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全球金融市场还未完全苏醒,一则突如其来的中美联合声明,瞬间点燃了全球舆论的热情。13个字——“再次暂停实施24%关税90天”,不仅成为当日财经新闻的头条,也让世界各国投资者、企业家、政策制定者都松了一口气。
摩根大通、彭博、IMF等权威机构第一时间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深度解读。全球供应链、跨国贸易、国际资本市场的反应极为迅速,亚洲主要股指、美股期指、美元指数都在声明发布后数小时内出现明显波动。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仅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已达2.6万亿美元。全球供应链对中美经贸关系的依赖程度远超想象。2024年全球供应链弹性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出口商品中近四成最终流向美国,而美国农产品出口的42%也销往中国。市场对关税政策变动极为敏感。
8月12日,亚洲主要股指集体高开,日经225指数上涨1.8%,恒生指数盘中一度大涨2.5%,标普500期指也跳涨近1.7%。国际原油期货、黄金价格同样短线剧烈波动。
法国巴黎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超六成机构投资者将中美经贸摩擦视为下半年全球经济最大不确定性来源。关税暂停决定落地,风险偏好短暂回升,避险资金回流股市,一扫此前的谨慎与观望。
梳理过去三个月的谈判过程,可以发现,任何一次让步、每一次延缓,背后都凝结着极其复杂的利益权衡。5月,日内瓦,中美达成初步共识,美国原计划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24%关税,最终决定先维持30%现行税率。中国则将部分针对美国产品的关税下调至10%,并同步取消一批非关税反制措施。双方设定90天缓冲期,期望以时间换空间。
6月、7月,中美代表团先后在伦敦、斯德哥尔摩进行多轮会晤。谈判地点的选择并非偶然,正如瑞典国际和平研究所所言,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等中立城市,为谈判双方营造了更为平和、专注于技术议题的氛围。每一轮会晤,双方都在不断试探底线,交换条件,努力维持谈判的连续性与成果的可持续性。
7月底,斯德哥尔摩第三轮经贸会谈定调延续日内瓦成果,24%关税冻结期再延90天,直至11月中旬。美国主动取消部分对华针对性措施,中国亦暂停部分非关税反制措施。当前双方仅保留10%的基准关税,形成“边谈边施压”的动态平衡。
中美同步发布联合声明的时点,耐人寻味。中国商务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与美方选择在全球资本市场尚未开盘前发布声明,显然意在向全球释放稳定信号。
中国官方强调,“落实两国元首6月通话共识的重要举措”,凸显合作态度与战略定力。美方则更关注具体诉求,要求中国在市场准入、知识产权、农产品采购等方面作出更大让步。
这种微妙的表述差异,体现了两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不同定位。美国在国内政治压力下,力求将贸易谈判成果转化为选票,尤其在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出口州。中国则更注重通过延缓摩擦,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链升级争取宝贵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即将启程飞往阿拉斯加与特朗普会面,商讨俄乌冲突局势。中美达成“休战”协议,意味着美国无法一边加紧对华施压,一边全力应对俄乌问题。俄罗斯无疑因中美联合声明获得更多战略空间,也能更主动地拓展对华市场份额。
关税暂停带来的利好,首先体现在全球供应链和实业企业的经营可预期性显著提升。沃尔玛、三星、丰田等跨国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普遍表示,9月至11月传统备货旺季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到全年业绩。国际物流巨头马士基则预测,亚洲-北美航线今年下半年货运量有望增长6%-8%。
美国农产品出口商、设备制造商、零售巨头也因关税暂停暂时松了口气。美国农业部8月初公布的数据指出,第二季度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同比增长23%,玉米出口增长17%。这一数据直接佐证了关税政策对美国农业的巨大影响。
但无论中美如何暂时休战,全球产业链重组并未停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若中美未能在11月前达成更深层次协议,全球制造业、物流、金融等多个领域将面临新一轮不确定冲击。多家跨国公司已提前部署多元化供应链,分散风险。
中美双方并未全面“放手”,而是在释放善意的同时,始终保留施压工具。美国将部分关税延缓至90天后再议,保留10%基准税率作为筹码。中国则继续保留一定比例反制措施,确保谈判中不失主动权。
“边谈边施压”已成为中美经贸磋商的新常态。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头七个月,中美间的磋商次数创下近五年新高,但实质性突破有限。全球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动态平衡有助于双方为各自国内政治、经济局势赢得调整窗口。
美国国内,特朗普政府在延长期限问题上面临巨大压力。美国农业州参议员公开呼吁继续暂停关税,以保障本州农民利益。中国则利用这一窗口期,加快国内市场改革、鼓励高端制造业升级,积极布局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税暂停期设定至11月中旬,全球市场普遍关注后续谈判能否突破僵局。摩根士丹利最新预测报告认为,若中美在此期间达成阶段性协议,全球贸易环境有望回暖,资本流入新兴市场将加速。反之,若谈判破裂,24%关税重启,将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震荡。
国际企业普遍采取“边走边看”策略,订单安排、库存管理、汇率避险手段全面升级。国际评级机构惠誉警告,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尚不稳固,一旦中美摩擦再度加剧,企业获利能力和就业市场都将承压。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2025-08-12 08:35: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