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古人遵循了千百年的生活节律,也是人体顺应自然的生理本能。可如今,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深夜的灯光比晨光更熟悉,熬夜刷剧、打游戏、赶工作成了常态,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偶尔熬夜不算事儿。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在熬夜时看似 “嗨” 的状态下,我们的血管正在悄悄发出 “报警” 信号,大脑也在承受着无形的压力。

或许有人会说,年轻时熬的夜,白天补补觉就回来了。可就像《黄帝内经》中所说 “人卧则血归于肝”,熬夜打乱的不仅是睡眠节奏,更是身体气血运行的规律。现代研究也发现,长期熬夜会让血管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就像一根被持续拉紧的橡皮筋,时间久了弹性会慢慢下降,进而增加血压波动、血栓形成的风险。而且,熬夜时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神经细胞会一直处于亢奋状态,长期如此,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也会悄悄找上门,甚至可能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身体好,熬夜带来的这些小问题不算什么。须知,身体损伤常是日积月累所致,恰如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下看似无足轻重的熬夜习惯,或许正是日后健康隐患的“导火索”。尤其是血管和大脑,作为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重要 “器官”,一旦出现问题,对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年轻人更要重视熬夜带来的危害,牢记护脑 “三不要”,给血管和大脑多一份呵护。

首先,不要 “报复性” 熬夜。白天工作学习忙碌,不少人会想着晚上 “偷点时间” 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熬夜追剧、刷短视频,觉得这是在 “弥补” 自己。可这种 “报复性” 熬夜,会让身体的休息时间被严重压缩。须知,人体生物钟自有其节律,恰似精准运转的钟表。一旦节律被打乱,便如错乱的齿轮,在短时间内极难恢复有序,重新调整到位。长期 “报复性” 熬夜,会让血管和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第二天精神萎靡,还会慢慢降低身体的抵抗力,让健康亮起红灯。

其次,不要熬夜时大量摄入刺激性食物。熬夜时,很多人会觉得饿或者困,就会选择吃泡面、辣条、喝咖啡、喝浓茶等。这些刺激性食物虽然能暂时让人精神振奋或者缓解饥饿,但却会给身体带来不小的负担。辛辣、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肠胃消化负担,而咖啡、浓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会让神经更加兴奋,进一步打乱睡眠节奏,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加快,增加心脏和血管的压力。所以,熬夜时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一杯温牛奶、几片全麦面包,既能缓解饥饿,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

最后,不要熬夜后过度补觉。熬夜后,很多人会想着第二天睡个 “大懒觉” 来补觉,甚至一睡就是一整天。然而,此种过度补觉之法,实则难以真正弥补熬夜所造成的损伤。过度补觉不过是权宜之计,熬夜的危害已悄然种下,难以靠此“亡羊补牢”。人体的睡眠是有周期的,过度延长睡眠会打乱正常的睡眠周期,反而会让人感觉更疲惫、精神更差,还可能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形成 “越补越乱” 的恶性循环。而且,长时间卧床还会减少身体活动量,影响血液循环,对血管健康也不利。其实,熬夜后第二天正常起床,白天可以适当闭目养神 10-20 分钟,晚上提前 1-2 小时入睡,慢慢调整睡眠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身体状态。

想要减少熬夜对身体的伤害,除了牢记护脑 “三不要”,还可以从改善睡眠环境入手。晚上准备睡觉时,尽量把房间的灯光调暗,保持室内安静、通风,选择舒适的枕头和被子,让身体能更快地进入放松状态。睡前 1 小时可以远离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避免屏幕蓝光刺激神经,影响入睡。也可以尝试用温水泡脚,或者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缓解一天的疲劳,让大脑和身体都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熬夜看似是小事,可对血管和大脑的伤害却不容忽视。年轻人虽然身体机能相对较好,但也不能忽视长期熬夜带来的健康隐患。从现在开始,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牢记护脑 “三不要”,让血管少受点 “委屈”,让大脑多份 “轻松”,才能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好地享受生活。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