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约在华盛顿召开峰会,结果卸下了虚伪的面具,说要收回中国在欧洲的基建项目。
这不是明摆着想抢中国的劳动果实吗?北约平时总标榜自己是防御联盟,可一到关键时候,就露出了那股子强盗逻辑。
中国在欧洲投了那么多钱,建港口、修铁路,都是实打实的合作,现在因为俄乌事,北约就想赖了这笔账。对此,王毅外长直接回击,喊出三个“不”。
2024年7月9日到11日,北约32个成员国领导人在华盛顿聚头,这次峰会是75周年纪念,本该庆祝庆祝,结果焦点全放在俄乌冲突上。
公报里头,北约点名中国,说中国通过跟俄罗斯的“无极限”伙伴关系和大举支持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成为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推动者。
具体,指责中国转移双重用途材料,比如武器部件、设备和原材料给俄罗斯国防部门,这事北约觉得威胁到了欧洲安全。
北约还认为,中国这种行为损害了自身利益和声誉。公报中提到中国在太空、网络方面的活动,说是恶意行为,要求中国负责任行事。
另外,中国核武库在快速扩张,北约催促中国参与战略风险降低讨论,提高透明度。
北约表示,北约对北京保持建设性接触态度,但同时要提升对中国的警觉性和韧性,防范中国胁迫战术。
这些“指责”早就有铺垫。从2021年北约峰会开始,中国就被北约列为系统性挑战,到2022年马德里峰会,战略概念文件里就把中国定位成潜在威胁。
2023年维尔纽斯峰会,虽然没直接点名,但也暗示了对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担忧。
到了2024年华盛顿峰会,这个调门更高了,因为俄乌战事胶着,西方援助乌克兰越来越吃力,北约就把锅甩给中国,说中国在帮俄罗斯续命,北京得为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付出代价。
公报里还强调,北约对印太地区发展感兴趣,因为那里的事会直接影响欧洲安全,还邀请了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领导人参加,明显想拉拢亚太伙伴对付中国。
关键是,这次峰会不光是说说,还透露出更狠的招数。
美国媒体CNN在7月11日报道,北约官员们在讨论,如果俄罗斯冲突扩大到欧洲东部,北约可能会采取行动收回一些中国在欧洲拥有的基础设施项目。
这事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担心北京用这些资产帮俄罗斯提供物质援助。目标是提前规划路径,避免冲突时措手不及。
讨论反映出北约对中国的关注度在加大,峰会公报强烈批评北京支持莫斯科,这被视为进步,因为2023年公报里没提这个。
公报说,俄罗斯和中国深化战略伙伴关系,互相强化试图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引起深刻担忧。
CNN报道还提到,十年前欧洲从全球金融危机爬出来时,中国投资基础设施被视为大礼包,现在因为俄乌战争和西方指责中国支持俄罗斯,这些投资成了负担。
北约国家开始讨论怎么收回这些项目。
北约官员表示,如果战争爆发,这些基础设施几乎肯定会被国有化,或国家临时接管运营,用紧急安全措施。中国事后可以起诉,但先这么干了。
比如,欧洲国家逼俄罗斯在2022年入侵乌克兰后卖掉资产。芬兰就挡了赫尔辛基造船厂的生意一年多,直到2023年底俄罗斯卖给加拿大实体。
讨论不止低科技,还包括量子计算、半导体、电信基础设施等高科技领域。
中国在欧洲的基建投资确实不少。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中国企业在欧洲投了港口、铁路等项目。
比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中国投资的匈塞铁路、意大利热那亚港股份、波罗的海格但斯克港等,总额超过3200亿美元。
这些项目促进贸易,中欧班列从成都到德国杜伊斯堡,货物运输便利多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报告估算,中国在欧洲资产不低于3200亿美元,还在逐年涨。
北约盯上这些,是因为俄罗斯在欧洲资产被没收过先例。
2022年,西方冻结俄罗斯3000多亿美元资产,甚至连脱离俄罗斯国籍的商人也没放过。现在北约想复制到中国身上,说中国对俄罗斯提供军事帮助,导致乌克兰没早赢。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乌克兰从中国进口大量无人机和零部件,还订了超1亿美元防弹衣。
中国对俄罗斯也是正常贸易,民用物资为主。北约这套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北约自己给乌克兰送武器,那才叫军事援助。
北约这风一放,中国舆论场震动不小,大家担心资产真被“没收”。但仔细想想,北约真敢这么干吗?北约已经招惹俄罗斯,还想再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工业国?
很可能就是美国在炒作话题,想用中国在欧洲投资当筹码,逼中国出面促俄乌和谈。
2024年6月,西方邀中国参加瑞士和平峰会,中国没去,因为俄乌起因跟中国无关。北约知道和谈希望不大,所以就使用了这招,但中国没上套。
峰会结束当天,王毅外长就跟荷兰新任外交大臣卡斯帕·维尔德坎普通电话。
荷兰大臣刚上任,王毅直接点明北约峰会应安分守己。他喊出三个“不”:不插手亚太事务、不干涉中国内政、不挑战中方正当权益。这话意思清楚,你们管好自己,别随便拉中国下水。
王毅强调中国重视中荷关系,愿开展对话,但前提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荷兰方面确认通话内容,中国媒体迅速报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回应,说中国不会接受北约无端指责,奉劝北约停止炒作中国责任论,那种做法别有用心。
中国愿在平等基础上与北约保持联系,但北约应停止干涉中国内政。王毅的回应及时有力,体现中国外交原则,不被动接招,而是主动出击,打乱对方节奏。
这些年,中国海军实力增强,新舰船下水多,西方想动嘴皮子侵占中国利益的时代过去了。
峰会后,北约内部讨论没转成实际行动。到2025年7月,没听说有中国资产被收回。
北约官员承认,针对中国资产行动难度大,因为中国经济影响力强,贸然动会引发更大问题。中国继续推动外交,维护海外利益。
2024年下半年,中国与欧盟举行经贸对话,签署扩大合作协议。中国对欧洲电动汽车项目投资52亿美元,匈牙利工厂动工。
欧洲国家反应分歧,德国说需谨慎处理与中国关系,避免经济损失。法国强调贸易重要性。
进入2025年,关系稳定,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增长5%,欧洲项目如波兰铁路继续推进。北约国防部长会议讨论政策,但对中国语言温和。
欧洲议会辩论中,有些议员反对激进行动,说中国投资促进就业。美国国防部报告提到中国,但没推动“没收”。
中国保持中立贸易,向乌克兰出口无人机零部件超1亿美元,向俄罗斯出口民用物资。
这事暴露北约的虚伪,北约总说基于规则秩序,可自己没收资产就是破坏规则。中国投资欧洲是互利共赢,帮欧洲经济复苏,现在倒打一耙。
北约想用这招施压中国在俄乌上让步,但中国立场坚定,不卷入冲突。中国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虽有波折,但合作基础在。
法国等国认为北约不是挑战中国的最佳平台,很多成员国依赖中国贸易,不愿冒险。长远看,这提醒中国海外投资需防范风险,分散布局,提升法律保护。
中国已加强与欧洲国家沟通,避免升级。北约妄想“收回”资产,大概率就是过个嘴瘾,实际干不成。中国经济体量大,工业链完整,谁想抢都得掂量掂量。
王毅三个“不”画下红线,告诉北约,别越界。中国外交越来越自信,不卑不亢,维护正当权益。这事也让大家看到,国际博弈复杂,但中国有底气应对。
未来,中国会继续扩大海外投资,推动“一带一路”,让合作惠及更多国家。北约要是真想和平,就该专注自身,别总找借口抢别人东西。
参考资料:
1、离谱!北约被曝正在美国牵头下 讨论“收回”中国在欧基建项目 天眼新闻 2024-07-13
2、北约称若与俄冲突加剧将“收回”中国在欧洲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外交部:毫无道理 澎湃新闻 2024-07-19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