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才批量制造未成年「商人」,家长傻眼,17岁年入6万

刷到小天才这新闻的时候,整个人都有点懵。

谁敢想象,一块儿童手表,竟然能催生出一个完整的地下产业链。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这个隐秘的社交江湖里,100万点赞的账号能卖1000元,200万赞的账号甚至卖出过4700元的天价。

更有17岁的少年,靠卖刷赞程序一年赚了6万,他手下还有近50个代理商,最小的只有13岁。

这些孩子建立了完整的商业体系:有专门养号的,每天定时定点给账号刷赞,养到一定程度就转手卖掉。

有做技术的,开发各种自动化工具,让刷赞变得更高效。

还有做中介的,在买家和卖家之间牵线搭桥,从中抽取佣金。

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定价,代运营一周30到50块,破解家长监管80块,买个自动刷赞的程序100块左右。

而这个江湖的主角,平均年龄只有11到17岁。

那些被称为“大佬”的孩子,往往还在读初高中。

他们管理着庞大的代理网络,处理着每天几百上千的订单,俨然一副小老板的模样。

有个叫阡陌的女孩,17岁就已经是圈内知名的一级代理。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接五六单,收入比很多成年人的兼职还高。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小天才精心设计的社交机制。

一个普通孩子想靠自然积累达到60万赞成为“大佬”,至少需要大半年每天不间断地互动。

家长们还在为孩子的安全操心,殊不知孩子早就沉迷在这个虚拟世界里。

有的孩子每天花4到6个小时盯着手表,不停地查看点赞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涨粉的机会。

现在,这块手表在卖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安全”,而是社交圈里的位置。

小天才构建了一个封闭且极具吸引力的儿童社交帝国。

在这个社交帝国中,只有小天才用户之间才能互加好友,这就形成了天然的排他性。

在很多学校,小天才已经成了孩子社交的入场券。

没有小天才,你就进不了班级群,参与不了同学间的互动,慢慢就会被边缘化。

那这种社交绑架的威力有多大?数据会说话。

小天才在儿童智能手表市场的份额达到35.3%,而且还在以每年近50%的速度增长。

其他品牌不是没有尝试过类似的社交功能,但始终无法撼动小天才的地位。

因为大部分孩子都在用小天才,新来的孩子别无选择。

不仅如此,小天才还把精确的等级系统,完美移植到了儿童产品上:

11级以下每天只能点5个赞,11到20级能点10个,21级以上才能点20个。

这种阶梯式的设计,让孩子始终处于“再努力一点就能升级”的状态中。

而这套设计理念,其实有迹可循。

小天才的母公司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是出了名的游戏爱好者。

他曾经说过“游戏是人们必玩的”,这种理念贯穿了步步高系所有产品。

从当年的小霸王游戏机,到后来的步步高学习机,再到现在的小天才手表。

本质上,其实都在卖让人上瘾的快感。

随着这个社交网络不断扩大,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浮现。

隐私泄露更是令人担忧,在小天才圈子里,有一种叫“开户”的服务。

只要花二三十块钱,就能买到特殊软件,一键获取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甚至家长的联系方式。

拿到这些信息后,一些孩子会用来搞恶作剧,更有甚者会进行网络霸凌。

这还不算完,在2021年前后,小天才的社交功能还出现“擦边”问题。

前有10岁的女生在好友圈里发带有暴露内容的照片,后有男生在视频通话中做出不雅动作。

这些孩子可能都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只是觉得这样能吸引关注,能获得更多点赞。

各种问题频发,小天才为什么不采取强有力的管制措施呢?因为这套机制太赚钱了。

数据显示,小天才的市场增长率达到47.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在商业利益面前,“家长可以关闭社交功能”的说辞,更偏向于合规层面的回应。

事实上,小天才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在不断升级诱惑机制。

从最初的26级升到60级,从简单的好友互动到复杂的点赞系统。

这些设计增强了产品对孩子的吸引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部分孩子的使用依赖。

他们知道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用户粘性。

不过,这件事的责任不能单一归因于企业,很多家长在这件事上也有失职。

买手表的初衷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结果买完就撒手不管,任由孩子在虚拟世界里沉沦。

有些家长甚至主动妥协,因为不想看到孩子在学校被孤立,就默许了这种不健康的社交方式。

可这种现象并非小天才独有,回想一下,我们这代人何尝不是一样?

QQ空间的黄钻、太阳等级,人人网的好友数量,微博的粉丝数,抖音的点赞量……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虚拟货币”,每代人都在为这些数字疯狂。

区别只是,我们接触这些东西时已经是青少年或成年人,多少有些判断力。

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被这套系统训练。

他们还没来得及建立真实的价值观,就已经学会了用点赞数衡量自己的价值。

说到底,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数据和算法主宰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那些能被量化的指标。

成年人追求收入、房子、车子,孩子追求等级、点赞、排名。

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在用外在的东西定义自己。

真正该做的,不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使用这些产品。

而是要教会孩子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

朋友是因为聊得来、玩得好才成为朋友,不是因为互相点赞。

快乐来自于真实的体验和成长,不是看着数字上涨的虚假满足。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是多陪伴、多沟通。

了解孩子在虚拟世界里的生活,不是为了监控,而是为了引导。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的社交方式已经变了,而且还会继续变。

与其恐慌和禁止,不如正视问题,想想如何让孩子保持一份清醒。

结语

小天才手表的故事,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成年人在为虚拟的点赞和粉丝数焦虑时,我们的孩子已经在重复同样的轮回。比起简单地禁用一块手表,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分辨什么是真实的价值。真正的解药,是让孩子明白:你的价值,从来不需要用点赞数来证明。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2025-10-30——《小天才手表社交圈现未成年交易链,17岁少年年赚6万》

2.和讯网-2025-10-29——《小天才儿童手表“花钱点赞生意”引热议,客服回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7

标签:科技   批量   商人   天才   家长   孩子   社交   手表   步步高   儿童   成年人   大佬   好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