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又称双九节,定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从古至今,这一天衍生出了“登高望远”“赏菊品茗”“饮菊花酒”等丰富习俗,承载着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期许。

这一节日的习俗早在汉代便已普及,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宋代愈发热闹,明清时期依旧盛行;到1989年,我国更是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让传统节日与现代“尊老敬老”的理念相融合,让这份文化传承更具温度。
除了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这些广为人知的习俗外,重阳节还有不少与“吃”相关的传统讲究,毕竟在中国人的节日里,“饮食”往往承载着最朴素的祈福心意。

老话说“重阳吃三样、全家不遭殃”,这句话听着虽然有点夸张,其实主要是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吃这“3样”,具有特殊寓意的食物,来寄托人们希望全家人平安顺遂、远离疾病与灾祸的朴素愿望,后天就是重阳节了,咱们不妨跟着老传统,把这“三样”安排上,在尝鲜的同时,也为家人讨一份好彩头。

重阳节正值秋末冬初,天气转凉,人体易受寒气侵袭。羊肉性温,能补充热量、驱散寒气,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另外,老话说“吃暖食、少生病”,这时吃点羊肉既能通过食补增强身体抵抗力,也被赋予“驱寒避邪、远离灾祸”的美好寓意。

食谱推荐:萝卜羊肉汤
具体做法:
1、羊肉用白醋、盐浸泡半小时泡出血水,并清洗干净备用。
2、羊肉冷水下锅,加入姜片、陈皮、适量白酒,煮沸1分钟后捞去浮沫,羊肉倒出用开水冲洗干净。
3、锅中加入姜片,倒入羊肉炒至表面微黄捞起,然后砂锅中加入开水,放入羊肉大火炖煮至沸腾转中小火继续炖1小时。
4、加入当归和白萝卜继续炖煮30分钟,最后加入枸杞再煮10分钟,加香菜即可。

板栗,在民间一直都是象征“富足有余”、“延年益寿”,而重阳节也是“敬老、祝寿”的老传统,吃板栗也暗含对长辈长寿、全家生活圆满的祝福。
另外,板栗是重阳节前后成熟的应季坚果,从中医角度来讲,它能够健脾益气、补肾强筋,能为身体补充能量、抵御即将到来的寒气,为秋冬健康“打底”。

食谱推荐:板栗蒸鸡肉
具体做法:
1、把鸡肉用豆豉、蚝油、生抽、盐、糖、少量玉米淀粉,搅匀腌制15分钟。
2、再把板栗倒入碗里搅匀腌5分钟;盘子先预热,空蒸五分钟后把食材放碗里蒸30分钟左右,出锅前撒葱花点缀下即可。

民间认为,茼蒿的“茼”与“同”谐音,暗含“全家同心、平安一同度过”的寓意;同时,茼蒿生长旺盛、易存活,也象征着“生命力旺盛、生活顺遂”。
另外,茼蒿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对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预防便秘有帮助。

食谱推荐:茼蒿鸡蛋汤
具体做法:
1、茼蒿菜洗净,小葱切葱花,鸡蛋打蛋液,加入葱花,虾皮清洗,用水泡下。
2、热锅下油,放入茼蒿菜,翻炒一下,加入虾皮,加入适量清水,煮开加入适量食盐,少许鸡精,倒入鸡蛋液,微微搅动下,鸡蛋成型即可出锅。
大家好,我是食养小厨,一个喜欢美食的营养师、食疗养生师,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击关注哦,感谢您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