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庆祝161周年非遗焕新一脉一味 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6月30日农历六月初六,为庆祝全聚德创建161周年,中国全聚德集团在全聚德和平门店四层金色大厅举办“非遗焕新 一脉一味——庆祝全聚德创建161周年”庆典活动。此次活动不仅彰显了全聚德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非凡的匠心精神,更是对传统非遗的一次创新演绎。

上午10时,庆典活动正式开始。在中国全聚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周延龙的带领下,全国及海外100多家全聚德品牌餐饮企业的员工代表共同敬匾,为品牌161周年庆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仪式象征着全聚德人对于传统技艺的尊重与传承,也预示着品牌在未来将续写辉煌篇章。

随后,“全聚德集团非遗传承功勋人物”授牌仪式隆重举行。四位泰斗级烹饪大师——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泽园鲁菜制作技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王义均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董世国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李兴禄大师、北京市老字号四川饭店川菜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于建民大师——登台接受荣誉。他们的徒弟和年轻一代技艺传承人向恩师献花,并献上亲手制作的四个品牌招牌菜丰泽园葱烧海参、仿膳一品豆腐、全聚德挂炉烤鸭和四川饭店鱼香虾球,让一脉一味薪火传承。周延龙总经理代表集团为四位大师颁发“中国全聚德集团非遗传承功勋人物”铜牌,和各位大师共同开启“161吉祥寿桃”。大师们用毕生精力托举起非遗薪火,他们的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让中华传统美食国粹在新时代的餐桌上鲜活如初。

在新品推介环节,中国全聚德集团推出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通过"京韵美食+国潮创意"的双重演绎,展现百年品牌守正创新的蓬勃活力。活动现场不仅揭晓了融合京剧元素的"京聚中秋"礼盒和健康概念月饼等应季新品,还推出了一系列鸭肉类新品。如工艺典藏"鸭趣三享"组合,重现酱、烧、卤三种制鸭工艺;休闲零食"鸭三宝儿"系列将鸭心、鸭脖、鸭翅制成独立小包装,瞄准年轻消费群体的追剧和佐酒场景;跨界融合新品“陈皮鸭”,创造性地将新会陈皮与樱桃谷鸭结合,拓展了鸭肉料理的味觉边界。

值得一提的是,老字号联名产品亮相环节中,全聚德与六必居两大百年老字号首度携手,匠心打造全新联名文创——“酱宝”。这一跨界合作不仅展现了老字号在新时代的青春姿态,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书法家向全聚德赠送墨宝仪式。著名书法家淳一先生以笔墨为全聚德送上祝福,“非遗焕新 一脉一味”八个字力透纸背,恰如其分地诠释出全聚德薪火相传的光辉历程。

最后,嘉宾们参观了全聚德和平门店五层新餐厅——“中华一绝·空中四合院”文化餐饮空间。餐厅以国家级非遗美食为载体,构建多维度京城文化体验空间。作为该系列的收官之作,五层延续一层“中华一绝”餐厅和三层“空中四合院”的成功经验,致敬京城文脉,焕新非遗传承。

此次“非遗焕新 一脉一味”庆典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全聚德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丰硕成果,更为中华美食文化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全聚德将继续秉持“打造健康美食生活,弘扬中华饮食文化”的企业使命,将中华美食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


相关链接:

1.非遗技艺介绍

2008年,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果木点燃的不仅是一只挂炉烤鸭的精准火候,更是百年炉火淬炼的匠心精魂。这项技艺让全聚德烤鸭成为中华美食的一张闪亮名片,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同样身为国家级非遗的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宛如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从甄选的食材到烹饪的技法,它复刻出宫廷宴席的雍容华贵;从自然的调和到美好的寓意,它传承着中华饮食的礼制之美。

鲁菜是八大菜系之首,丰泽园鲁菜制作技艺已成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厨师们以盐引百味的功力,爆、炒、烧、炸、扒、溜、蒸的娴熟技法,清、香、鲜、嫩、脆的口感追求,诠释出鲁菜醇厚的滋味哲学。

入选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全聚德全鸭席制作技艺,更是将一只鸭的价值充分发挥。选用鸭的各个部位构思菜品,从凉菜到热菜,从汤品到主食,这种对食材的极致利用,展现出烹饪的智慧,升华为宴席的典范。

2.四位大师介绍

巍巍鲁菜,千年薪火传精髓;灼灼匠心,一世耕耘铸丰碑。丰泽园鲁菜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王义均,生于1933年,山东福山灵秀之地育其根基。作为国宝级烹饪大师、鲁菜泰斗、元老级中国烹饪大师,他以精湛技艺在1983年首届全国烹饪大赛中折桂,揽获“最佳厨师”等殊荣,更凭对葱烧海参的传承创新,名扬世界,荣膺“海参王”的美誉。王义均大师德艺双馨,掌勺间烹出山河至味,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烹制佳肴,薪火相传得桃李满园。其高徒皆为行业栋梁,彰显师者风范。他倾尽毕生心血,深耕丰泽园鲁菜技艺传承,以匠人风骨书写烹饪传奇,于中华美食长河中矗立起一座熠熠生辉的不朽丰碑 ,其精神光芒,照亮中华饮食文化的璀璨前路。此刻,让我们向王义均大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丰泽园鲁菜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致敬。

宫廷饮食文化的活态传承者,北京仿膳饭庄清廷御膳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董世国,自1950年踏入仿膳,师从宫廷菜名厨王景春,将百年御膳技艺精髓深植于心。作为国宝级烹饪大师,他以非遗匠心雕琢每道佳肴,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清宫饮食美学重焕光彩。1983年,他在全国首届烹饪大赛上以精湛技艺摘得优秀表演奖;多年间,他出访美国、日本、瑞典、意大利等国,以一道道承载着中国饮食智慧与文化底蕴的御膳满汉全席,惊艳世界,被誉为“御膳大使”。董世国大师为人正直豁达,以高超技艺与高尚品格树立行业标杆,是当之无愧的仿膳宫廷菜泰斗,让千年御膳文化在时代长河中熠熠生辉。此刻,让我们向董世国大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仿膳饭庄清廷御膳技艺传承人致敬。

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第五代传承人——李兴禄,自1954年踏入全聚德前门店,便以青春作引,融六十余载光阴淬炼中华美食瑰宝。师从全聚德第四代挂炉烤鸭技艺传承人田文宽大师,他将传统技艺深植于心,以精湛手法演绎“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31道工序”的极致境界。他执鸭杆而穿梭国宴殿堂,于中南海、钓鱼台、人民大会堂间,让世界品味东方珍馐的风雅;揽行业金奖而归,以炉火纯青的技艺,为中华老字号赢得无上荣光。一根鸭杆,挑起百年匠心传承的重任;他以匠人风骨守护传统,用执着坚守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让全聚德的炉火代代相传,照亮中华饮食文化的璀璨星河。此刻,让我们向李兴禄大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致敬这份跨越世纪的坚守,致敬这生生不息的全聚德百年炉火!

在中华烹饪的巍巍殿堂,于建民大师以五十余载匠心铸就行业丰碑!他1973年踏入北京四川饭店,在刘少安、刘少奎、陈松如等川菜宗师的悉心指导下,淬炼出炉火纯青的技艺。他深耕清汤、麻辣、鱼香等川菜经典味型,以“罐焖八珍”“鱼香虾球”等招牌菜惊艳四方,从1975年执掌四川饭店厨师长,到荣膺国家评委、西城区考评专家,他以卓越的管理智慧和精湛技艺,推动川菜传承创新,他曾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及国际友人服务,参加集体创作《四川饭店菜谱》一书,为行业留下宝贵财富,更曾走出国门,赴意大利展示中华美食魅力。多年来,他精心培育烹饪人才,将川菜精髓代代相传,更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为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倾尽全力。此刻,让我们向于建民大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致敬他为川菜发展、为中华美食文化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

3.四道品牌代表菜介绍

全聚德挂炉烤鸭

全聚德挂炉烤鸭选用优质北京填鸭,烤制时间为60分钟左右,出炉后外观油亮饱满、呈枣红色、皮酥肉嫩, 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2008年,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不断创新,与绘画艺术跨界融合,在2014年APEC国宴现场以精湛的片鸭技艺和摆盘,完美呈现出“国花牡丹”造型,绽放出了友谊与盛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味道。也因此创制出脍炙人口的“盛世牡丹烤鸭”。

仿膳饭庄一品豆腐

1925年,原御膳房厨师赵仁斋等人在北海公园北岸开设仿膳茶社,旨在仿照御膳房的方法烹制菜点。仿膳饭庄的菜品以清宫膳档为蓝本,对宫廷菜肴进行复原和传承。一品豆腐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由宫廷菜演变而来的经典菜品。为了不断挖掘开发宫廷名菜,仿膳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在浩繁的清宫御膳档案中整理出乾隆、光绪年间的数百种菜肴,并据此研制出一品豆腐等菜品。经过历代厨师的传承与创新,一品豆腐在保持传统宫廷菜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成为了仿膳饭庄的招牌菜之一,深受食客喜爱。2011年,“仿膳(清廷御膳)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品豆腐作为代表性菜品,承载着宫廷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继续传承和发展着宫廷菜的精髓。

丰泽园葱烧海参

葱烧海参作为鲁菜代表菜之一,也是丰泽园的看家菜。此菜色泽红润光亮,口感软糯顺滑滋润又不失Q弹,味道丰腴,鲜香味美,葱香浓郁滋味醇厚。其制作过程十分考究,第一步我们要选用优质的水发海参,用上好清汤加以丰泽园秘制海参汁来对海参进行喂制,使之异味出鲜味入。去除海参当中淡淡的腥味和多余的水分,使之口感软糯顺滑又不失弹性。留有海参的本味,又赋予海参清汤的鲜香。然后用丰泽园特有的糊葱油来炸制,赋予葱烧海参其浓郁的葱香味道。即可装盘呈现这道丰泽园的镇店名菜“葱烧海参”

四川饭店鱼香虾球

鱼香味是川菜独有的味型,源自于四川民间独特的烹鱼方法而得名。其味型的特点是咸甜酸辣兼备,葱姜蒜味突出。鱼香虾球是鱼香味与虾肉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是四川饭店所独有的特色菜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美食   全聚德   周年   文化   中华美食   技艺   海参   大师   鲁菜   烤鸭   中华   宫廷   匠心   川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