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年中最具诗意的季节,但“秋老虎”的余威与突如其来的凉意交织,空气也变得格外干燥。这种“昼夜温差大、燥气当令”的气候特点,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导致中医所说的“秋燥”。智慧的古人讲究“顺时而养”,秋季养生,重在润燥与补肺。以下几味常见的中药材,可以帮助您安稳度秋。
润燥明星:滋阴生津,对抗秋燥
秋天,你是否常感觉口干舌咽燥,皮肤干痒,甚至干咳?这是“燥邪伤肺”的典型表现。以下药材是润燥的佼佼者:
百 合
·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经。
·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既能对付秋天的干咳,也能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心神不宁、睡眠不佳。
· 经典吃法:百合莲子银耳羹。取百合、莲子、银耳各适量,与冰糖同炖,煮成一道黏滑香甜的羹汤。这是抚慰秋燥的绝佳甜品,晚餐后食用,润燥安神。
麦 冬
· 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
· 功效:润肺清心,养阴生津。尤其擅长缓解口干渴、心烦失眠和干咳痰黏。
· 简易养生法:麦冬菊花茶。取麦冬10克、菊花5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麦冬滋阴润燥,菊花清热明目,非常适合在办公室冲泡,对抗秋季的干燥和疲劳。
川贝母
· 性味归经: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
· 功效: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对秋季燥热引起的咳嗽、痰少而黏、咳痰不爽有奇效。
· 经典药膳:川贝炖雪梨。将雪梨上部切开,挖去核,放入3-5克川贝粉和少许冰糖,盖上“梨盖”,隔水蒸熟。吃梨喝汤,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秋季止咳润肺良方。
补肺卫士:益气固表,抵御凉邪
秋季阳气渐收,肺气相对虚弱,易被寒邪所侵,导致感冒频发。以下药材能增强你的“卫气”(免疫力)。
黄 芪
·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肺、脾经。
· 功效: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是著名的“补气之王”,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尤其适合平时容易疲劳、气短、爱出汗的人群。
· 家常用法:黄芪煨老鸭汤。南昌人秋日爱吃鸭,取半只老鸭,与30克黄芪、几片生姜一同煨汤。鸭肉滋阴,黄芪补气,汤鲜味美,补虚润燥而不上火,是秋季进补的佳品。
山 药
·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 功效:补脾养胃,生益肺气,补肾涩精。药性平和,不寒不燥,被誉为“平价的人参”。既能补肺气防感冒,又能健脾助消化。
· 日常吃法:可直接蒸食、煮粥(山药薏米粥)或与排骨同炖。简单易得,养生效果显著。
健脾助手:培土生金,从根源滋养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且“培土能生金”(健脾可以补肺)。秋季调理脾胃,能从根源上滋养肺脏。
茯 苓
· 性味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南昌夏秋之交湿气犹存,茯苓能祛湿健脾,同时有安神助眠之效。
· 食膳推荐:可购买茯苓糕作为茶点,或煮粥时加入茯苓粉15克,制成茯苓红枣粥。
养生小贴士
· 辨证施补:中药养生虽好,但需因人而异。如自身有基础疾病或不确定自身体质,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
· 药食同源:以上药材多为“药食同源”之品,安全温和,适合日常调理。
· 循序渐进:养生非一日之功,贵在坚持。选择一两样适合自己的,融入一日三餐,细水长流方能见效。
秋日,天高云淡,正是养收的好时节。愿这份中药养生指南能助您顺应天时,以内养外,从容安康地享受这最美的季节。
文稿: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药剂科 周云
通讯员:邱佩君 曾慧兰
编辑:熊恕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