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食脑虫”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有报道称,两名儿童玩水后感染“食脑虫”,其中一名女童因脑部严重受损,体温和血压靠药物支持。正值暑假,不少孩子喜欢外出玩水,那么,“食脑虫”究竟是什么?感染后有哪些症状?夏日玩水怎样做才能保证健康安全?记者采访了西安市红会医院感染科主任王军宁。
王军宁介绍,“食脑虫”学名叫作阿米巴原虫,它是一类喜欢自己漂泊的单细胞小生物,主要存在于河流、湖泊、池塘等淡水环境中,尤其是水温较高、水流缓慢的水体。“食脑虫”感染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鼻腔,当含有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的水进入鼻腔后,原虫会沿着嗅神经进入大脑,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
“这种感染非常罕见,但致死率极高,可达97%左右。”王军宁表示,感染“食脑虫”后,患者早期症状可能类似感冒,如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颈部僵硬、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病情往往迅速恶化,常在1-2周内导致死亡。虽然“食脑虫”感染听起来十分可怕,但王军宁表示,其感染风险低,而且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王军宁建议,暑假带孩子外出游玩,尽量避免让孩子在野外池塘、湖泊、河流等未经消毒的天然水域游泳、戏水。如果要游泳,应选择有资质、管理规范、按国家标准进行氯消毒的游泳池,游离氯达标的环境不适宜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生存。在游泳、潜水、跳水等水上活动时,可以给孩子佩戴合适的鼻夹,避免水进入鼻腔。
同时,在水中活动时,尽量避免搅动水底淤泥,因为“食脑虫”可能富集在淤泥中。离水后,应立即用清洁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脸,并轻柔冲洗鼻腔,减少病原体残留。家庭用水也不能大意,使用加湿器、洗鼻壶时,必须装入煮沸冷却后的无菌水或专用无菌液体,切勿直接使用自来水。
除了防范“食脑虫”感染,夏日玩水还需警惕溺水、皮肤感染、眼部感染等其他风险。
首席记者 马相
来源:西安晚报
更新时间:2025-07-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