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吧 | 宝宝“攒肚”VS便秘:区别在哪里?一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我家宝宝三天没拉臭臭了,是不是便秘了?”


“别慌!我家娃曾经七天没拉,结果一拉就是黄金软便!”


“什么?还有这种操作?‘攒肚’和便秘到底怎么区分?”


新手爸妈的育儿路上,总绕不开“屎尿屁”的难题,尤其是发现宝宝几天不拉臭臭更是忧心忡忡,那么,宝宝“攒肚”和便秘的区别是什么呢?该如何应对?




01“攒肚”是什么?


“攒肚”其实是种通俗的说法,大多发生在几个月大的小宝宝身上,是指小宝宝随着月龄增大,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变强了,所以吃过奶后,食物残渣相对就少了,需要“攒”几天才够一次的便量。



一般来说,“攒肚”并不影响宝宝吃奶,也不会让宝宝有不舒服的感觉,虽然排便时间延长,但是大便性状并不干结,排便时也不费力,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心。随着宝宝辅食量的增加,“攒肚”的情况也就慢慢消失了。



02 怎么判断是“攒肚”还是便秘?


了解了“攒肚”的相关知识后,我们就不难明白,排便间隔时间长并非“便秘”的主要特征,大便干结、排便费力才是便秘的“真面目”。



如果宝宝排出的大便干结,甚至呈球形,类似羊粪蛋一样,或者在排便时宝宝看起来非常痛苦,甚至哭闹不止,那么家长们就要高度警惕,宝宝可能是便秘了。



03 小宝宝为什么会便秘?


便秘就像是宝宝肠道的“交通瘫痪”,表现为大便干硬、排便困难,与“攒肚”的软便形成鲜明对比。


便秘的成因较为复杂,但核心问题在于“肠道动力不足+ 水分缺失”。


最常见的原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



比如奶粉冲泡过浓


1勺奶粉本应搭配30mL水,若家长误以为“浓点更有营养”,反而会让肠道“灌水泥”,难以正常蠕动;在辅食添加阶段,如果宝宝像燕麦、豌豆这类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吃得少,或者不小心摄入了“便秘帮凶”,比如用未熟透的香蕉、苹果等水果制作的果泥,也会加重便秘的情况。



此外,水分摄入不足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母乳妈妈饮食过咸或者喝水少


这种情况会导致母乳中的水分减少;对于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6个月前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需要额外喝水,但在便秘时可以尝试少量补充水分,若未及时补充,肠道也会变得“干涸”。


肠道蠕动慢会导致便秘,例如宝宝缺乏运动,总是被抱着,很少有趴着、爬行的机会,这就会削弱肠道的动力。另外,一些病理因素,如先天性巨结肠等(这需要医生进行专业诊断),也可能让便秘成为宝宝的长期困扰。




04 如何应对宝宝“攒肚”与便秘



“攒肚”


定时排便训练:当宝宝出现“攒肚”现象时,家长可以训练宝宝定时排便,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适当补充水分:对于体型较胖或者“攒肚”现象比较严重的宝宝,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适当喂一些白开水。

合理增加奶量:如果宝宝大便减少,同时体重增加不理想,可能是因为母乳不足引起的。这时可以适当给宝宝增加一些配方奶或者辅食。

腹部按摩辅助:每天用手掌轻轻摩擦宝宝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按摩,这样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



便秘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宝宝膳食纤维的摄入,多给宝宝吃一些蔬菜、水果等,这有助于软化大便。

部按摩促进蠕动:通过按摩宝宝的腹部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宝宝排便。

合理使用开塞露:如果宝宝便秘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来帮助宝宝排便。但一定要记住,使用开塞露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切不可自行盲目使用。

专业推拿调理: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还可以使用补脾经、摩腹、揉足三里、捏脊等推拿手法来调理宝宝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和吸收。


“攒肚”是成长的勋章,便秘是身体的警报。新手爸妈们,与其盯着便便频率焦虑,不如学会观察性状和状态。记住:软便无痛是攒肚,干硬哭闹是便秘!


最后,愿每个宝宝都能拉得顺畅,每个爸妈都能睡得安稳!


互动时间


你有哪些缓解“攒肚”/便秘的小妙招,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9

标签:育儿   区别   答案   宝宝   肠道   大便   水分   腹部   母乳   小宝宝   奶粉   性状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