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女子因长得美,55岁没上过班,三婚三离,颜值曝光后网友惊了

网络上有一句话说得好:


美貌这张牌,搭配任何一张牌一起出都是王炸。


但唯独单出,却是死局。


01


看过这样一个令人唏嘘的新闻——


湖南一位55岁的女子,一辈子都没上过班,结婚3次,离婚3次。


那她靠什么活呢?


“靠脸”。


这位“美”了一辈子的女人,名字叫做熊丽。


作为家中的最小的孩子,她的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而且,她是父母四十多岁时才有的她,这也让她集家里的宠爱于一身。


从小就穿好看的裙子,什么好吃的也都是优先她;


家里的活也一点都不让干,全是哥哥姐姐们做。


最好的食物、最漂亮的衣服、完全豁免的家务劳动。


连仅有的上学名额,也毫不犹豫地给了她。



甚至在她13岁时父亲去世,家里依然维持着她"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生活。


当然,这种畸形的宠爱模式,也养成了她娇惯的性格。


才读到初中,她便觉得读书太累了,于是辍学回家。


而母亲并没有责怪她,反而经常对她说:


“你长得这么好看,以后嫁个有钱人就好了。”


而她也确实靠着这份美貌,在19岁那年,如愿嫁给了一位浙江富商。


可令人唏嘘的是,她一点生活能力都没有,每天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很快,这段婚姻就走到了尽头。


离婚时,前夫还给了她14万作为补偿。


可习惯了大手大脚花钱的她,很快就把这笔钱挥霍完了。


钱花光了,她也并未打算通过努力自给自足,而是想着再次嫁人。


可第二次婚姻,第三次婚姻,不过是重蹈覆辙。


靠脸进门,靠脾气吵架,最后一拍两散。


三次婚姻失败后,已经年过五十的熊丽,从没想过自己努力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她又搬回到了老母亲身边,开始啃老。


而母亲也没有一丝怨言,反而给她洗衣做饭,把养老金给她用。


甚至,在老房子拆迁时,老母亲还把大部分拆迁款和一套房子,都留给了她。


就这样,在母亲的庇护下,55岁的熊丽已经没去上过一天班。


其他兄弟姐妹指责她时,母亲还一直维护着她。


熊女士母亲的教育方法,让我想起了朱迪思·洛克博士《适度养育》一书中说到的——


“盆景式养育”。


什么是“盆景式养育”?


就是像对待盆景一样养育子女,过度呵护、精心修剪。


只为满足自己的观赏(情感)需求,却剥夺了她迎风抗雨、扎根深处的能力。


55岁的熊女士,其实在心理上从未“断奶”。


三次婚姻,对她来说不过是从父母的怀抱换到丈夫的怀抱,本质上都是在寻找“供养者”。


可茨威格的那句话说得好: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她被庇护了大半辈子,可却也彻底失去了独立的能力。


02


想起了那位啃老的博士李明亮。


从小开始,李明亮就是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聪明、会读书,在那个村里出大学生都很光荣的年代,他竟然一路读到了博士。


按理说,他的未来必将前途无量。


可没想到,在博士毕业后,他竟然直接回家啃老了。


他不找工作、也不出门,每天都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只有吃饭才出来。



这些年来,家里为了供他读书,早已一贫如洗:


村里人都盖起了新房,唯独他家还是破旧的砖墙泥坯;


父亲睡的床,都是别人丢弃的旧物;


已出嫁的妹妹不得不拿钱补贴家用,老母亲仍在做小工赚取微薄收入;


最令人心寒的是,有一次老父亲晕倒在地里被邻居抬回家,可李明亮却不闻不问,连扶都不扶一下。


而他如此的原因,正是从小到大,父母包办他的一切。


从小开始,父母对他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你只管读书,其他什么都不用管。”


没想到久而久之,李明亮真的成为了一个“只会读书,五谷不分”的人。


他拥有了极高的学历,却从未习得生活的基本能力;


他读懂了万卷书,却读不懂人间的责任与温情。



刘墉曾感叹说:


“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国的自由,又要中国的宠爱,没有美国孩子的主动,又失去了中国的孝道。”


当父母把“包办一切”当作爱的誓言时,他们实际上剥夺了孩子最重要的东西——


建立完整人格的机会。


这样的孩子不仅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也失去了感受爱的能力。


这样只一味付出的家长,最后养出的,也只能是啃老的巨婴。


03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说:


“父母最好的给予,是让孩子不需要你。”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将孩子永远护在羽翼之下,而是赋予他独自翱翔的勇气和能力。


央视曾报道过一个篮球少年,张家城。



他是一位农村娃,家里是开榨油作坊的。


5岁那年,因为在榨油作坊里玩耍时发生意外,他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右臂。


这对他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变故,他们展现了非凡的坚韧与远见。


他们并没有放弃孩子,更没有想过供养孩子一生,而是将心痛化为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决心。


从简单的吃饭穿衣开始,再到学习,帮家里干活,父母都鼓励他自己用左手一点点去尝试、去掌握。


几年下来,家城真的能一只手做完很多事了。


11岁那年,家城第一次接触到篮球,瞬间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可只有一只手,怎么能打篮球呢。


球场上还会发生激烈的碰撞,这无疑会让他更加容易受伤。


但父母并没有否定他的梦想,而是鼓励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尝试、去挑战。


由于日夜苦练,仅仅一年时间,他就打坏了至少3个篮球,穿破了几双球鞋。


他左手的五个手指头,更是常常被磨得出血,贴满了止血贴。


父母看得心疼无比,但也看到了孩子对篮球的热爱。


于是,父母全力支持他,带他去专业的球馆系统地学习篮球。


也正是父母这份看似“狠心”的守望与支持,托起了家城的篮球梦想。


由于不俗的球技和励志的故事,家城赢得了全网喝彩。


很多篮球明星看了他的视频,也都纷纷为他点赞。


他还加入了东莞一支球队,首次参赛就夺下广东省的冠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是想要孩子一生顺遂无忧的。


但爱也是需要智慧,如何成全孩子也是有方法的。


父母的远见,不应该是为孩子铺平一切道路,而在于教会他们自己修路的本领。


熊丽55岁时仍无法独立生活,张家城却能一只手练就精湛球技。


这其中的差别,并不在于命运给了他们什么。


而在于,他们的父母赋予了孩子什么样的生存能力。


正如俞敏洪所说的: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财产,就是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世界。"


教育的真谛,从来不是培养一个离不开我们的孩子,而是成就一个让我们由衷钦佩的成年人。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懂得:


最深沉的爱,是适时地放手;


最成功的养育,是让孩子最终不再需要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3

标签:娱乐   湖南   女子   网友   父母   孩子   能力   篮球   家里   独立   母亲   婚姻   盆景   博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