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一年级,心理变化会很大,大部分孩子都会恐惧不安,充满焦虑。家长如何帮孩子做好入学心理疏导呢?请家长注意,辅导的核心是通过提前建立“期待感”克服“焦虑感”,要重点做好3类准备,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降低未知的恐惧:
1. 常识准备:用“画面”替代说教
小孩子要上一年级,家长别只说“要听话、好好上学”,而是帮孩子在头脑中具象化小学的样子,减少陌生感。
带孩子提前逛校园(或看校园照片或者视频),指认“这是你的教室门”“操场在这里”“厕所转弯就到”。
用游戏模拟小学场景:比如玩“老师点名”“课间10分钟”“排队喝水”的角色扮演,告诉他“下课可以去厕所、找朋友玩,不用像幼儿园那样等老师安排”。
正面解答疑问,不回避负面情绪:如果孩子问“作业多不多”,可以说“作业是写完就能玩的小任务,要是难了爸爸妈妈陪你一起想办法”。
2. 情绪准备:接纳“小担心”,强化“小期待”
孩子上一年级,可能会陷入怕“没人陪”“听不懂”的焦虑中,家长别急着说“这有什么好怕的”,而是先共情再引导:
主动聊感受:“上小学要认识新老师,你会不会有点紧张?妈妈小时候也紧张过,但后来发现老师很喜欢问问题的小朋友。
放大期待点:和孩子一起列“上小学的几件开心事”,比如“可以用新书包”“能上美术课画油画”“放学能和隔壁哥哥一起回家”“咱班老师很亲切”等话题,让期待盖过焦虑。家长注意,一定不能传递负面暗示:避免说“上小学就没人惯着你了”“小学老师很严”,这种话会直接把“害怕”植入孩子心里。
3. 能力准备:用“小独立”攒自信
孩子能自己做小事,入学后会更有底气,将来会更有出息。重点练3个基础能力:
表达需求:教他“想喝水或者上厕所,举手告诉老师‘我需要去一下’”;“听不懂的话,下课找老师说‘刚才那个题,能再讲一次吗?’”
管理物品:让他自己收拾书包,认识“语文书、数学书”的封面,知道“铅笔盒、水壶要放在桌洞里”。
适应节奏:提前1-2周调整作息,按小学的起床、吃饭、睡觉时间来,避免开学后因睡不醒产生抵触。
最后呢,我想告诉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学校是个小社会,孩子在那里,跟同学之间,老师之间,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一些这样那样的事,孩子和家长倾诉,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光倾听还不行,还要能够帮他搬开绊脚石,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把事情解决,让孩子自己不用去纠结,这才是结果。倾听的时候,就在完全接受孩子说的信息,也许这个事情对你来讲是很小的一件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天大的事,也是孩子的成长契机,家长必须要能够抓住。处理孩子说的问题的时候,都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情绪不对,努力白费。成长就是不断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的过程。而建立自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孩子更多的获得成功的体验。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