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悦
编辑 | 以安
在手机市场里,一条细微的屏幕绿线,足以让数百万用户重新审视一个品牌的价值。
过去一年,OPPO的“绿线门”持续发酵。从Find X到Reno,再到一加系列,越来越多用户表示使用两到四年后,屏幕中央突然划出一道垂直绿线,而在售后检测与质保认定过程中,频频遭遇拒保、推诿。
一位使用Find X3 Pro摄影师版的用户遭遇尤具代表性:手机2021年9月激活,2025年6月突现绿线。按OPPO此前承诺,激活四年内可免费更换屏幕并延保,但广州售后却以“无购买记录”为由拒保。更离谱的是,检测过程中因操作粗暴导致边框压痕、后盖皮质脱胶,检测后,在未进行修理的情况下便原样退回。
图/公开数据查询
据博主@燕Da侠整理,在165款OPPO机型中,约30款是“绿线重灾区”,集中于Find X2、X3、X5系列,以及Reno 5、6、9和一加8、9、10、11、Ace 2、Ace 5等型号。小红书和黑猫投诉等平台上,Find X系列用户发声居多——这一系列是OPPO冲击高端的代表,售价直逼iPhone,却让消费者在品质与售后上感到失落。
昔日象征影像与设计美学的Find X,如今成了信任危机的投影。
如今,OPPO正处在这样一个敏感节点:它不仅要修复“绿线门”带来的裂痕,更要在“卷产品、卷服务”的时代守住阵地,跻身国内高端存量市场、开拓海外增量市场,直面友商新一轮攻势。
而摆在OPPO面前的三道关口——产品力、售后保障与品牌声誉——缺一不可。自2021年7月,原OPPO副总裁刘波喊出“高端市场三分天下必有其一”以来,OPPO的高端化并不顺利。
想要再往高探一探,OPPO目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消除掉横亘在OPPO与消费者面前的这条“绿线”。
其实一开始,绿线问题并不完全是OPPO自己的错。
Find X3与X5系列部分机型采用了三星6.7英寸E4材质AMOLED屏幕——这块屏幕后来被业界普遍验证存在潜在隐患,其他手机厂商也难以幸免。然而,真正让“绿线门”发酵的关键,并不在于屏幕坏了,而在于品牌的反应。
时间推移至2025年,首批Find X3系列陆续进入四年保修期的尾声,硬件老化让绿线问题集中爆发。而当用户想进行维修之时,即便仍在四年质保期内,售后仍以“系统缺少档案”,“无发票”等理由拒保。于是,消费者的质疑集中于一句话:
“如果过了四年就不给我免费更换屏幕,是不是意味着OPPO的产品寿命最多只有四年?”
从最初个别用户的维权帖子,到如今在小红书、黑猫投诉等平台上的集中反馈,问题的性质已经从产品质量延伸到了品牌信任。
图/黑猫投诉平台
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并非不能出错,但必须在问题暴露后,拿出诚意与态度。就像“西贝预制菜事件”所揭示的那样,公众真正失望的,从来不是缺陷本身,而是企业在危机中缺乏共情与透明。
OPPO的“绿线门”亦然——技术缺陷本可通过积极补救赢得谅解,但不一致的售后政策、模糊的内部标准,让那条绿线变成了一道信任的裂痕。更何况,在5000至7000元价位区间,质量问题本已是硬伤,售后再表现出双标与冷漠,更让用户无法接受。
在众多投诉中,一位用户的话或许最能代表这场舆论的核心情绪:“我的花费足够买一台iPhone,而我选择了支持你们OPPO。”
这句话,无疑触动了所有立志高端的国产品牌的敏感神经。消费者愿意给机会,但他们的容忍是有底线的。2021至2022年购入Find系列的用户,如今正经历或目睹“绿线门”的全过程。进入新一轮换机周期,他们还会选择Find X9吗?还是干脆咬咬牙,直接上iPhone 17?
而那些准备首次购入高端机型的潜在用户,往往更加敏感——他们未必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清楚自己不想再遇到什么。
在“绿线门”的阴影尚未散去之际,OPPO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Find X9系列的发布。这不仅是一场新品发布,更像是一场品牌的自我救赎的考验。因为对于OPPO而言,这款手机不仅要在性价比上卷过竞争对手,更要在情感层面重新赢回那批曾信任它的用户。
Find X9延续了OPPO一贯的影像路线,主打“够清晰、够还原、够哈苏”的口号,定位为“新一代旅拍神器”,强调“出游不用背相机”的轻量化影像体验。与此同时将“轻薄与续航平衡”作为卖点,官方表示在保证旗舰性能和超大电池的同时,实现了连续游戏8.5小时、日常续航2天的使用表现——并声称“三年后电池容量仍能保持80%”。
在同价位段,vivo也刚刚发布了X300系列,并在标准版与Pro版本上都打出了极具竞争力的配置与定价策略。这意味着,Find X9必须同时应对“老用户信任修复”和“新对手市场挤压”两道考题。
图/公开数据查询
从标准版来看,vivo X300主摄像素更高,OPPO Find X9焦段更灵活,后者的续航表现更优。性能是一部分,权益也很重要,在国内厂商皆经受过供应商质量缺陷问题舆论风波之后,vivo、OPPO在售后权益上也是比以往完善了不少。
图/公开信息查询
可以看出,目前OPPO新品的料是堆足了,定位也拿得比较准,权益也不少。但在消费者心中,那道绿线依然未曾褪色——它不只是屏幕上的裂痕,更是品牌信誉的裂口。
这条绿线,需要OPPO拿出足够的诚意去弥补。
毕竟,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消费者的选择太多了,品牌的任何短板都可能被迅速放大。无论从总销量还是高端化表现来看,OPPO在国内外的表现都仍显平庸。
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小幅下降至2.889亿部。三星以5750万部稳居第一,同比增长7%;苹果以4480万部位居第二,同比下降2%;小米以4240万部排名第三;vivo以2640万部位列第四,同比增长2%;传音以2460万部位居第五,同比下降3%。OPPO未进入前五,这对于曾经的“国内四强”之一而言,无疑是一记警钟。
2025H1全球手机出货量,图/Counterpoint
在高端市场,OPPO同样未能展现突破性增长。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600美元以上价格段中,苹果与华为合计占比高达83%。华为凭借5G Kirin芯片回归后强势复苏,苹果市场份额略降至54%,而小米、vivo等品牌的高端出货同比增长约50%。在这股高端化浪潮中,OPPO的增量与增长率均显得不温不火。
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厂商在600 美元以上价格段的销量份额,图/Counterpoint
这种停滞,或许也影响了管理层的变动。
2025年4月,原中国区总裁刘波卸任,由高级副总裁段要辉全面接管中国区业务,并对线下销售体系进行重组,推动更集中的市场策略。
2025年10月9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在原有职责基础上,进一步分管海外市场,而段要辉则兼任总部营销服务团队负责人。
两位高管的履历颇具互补性。据公开信息查询,刘作虎1998年加入OPPO,早期主导DVD与蓝光机出海,2013年创立一加品牌,使其在欧美高端市场站稳脚跟。2020年重回OPPO后,他重新整合产品规划与体验体系,为品牌注入更国际化的视野。而段要辉2006年加入OPPO,长期深耕旗舰产品线,主导Find系列的产品定义与技术路线,推动OPPO从“拍照手机”向“高端科技品牌”转型,强调影像、设计、AI与折叠屏的创新方向。
如今,刘作虎负责海外、段要辉稳守国内,高端化“双线作战”正式启动。刘作虎将凭借一加时期的全球操盘经验,力求重振OPPO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段要辉则试图在国内重新激活品牌势能,带领Find系列进一步上探高端区间。
而目前两位高管需要做的,是重塑用户信任。在竞争对手纷纷将服务体验上升为品牌护城河的当下,OPPO要想重新赢回口碑,就必须在服务体系上做“减法的透明、加法的共情”:
服务政策上,延长保修周期、优化以旧换新机制,让用户在使用周期内持续感受到“被在意”;
服务体验上,提高维修透明度、缩短等待时间、建立“用户共感型”反馈体系;
数字化建设上,打通售后数据与产品体验闭环,用AI和大数据支持服务决策,让用户问题能被快速识别与解决。
这不仅是修复品牌形象的“下半场”,更是未来高端化竞争的门槛。对OPPO而言,售后不是成本,而是一种品牌投资。
售后服务的短板容易弥补,投入金钱和人力很快就能看到效果;但产品力,则不是靠资源就能快速补齐的。
单看Find X9的参数表,其实很难判断它是否真能推动OPPO高端化。毕竟,在发布会舞台上,几乎每家厂商都能把产品包装得光鲜亮丽——参数叠满、词藻华丽,“行业首创”“旗舰标杆”不绝于耳。真正关键的,是识别出OPPO高端化长期表现平平的“症结”,看它是否真的在Find X9上得到了修复。
回顾OPPO的高端之路,Find X系列其实走了不少弯路。
2018年7月,开山之作OPPO Find X以4999元的价格上市,取得了开门红。其在京东平台47秒销量破万,并在当年8月成为中国市场最畅销的安卓旗舰,力压华为P20 Pro,创下了OPPO在高端市场的高光时刻。
OPPO FIND X线上平台首发情况,图/IT之家
然而,随后的系列发展并不顺利。2020年Find X2定价明显抬高:标准版5499元,顶配6999元,导致首发销量惨淡,京东平台首日销量均未破2000台,随后三个月月销量也未破万。
认识到高价策略受阻,OPPO在Find X3系列上调整姿态:标准版降价1000元,顶配版进入5000元以下区间。开售15秒内销售额破亿,但后续动能不足,某电商平台单月销量不足3万台,远落后于同价位的红米K40、小米10S。Find X5系列尝试混合定价策略:标准版再降500元,顶配版小幅上调,结果依然不佳,京东首发一多小时总销量不足7000台,当月全渠道最高销量未破3万台。
销量困境的根源,并非市场无情,而是产品本身欠火候:X1与X2缺失当时旗舰标配的无线充电;X3在内存(LPDDR4X)和马达(Z轴)等核心部件低于行业标配(LPDDR5、X轴马达);续航表现亦常落后于竞品。硬件妥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口碑因此受损。
与此同时,OPPO在影像上反复试探、缺乏定锚:X1玩升降镜头、X2上潜望长焦、X3整显微镜、X5堆自研NPU——每代都有新尝试,却少有延续。消费者记不住“OPPO影像的核心是什么”,Find系列的品牌符号因此始终模糊。
直到X6系列之后,OPPO才开始稳下来。价格回归理性区间,硬件短板显著减少,“无线充电缺失”“内存降级”不再出现。系统稳定性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体验已接近一线水准。
图/公开数据查询
更重要的是,Find系列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影像主线——长焦是核心。从X6开始,这条思路被持续强化,与哈苏联名的延续,也让品牌在高端影像市场重新建立辨识度。
图/公开数据查询
但当OPPO逐步回正轨时,华为高端产品的强势回归,直接压缩了OPPO、vivo、小米的生存空间。市场从不等待任何“慢热型”玩家——尤其在高端段位,每一次失速都意味着重新排位。
Find X9肩上的任务,并不只是“卖得更好”。
它更像是一次品牌的重新校准——一次关于信任、产品力与战略方向的再确认。OPPO需要借这款旗舰,证明自己真正理解了“长期产品力”的含义:不仅是参数领先或设计出彩,而是能在数年使用周期中持续提供稳定、可靠且有温度的体验。
在“绿线门”之后,消费者的质疑焦点早已超越某一块屏幕或一次售后服务,而是延伸到品牌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是否能建立可持续的技术信任关系。Find X9必须在这一层面重新赢得共鸣,让用户相信国产高端不该被动卷入价格战,而应以技术积累、体验细节和品牌态度作为真正的竞争底气。
如果说前几代Find系列是在探索高端化的可能性,那么Find X9,则是OPPO验证自身能否“持续成为高端”的关键节点—— 一次关于品牌成熟度的考验。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