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被曝光!外卖冻肉充鲜肉,堂食现炒,外卖再复热,已成行规!

叮,您有新的外卖订单。在河北廊坊的一家烤肉店里的提示音响了起来。老板张先生马上就去冰柜里把东西拿出来。

他在剪开冷冻肉串的包装时候,他转身对店里面的客人解释说,给你们上的这些都是新鲜现宰的羊肉,如果是外卖的话,就是用的冻肉,和你们吃的不一样。

但是一般客人们都吃不出来。在冷藏柜里面。带着血丝的新鲜羊肉串还在泛着光泽。

这种事情并不是一两个例子了。在北京的一家招牌上面写着现炒的小碗菜饭馆里。


记者亲眼看见服务员拿预制菜包去加热打包。转身进到吃堂食的地方一看。一样的菜却是厨师在锅里翻炒出来的。

天津有个餐馆老板说得更实在,他说堂食是用花生油炒的,外卖是用用调和油,堂食是新米,外卖是陈米,搞双标早就成行规了。

不搞双标的话根本就活不下去。这话在京津冀二十多家餐馆里都可以听得到。

张先生给记者算过账,说一份30块钱的外卖套餐,扣掉平台抽成,包装费,食材和人工成本,净利润就只剩下5.5到7块,一样的套餐在店里面吃,就可以净赚12块。


有个平台的抽成在三年的时间里涨了四次,满减活动的七成成本都要商家来扛。有一笔22.9块钱的订单,商家倒贴了11.5块钱,平台才补3.5块钱。

有一个连锁品牌的经理说,平台强制要求95%的订单限时送到,超时就马上降权。

现做根本就来不及,预制菜加热5分钟就可以出餐了,这才是活下去的办法。

北京有个餐馆老板算得明明白白的,用预制菜的成本比现做的成本低四成,一天一百单的店,一个月可以省下1.5万块钱。


外卖看不见摸不着,成了搞双标的温床。烤串摊前的张先生说得很直接,顾客又看不见后厨,冻肉当成鲜肉卖,谁能真较这个劲?

就算投诉也没有证据啊。维权困难更是让这些乱七八槽的情况变本加厉,消费者没有办法同时对比堂食和外卖的菜,取证的成本比能拿到的赔偿还要高。

偷偷减量的招儿更是没谁了。川菜馆的厨师演示,同样的鱼香肉丝,外卖盒底做成凹进去的,分量少了三成,但是用肉眼根本就看不出来。

劣质餐具也添乱,在20份外卖样本里,六成的塑料餐盒变形有怪味,四成的筷子带毛刺和霉点。

在包装费占了食材成本的不少份额的时候,这种恶性循环就定了。

河北有个麻辣烫老板指着平台页面苦笑的说,客单价压到12块,不用冻肉,不少分量,等着关门吗?

法律已经出手了。云南民族大学的王启梁教授说,隐瞒用了预制菜和冷冻肉这样的行为,直接违反了电子商务法里的信息公示规定。

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的付昭华律师补充说,把冻肉当成鲜肉卖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分量缩水是剥夺了公平交易权,本质上是系统性的侵权。


有个试点平台的改革带来了好消息,强制标注是预制菜,冷冻复热,现场制作之后,预制菜的订单一下子就减少了23%,投诉量也少了67%。

这正印证了王启梁的话,信息透明才可以让大家有合理的预期。

建跨部门的失信名单,屡教不改的就按退一赔十处理,推广线上明厨亮灶,直播后厨的操作过程。

设吹哨人制度,对举报的骑手和员工进行奖励。强制把包装费标清楚,不可以捆绑收费。


一分钱一分货,没有人逼着你点外卖。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烤串店老板坦白说冻肉加香料,顾客吃不出来的时候,在餐盒用暗格偷偷减了三成的分量的时候,这早就不是价格的问题了,而是明摆着的信息欺诈。

平台一边用算法压榨商家,一边放任消费者蒙着眼点单,双标乱象其实是三方一起造成的恶果。

从试点的数据可以看得出问题,强制性标注是预制菜后,订单量减少了23%,投诉量减少了67%。


透明不是杀死生意的毒药,刚好是重建信任的好办法。在每一份外卖都能经得起阳光照晒的时候,是选冻肉还是鲜肉,决定权才可以真正的回到食客手里。

网友热议精选,网友美食侦探老K说,尝出味道不一样,却被敷衍说外卖运输影响口感,原来真相在后厨的冰柜里。

网友创业日记本说,平台抽成比房租还高,用鲜肉现炒?每单还要倒贴5块钱,哪个愿意去干呀?


网友安心点餐联盟说,自从专选标注现场制作的店,外卖的味道和堂食确实是一模一样的。

本文依据法治日报实地调查,综合多地餐饮商户访谈及法学专家解读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0

标签:美食   外卖   冻肉   鲜肉   行规   块钱   平台   包装费   分量   订单   老板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