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门诊上遇到一位妈妈带着6岁的女儿来复诊,一进门就高兴地跟我说:“主任,这几个月孩子变化太大了,早上不赖床了,胃口也好了,脸色都红润了不少!”我一看记录,才4个月不到的时间,孩子长高了3公分,眼下的青黑也淡了,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回想起几个月前第一次见到这个小姑娘时,她瘦瘦小小、脸色发黄,妈妈一脸愁容地说:“每天早晨就像打仗,她赖床、磨蹭,我急着上班,忍不住就吼她。结果越吼她越犟,早饭也不好好吃,有时候干脆一口不动。”孩子还经常口臭、便秘,晚上睡觉翻来覆去,个子也比同龄人矮一截。妈妈叹气说:“我也知道不该发火,可早上时间紧,看她那慢吞吞的样子,实在控制不住。”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在很多家庭中都上演过?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早餐对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一个更隐蔽、也更伤身的细节——那就是每天早上带着情绪的催促、训斥,甚至打骂。这件事,在中医看来,非常伤孩子体质,我常提醒家长一定要“戒晨嗔”。
什么是“戒晨嗔”?简单说,就是清晨不要动怒、不要责备孩子。早晨是人体阳气初升的时候,就像春天刚发芽的嫩苗,需要温和呵护。孩子一身清气,气机正要舒展升发,如果一早起来就被骂、被催,情绪一紧张,肝气就容易郁结。气机堵住了,阳气升发不畅,时间一长,就会“郁而化火”,在体内生成虚火。
这股内热往上走,孩子就容易口干、口苦、口臭;耗伤津液,就会大便干结;扰乱心神,就会睡不安稳、盗汗、磨牙;肝火旺了,脾气也会变得急躁、爱哭闹。更重要的是,内热就像体内的一把“火”,不断消耗气血,孩子抵抗力下降,就容易反复感冒、咳嗽、扁桃体发炎。
而最让家长担心的身高问题,也和“晨嗔”密切相关。早晨7—9点是气血流注胃经的时段,脾胃运化能力最强,是吸收营养的黄金时间。但如果孩子一早起来就受气,肝气不舒,直接克犯脾胃,就算吃了营养早餐,也消化吸收不了。再加上内热持续消耗气血,哪还有多余的能量去长骨骼、长个子?
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小姑娘,就是典型的案例。长期早晨被吼,情绪压抑,肝郁化热,导致口臭、便秘、睡不稳、脾气大;早餐不好好吃,脾胃功能受损;营养跟不上,气血不足,内热又不停消耗,最终影响了生长发育。
我给她用了疏肝理气、健脾清热的方子,包括柴胡、陈皮、茯苓、山药、麦冬等药材,配成膏方调理。同时特别叮嘱妈妈:一定要改变早上的氛围,再急也不能吼孩子,要让她心情放松地起床、吃饭。
妈妈也很配合,后来她告诉我,她每天提前十分钟叫醒孩子,用轻柔的音乐、抚摸后背、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自然醒,早餐也尽量准备得丰富易消化,比如杂粮粥、蒸蛋、蔬菜饼等。
结果不到4个月,孩子不仅长了个子,整个人的状态都精神了起来。所以说,孩子的健康与生长,不仅靠药物调理,更要靠日常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环境。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类似情况:早上易闹脾气、不爱吃早餐、口臭、便秘、睡觉不踏实、身高长得慢,那很可能体内已经形成了气郁和内热。这时候,除了调整作息和饮食,也要尽早进行中医调理,把气机打通,把内热清掉,让脾胃恢复健运。
我平常会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辨证用药。常用的有疏肝解郁的柴胡、香附,健脾和胃的茯苓、白术,清热滋阴的麦冬、生地,消食导滞的山楂、麦芽等,配伍成膏方或颗粒剂,帮助孩子恢复阴阳平衡、气机通畅。
调理好身体,再加上每天早上的一份好心情,孩子自然能吃得好、睡得好、长得好。戒掉“晨嗔”,不仅是给孩子一个温柔的早晨,更是给他一个健康成长的根基。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