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冷战正打得火热,美国空军和麻省理工的林肯实验室联手搞了个项目,叫林肯实验卫星系列,简称LES。第一个就是LES-1,1965年2月11日从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

它的任务主要是测试X波段通讯技术,当时美国想找一种可靠方式,越过大洋跟欧洲盟友保持联系,避免信号被干扰或截获。卫星不大,重31公斤,形状像个立方体,每边30厘米左右,搭载了固态放大器和光学传感器,用来调整姿态和传输数据。

发射那天,用的是泰坦三A火箭,本来计划把LES-1和LES-2一起送上椭圆轨道,高点1.5万公里,低点2800公里。可惜助推级出了故障,电路接线问题导致第三级没分离,卫星卡在了近圆轨道上,大约2700公里高度。

刚开始还正常运作,传输了一些测试信号,证明了X波段的潜力。但没多久,问题就冒出来了。卫星开始慢慢翻滚,可能是附着的火箭电机干扰了平衡。
工程师试着从地面发指令稳定它,但没用。1966年信号开始间歇中断,到1967年彻底失联。美国空军把记录一封存,宣布它失效,就这么扔在轨道上成了太空垃圾。

这事在当时不算新鲜,冷战时期各国发射卫星跟下饺子似的,美国的LES系列一口气搞了九个。LES-1失联后,他们转而用UHF频段,1967年7月1日发射LES-5,进了同步轨道,表现好多了。
后来1976年LES-8和LES-9用上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供电,避免了太阳能的麻烦。这些卫星逐步完善了卫星通讯技术,现在的卫星电话啥的,很多基础都从这来。

但LES-1呢,就被遗忘了,轨道上安静漂着,占用着黄金位置,却啥用都没有。时间一长,太空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轨道拥挤,碰撞风险高,国际上开始讨论怎么清理,可技术一直跟不上。

转眼几十年过去,进入21世纪,太空探索飞速发展。美国、中国、欧洲都发射了更多卫星,中国在这方面进步特别快,从神舟到天宫空间站,卫星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北斗系统覆盖全球,帮了不少国家搞定位和通讯。

LES-1的档案尘封在图书馆里,偶尔拿出来当教学案例,提醒大家早期发射的随意性带来的麻烦。谁也没想到,这玩意还能复活。
直到2012年年底,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开始注意到奇怪信号。无线电圈子的人爱捣鼓这些,买旧军用设备,扫描太空频率。协会组织搜索任务,分发频道列表,爱好者们在家用软件定义无线电分析波形。

2012年12月18日,英国康沃尔郡的业余无线电操作员菲尔·威廉姆斯(呼号G3YPQ)在扫描237兆赫兹时,捕捉到规律脉冲,每4秒循环一次,强度淡入淡出,像在翻滚。他记录数据,联系协会成员比对。很快确认,这信号匹配LES-1的特征。

从1967年失联到2012年,已过去45年,接近46年,所以大家说46年复活。消息传开,天文学界炸锅了,林肯实验室和NASA介入,验证轨道参数和频率。卫星还在原轨道,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信号只在阳光照射时出现。

发现后,科学家翻旧档案,拆模型分析。LES-1用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供电,有温度阈值保护,低于一定温度就断电休眠。但失联时没记录这情况。
疑虑主要在能源上,近半个世纪,电池怎么还活着?实验室用计算机模拟轨道,计算翻滚角度。信号多普勒移位显示卫星移动正常,但为什么现在复活?

2013年,信号继续间歇出现,爱好者建论坛分享录音。林肯实验室设自动天线,屋顶安装电机驱动,跟踪卫星通过时录音。谱图线条倾斜,反映翻滚影响。
这个事不光是技术谜题,还牵扯太空安全。卫星复活说明老设备不稳定,随时可能干扰新系统。轨道上几千物体,LES-1这类僵尸卫星占位,增加碰撞几率。新卫星发射得精密规划,避免残骸。国际组织呼吁自毁机制,但早期卫星没这设计。

LES-1的信号虽弱,却提醒大家,太空不是无限的,垃圾积累会堵塞轨道,像交通拥堵。万一掉下来,砸到城市损失大。媒体报道多起来,菲尔·威廉姆斯接受采访,说信号循环诡异。科学家强调理性,避免恐慌,但承认概率低,巧合多。

更深层忧虑是太空垃圾整体问题。联合国推动指南,要求新卫星能自行脱离轨道。中国在这块贡献大,发射时考虑末期处置,减少碎片。相比,美国早期项目随意,现在得补课。
LES-1复活后,爱好者持续监测,2020年LES-5也复活,类似情况。信号虽无实际用,却占频谱资源。专家小组成立,分析录音比历史数据。卫星本应无电,但传输出现。猜测有短路,阳光直接供发射器。

经过调查,林肯实验室2013年发布报告。工程师查设计文档,确认可能短路:电池或电路劣化,太阳能直接通发射器。只有面板朝太阳时,信号出现。
模拟显示,翻滚让曝晒间歇,每4秒循环。无外部干预,纯物理过程。确认后,兴趣淡了,LES-1虽传信号,却无现代价值。它是西福特计划后续,旨在反弹信号远距通讯。但项目失败,只跑两年。

事件影响深远。国际太空站引用LES-1,强调移除旧卫星。中国太空计划注重清洁,发射后处置碎片。2024年,LES-1还在轨道,信号偶现。
实验室记录数据,Navid Yazdani说这卫星是实验室遗产,传信号惊人。但也警示,早期随意后果。轨道拥挤,新规要求推进器自移。LES-9 2020年退役,漂移中。

太空垃圾隐患凸显。数千物体,僵尸卫星风险高。爱好者2020年测LES-5信号,类似激活。国际会议模拟碰撞,预测灾难。中国北斗系统高效,减少垃圾贡献。LES-1故事提醒,可持续开发关键。避免未来堵塞,得国际合作。事件虽小,却内涵深,人类太空脚步得稳扎稳打。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