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二大民企:年入794.79亿!掌门人父子都是退役军人


在很多人印象里,陕西是黄土高原、是秦皇兵马俑、是羊肉泡馍,带着一股厚重的历史感。但若你以为这片土地只盛产历史与农业,那便大错特错。


如今的陕西,尤其是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平原,正成为西北地区强劲的经济引擎。


在这里,一批现代化的民营企业巨头正悄然崛起,其成长速度与规模,足以颠覆外界对陕西经济的传统认知。


陕西泰丰盛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泰丰盛合”)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匹“黑马”。2025年9月,两份重磅榜单接连发布,


让这家相对“年轻”的企业再次成为焦点: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泰丰盛合以794.79亿元的营业收入位列全国第133位,在陕西省内高居第二;



十几天后,在中国企联发布的“2025中国企业500强”中,它又从去年的第341位跃升至第311位,三年内名次攀升近百位。


更引人注目的是,执掌这家近800亿商业帝国的,是一对特殊的“父子兵”——父亲何万盈与儿子何永鹏。


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鲜明烙印:退役军人。这段军旅生涯,如同一条精神纽带,将两代企业家的命运与一家企业的腾飞故事紧密相连。



No.01

9年,从零到800亿


泰丰盛合的成长轨迹,堪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样本级”案例。


它的起点,是2016年4月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注册成立的“陕西泰丰盛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当时,注册资本1亿元,业务主要围绕大宗商品贸易展开。


用“飞速”来形容其后的发展,丝毫不过分:

2020年,成立仅四年,便首次闯入“陕西百强企业”行列。

2022年,首次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位列第497位,堪堪卡位入围,但已实现零的突破。

2023年,实现惊人跨越,同时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第439位)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13位)。

2024年,营收达713.1亿元,在两大500强榜单上的排名分别跃升至第341位和第155位。

2025年,营收逼近800亿大关,达到794.79亿元,稳坐中国民营企业第一阵营。


这意味着,泰丰盛合用了不到9年时间,就完成了从初创公司到全国顶级企业的跨越。这种“西咸速度”的背后,是其精准的战略布局和高效的执行力。


公司从最初的大宗商品贸易出发,迅速构建了“贸易+实业+金融”三驾马车并驱的格局。贸易板块形成了海南、宁波、江阴三大中心,辐射全球;


实业板块则聚焦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总投资近170亿元;金融板块通过控股持牌机构,实现产融结合,为业务输血赋能。


截至2024年,这家营收规模庞大的企业,员工总数却仅有106人,堪称“人均产值”的典范,这背后是高度集约化、精细化和数字化的管理模式。


其业务网络已覆盖全国17个省份,并延伸至海外6个国家,一家从三秦大地成长起来的全球化企业雏形已现。



No.02

两代军人的商业传承与接力


要读懂泰丰盛合,就必须了解何万盈、何永鹏父子。他们的故事,是一部退役军人商海弄潮的传奇。


先看父亲何万盈,他从煤矿老兵到能源巨擘的“改制风云”。1950年出生的何万盈,是陕西彬州人。


他的人生轨迹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1968年参军,1971年复员后进入煤矿系统,从最基层干起,一路做到地方国有企业——彬县百子沟煤矿的矿长。


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发生在1997年。当时,国企改制浪潮席卷全国,47岁的何万盈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与远见,他推动了百子沟煤矿的股份合作制改革,


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彬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后发展为陕西华彬能源集团)。这在当时是需要巨大勇气和担当的,意味着要打破“铁饭碗”,带领企业和员工在市场中自谋生路。


何万盈的成功,在于他不仅完成了体制转换,更实现了技术的飞跃。他最被称道的是主导了下沟煤矿的技术改造,


使其产能从45万吨飙升至300万吨,创造了被行业誉为“陕西彬县模式”的典范。他大力推动智能化建设,其蒋家河煤矿的5G+智慧矿山项目成为全国示范。


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从单一的煤炭开采向高端精细化工转型,并最终在2022年成功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何万盈的身上,融合了老一辈企业家的坚韧、实干与社会责任感。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累计向社会捐赠超1.6亿元。


他的管理风格,带有鲜明的军队色彩:重视安全、制度严明、目标清晰。他曾强调“安全第一”,在矿区建立严密的安全监控体系,如同指挥一场不能失败的战役。



再观儿子何永鹏,他接过枪膛的“创二代”与多元化扩张。在父亲的光环下,何永鹏的成长路径既有传承,更有突破。


1978年出生的他,同样选择了参军报国,拥有25年党龄和漫长的军旅生涯,直到2018年底才退役转业。


与父亲直接接手煤矿不同,何永鹏选择了自主创业。2016年,他创立了泰丰盛合。这看似是与父亲传统能源主业的一次“分道扬镳”,实则体现了他的商业洞察力。


他没有重复父亲的路径,而是抓住了当时国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自贸区的机遇,从大宗商品贸易这个“流通领域”切入。


何永鹏将军事思维完美运用于商战。他常说的“产销贸供”一体化营销战略,宛如现代战争中的多兵种协同作战。


面对疫情冲击和市场波动,他展现出军人“敢闯、敢干、敢拼”的劲头,以“互联网+营销”的竞拍模式,推动公司销售从“量本利”向“价本利”转变,实现了“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他极具战略眼光,紧跟国家政策,在海南设立子公司抢抓自贸港机遇,在江阴建立石化产品交易中心。


他主导的泰丰盛合科创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8亿元,旨在打造总部经济集群,这标志着企业从贸易驱动向“科技+实业”驱动的深刻转型。


何永鹏继承了父亲的魄力与社会担当,担任诸多社会职务,如陕西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但他更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和资本意识的现代企业家,很早就为公司规划了IPO上市的目标。


父子二人,一位是深耕实体、奠定基业的“功勋主帅”,一位是开疆拓土、驾驭资本的“先锋少帅”,共同谱写了“虎父无犬子”的佳话。



No.03

融入血脉的管理哲学与文化基因


剖析泰丰盛合的成功,其深层次的动力源于何处?答案或许就藏在“退役军人”这个共同身份里。军旅生涯塑造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是这家企业最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是战略上的“兵团作战”思维。泰丰盛合的业务看似多元,实则形成了一个紧密协同的生态体系。


贸易是前线部队,负责攻城略地;实业是后勤基地和兵工厂,提供稳固支撑;金融则是情报和补给系统,保障前线弹药充足。


这种“贸易+实业+金融”的模式,正如同现代化军队的合成旅,各单元既能独立作战,又能高效协同,形成了强大的整体战斗力。


其二是执行上的“令行禁止”作风。公司仅有百余名员工,却能管理遍布全国乃至海外的庞大业务,靠的就是高效的执行力。


这种执行力源于军队般的纪律性。何永鹏在管理中,无疑注入了“服从命令、使命必达”的基因,使得公司战略能够从上至下毫无折扣地迅速落地。


其三是文化上的“红色传承”底色。公司明确提出“党建做引领”,将红色基因融入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党员比例高、领导人曾是军人的企业而言,这并非一句空话。


它意味着更强的凝聚力、更高的忠诚度和更坚定的责任感。在面对市场风浪时,这种文化能形成强大的内生稳定性,让企业“扛得住、打得赢”。


No.04

未来的战场



年入800亿,位列双500强,泰丰盛合已经站上了一个新高点。但未来的战场同样充满挑战。


首先,是周期之考。大宗商品贸易具有强周期性,如何平滑周期波动,保持业绩持续增长,是企业面临的核心课题。大力投入实业和科创园,正是为了增强抗周期能力。


其次,是转型之困。从贸易主导转向科技与实业主导,意味着更长的投资回报周期和更高的技术门槛。泰丰盛合能否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领域复制其在贸易领域的成功,仍需时间检验。


再次,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如何将父辈的艰苦奋斗精神与现代化、国际化的公司治理体系完美融合,是对何永鹏这一代领导者的考验。


然而,挑战中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陕西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为泰丰盛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建的科创产业园,是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而掌门人父子两代军人的坚韧、敏锐与担当,则是企业穿越风雨最宝贵的压舱石。



结语:泰丰盛合的故事,打破了人们对退役军人创业的传统想象,也展现了陕西民营经济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何万盈、何永鹏父子用他们的经历证明,军旅生涯所锻造的品格——忠诚、纪律、勇气与担当,同样是商场中最犀利的武器。


当这对退役军人父子将目光投向更远的未来,他们的目标早已超越简单的财富积累。


他们正试图打造一个更具韧性、更富创新、更能代表中国民营企业高度的世界级企业。他们的征程,依然是星辰大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财经   陕西省   民企   父子   军人   陕西   企业   贸易   煤矿   父亲   实业   彬县   大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