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北寺蘑菇季
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
贺兰山北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坐落在贺兰山北麓。由于距离城市群较远,平时少有人光顾,以至于寺内台阶、墙角杂草丛生,一派萧条景象。
北寺最热闹的时节莫过于每年的夏末秋初,当贺兰山蘑菇开始生长的时候,大批的人流冲着蘑菇走进北寺。
北寺大殿台阶前的广场上,一座金刚塔,以百年不变的姿态,迎送着来来往往走进寺院的每一个人。
从这儿可以清楚的看到白塔、大殿以及台阶上的杂草。不过,亮眼的是大殿前的那面国旗,高耸入天,迎风飘扬,昭示着作为宗教场所的寺院以及旅游场所,他的爱国情怀,让人侧目,让人安然。
北寺背依贺兰山海拔3050米的第八高峰云台峰。这个秋天,走进北寺,走近云台峰,去邂逅贺兰山的山珍美味。
前两天的小雨,让整个贺兰山得到一次酣畅淋漓的滋润。此刻,山林间大量的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袅袅升腾,如缕如仙。
随着爬高,遥看山下,一片平明。由此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高山与森林的作用和好处。遮风挡雨,蓄水保墒,滋养土地,造福两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分不差。
密密的林间,云雾还在升腾,恰若仙人走过留下的迹痕。也许,那些蘑菇正是凭借着这股仙气应运影时而生的吧。
行走间,路边那白色的蘑菇已经迫不及待的冒头,探望这个世界,也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半遮半挡的娇羞,天然自然美丽。
鸡腿菇,贺兰山松茸,很多人喜欢把它称作原胖子,这才是人们的最爱。
贺兰山上有两百多种蘑菇,让人们喜欢和上心的只要鸡腿菇和紫蘑菇等有限的两三种。其它很多蘑菇亦可食用,只是人们喜欢优中选优罢了。
鹿角菇,学名珊瑚菌。这要是生长在大海中,妥妥的国家保护植物珊瑚呀。在贺兰山,它也成为人们餐桌上少有的美味。
随着不断深入,贺兰山的多样性和美丽逐渐呈现在眼前:高山,森林,草甸,峡谷,还有林中蘑菇。
这些就是贺兰山蘑菇生长的地方和环境。仅仅看这些地方,就让人喜欢。碧绿,清新,干净,潮润,富有生命气息,是山镇美味最佳的温床。
初看,它像是支愣在山坡上的一只大耳朵,正在静静的聆听者周围的任何消息,并把它们传给大山,从而保持对周围环境的了解和应对。
其实,它们也是贺兰山菌菇中的一种:列盘菌。类似于我们生活中的木耳,可食用。只是它比较薄、脆,稍微一碰就裂成碎块了,所以人们只做观赏,很少采食。
这是一片长在树桩苔藓间的菌类,以前未曾见到过。它色彩鲜艳,粉中透着淡淡的红。抱团生长,触手处,有点果冻胶状,粘稠,柔软。因担心有毒,只是远远的查看拍摄。
后来经过大量的查询比对,确认为胶盘菌属的果冻真菌。还真有这样神奇的蘑菇和名字。它们通常长在潮湿的腐烂木头上,质地像果冻一样,颜色会随湿度变化。虽然无毒,但也无法采食。
马孛,贺兰山最多的蘑菇之一,它们有十几个品种。从大如篮球的大秃马孛,到小如鸽蛋网纹马孛。它们都喜欢群居,成熟后内部是一包粉末,那是它们生命的种子。马孛幼时可食用,成熟后的粉末有止血清热功效,属于药食两用菌。不过一般人很少采食。
蘑菇虽然脆弱,菌杆易断,菌盖易裂,但看它们为了生长,那份顶石破土的精神和毅力,依然会让人动容。一切生命都是伟大的。
贺兰山北寺的鸡腿菇是密度最大的。不消爬多高走多远,你便会满载而归,心满意足,并由衷的赞叹和喜欢贺兰山了。
下山途中的山丹丹花,红艳热烈。它们是贺兰山中的小公主,随风摇曳,翩翩起舞,迎送着每一位经过的人们。山花无言,真心真情。
坐落在山脚下的北寺,似乎只是成了人们往来的点缀。在这贺兰山的蘑菇季丰收季,人们更多专注的是那自然山林中的珍味。
白塔,金刚,贺兰山北寺的守护和标识。无论春夏秋冬,只有它们,不管是否有人,不管是否有蘑菇,都静静的站在那儿,看日月星辰天地悠悠,祈愿贺兰山,永远安然无恙。
更新时间:2025-09-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