发出了自习室的新功能,再来上一杯无限畅饮的咖啡,菜品、小吃一应俱全,一待就是一天。
没有高傲的主理人,没有店员翻台的催促,有的只是一整个高性价比的从容享受。
因此,即便萨莉亚来自日本,但一生爱国的中国人,还是难掩对它的喜爱。
回顾大家对预制菜的讨论,再看萨莉亚的发展历程,消费者们讨厌的真是预制菜吗?还是商家对待菜品和顾客的态度呢?
从手机界的小米到零售界的胖东来,从奶茶界的蜜雪冰城到餐饮界的萨莉亚,真诚、认真、老实的经营理念,总是能最直接地打动消费者的心。
商家数十年始终如一地把顾客的所思所想放在心上,被重视的消费者也会同样报以热爱回馈给商家。
想来这就是各个主打性价比的企业,与消费者们双向奔赴的主要原因。
-END-
参考资料:
36氪:《人均消费35元,「意大利沙县小吃」萨莉亚如何年入百亿?》
三联生活实验室:《中年人最新解压圣地:萨莉亚》
砺石商业评论:《净利暴涨50%,被称为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何广受赞誉?》
作者:裴不了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