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晋将建首个省级“信用代证”互认机制!

“一份报告可以代替一摞证明”是北京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举措。记者8月31日从市经信局获悉,为构建首个省级层面跨区域互认机制,今年年底前,京津冀晋四地将建立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机制,打造一份京津冀晋跨区域的互认版专项信用报告。

据介绍,为解决信用主体在开具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深化信用报告应用,本市自202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信用代证工作,实行用“一份报告可以代替一摞证明”。实施两年以来,提高了企业办理各类业务的便捷度,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

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北京市正式将专用信用报告更名为专项信用报告,服务再次优化升级,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覆盖领域再添3个、拓展至45个,增加7类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构建跨区域互认机制,进一步优化升级服务。

2025年,北京市专项信用报告的查询事项范围将在行政处罚的基础上增加是否被列入财政、社会保障、应急、市场监管、统计、税务、法院执行等7个领域的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替代领域拟拓展至45个,增加教育、商务、法院执行3个领域。适用领域包括公共管理类,如市场准入、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政策支持、招商引资、资格审查、评先评优等;金融商务类,如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融资授信、产权交易、招标投标、商务合作等;三方服务类,如三方评估、尽职调查、公证服务等,全面满足各类使用需求。

为构建首个省级层面跨区域互认机制,到今年年底前,京津冀晋四地将建立跨区域“信用代证”互认机制,打造一份京津冀晋跨区域的互认版专项信用报告,首批在17个重点领域实现互认,并着力在公共管理、市场交易和第三方服务三大类场景广泛应用,届时经营主体凭借一份互认版专项信用报告,即可在四地替代以往需在多地开具的各类有无违法违规证明,极大缓解“异地证明”开具难问题,助力政府服务效能提升的同时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信用风险。

专项信用报告要求数据质量高、时效强,北京市在原有信用信息归集基础上,依托市大数据平台,扩大数据覆盖范围,增加7类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包括:应急领域的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社会保障领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税务领域的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名单、统计领域的统计严重失信企业名单、法院执行领域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市场监管领域的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财政领域的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提升报告的可信度、权威性。

基于近两年报告出具的终端服务实践成效,北京持续优化“三端”,即“信用中国(北京)”网、“京通”小程序和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线上,信用主体可通过“信用中国(北京)”网站、“京通”小程序和北京市政务服务网三个途径查询下载专项信用报告。线下,信用主体可以通过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一体机两个途径查询、打印专项信用报告。“两码”指的是“核验码”和“授权码”功能,信用主体向第三方提供“核验码”或“授权码”,第三方可扫码核验报告真伪或获取该企业的专用信用报告,实现“一码通行”,方便授权使用,也避免出现伪造、变造报告等情况。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赵鹏

微信编辑:詹一

来源:北京号

作者:副中心之声

流程编辑:U07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2

标签:财经   省级   机制   信用   报告   领域   主体   专项   名单   北京   北京市   政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