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毛主席的这一关于阶级斗争的论断,如今全都应验了!

50年前,毛主席在晚年反复强调一个自己的论断:社会主义最危险的敌人藏在党内。彼时社会已无“携洋房而来的洋人”,资产阶级身影似乎也已经消散,不少干部都觉得毛主席的担心是否多余,甚至有人觉得这是过度敏感。但王震的那句“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五十年”的评价,却在岁月的流转中,显得越来越正确。

建国后不久,“阶级斗争熄灭论”便开始蔓延,许多人认为资产阶级已不存在,斗争也就该落幕了,可毛主席始终坚信危险仍在,而且就在身边。这一看似“多虑”的判断,绝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

改革开放后,一些让人遗憾的事情开始逐渐浮出水面:在反腐败专项工作中,五年内便查处700余名“内鬼”,其中不乏身居高位者。他们将权力与资本深度捆绑,形成实打实的新型资产阶级,把公权力异化为谋私工具,贪腐细节与涉案金额公开后,让“党内无资产阶级”的论调不攻自破。而在地方上,一些贪腐案件也时有发生,如“河北土地案”“广东巨贪案”等等。这些案件的曝光,总是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

舆论普遍认为,体制内腐败与资本的合流,已经构成了新型的“阶级对抗”,这正好印证了毛主席“资产阶级就在党内”的警示。中国社科院研究报告也指出,“官商勾结”已成为突出的内部矛盾,而这类现象的根源,正是权力与资本在制度漏洞中的交织与缠绕。

如今的党内不良势力变得更善于伪装,手段也更加隐蔽。有人通过“影子公司”“影子股东”等方式,操控利益链条,有人则纵容亲属充当“白手套”,在工程承揽、资金拨付中牟利,甚至还出现过在退休后,仍利用当年的权势充当“政商掮客”的情况。这些行为往往披着“服务市场经济”的外衣,因此使得其行为很难界定,而在舆论场上,对这种情况的解读也存在分歧。

中央纪委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度,贪腐与资本化案件的举报量较上年增长了17.6%,而网络举报渠道的高热度,彰显出了公众对惩治党内不良势力的强烈诉求。但同时,争议也从未停止:有人认为这是结构性问题,需严厉整改;有人觉得只是个别现象,不必过度紧张;还有人将阶级斗争论视为历史遗产,认为它在新时代已经没有必要。

事实上,利益集团与资产阶级虽不能完全画等号,但部分干部在“效率优先”“全面市场化”的口号下失守底线,逐渐沦为资本代言人,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构建的“权利王国”里,内部规则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党内“毒瘤”,反腐实践证明,唯有持续“打虎拍蝇”,才能斩断权力与资本的勾结链条。

毛主席的论断从不是空洞口号,而是穿越时空的警示。如今资产阶级虽换了“外套”,形态也更加复杂,但权力异化的本质却没有变,红色江山的守护,离不开对这种潜在危险的警惕。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迷雾中,或许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斗争与改革并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必须牢记前人的警示,才能在与利益的博弈中守住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历史   阶级斗争   论断   年前   资产阶级   党内   资本   权力   案件   公权力   危险   中央纪委   链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