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这几天,也许你曾经刷到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广西东博会上的AI展。
现在的AI已经很厉害了:有人坐着机器狗逛展,咖啡机器人3分钟出一杯定制拿铁,连给农作物看病的设备都能自动识别病虫害。
惊叹之余,你可能没有想到,这些看着像“黑科技”的东西,背后藏着一个更重磅的东西,那就是中国经济的新支柱。
现在,这一产业已经冒头,并蓬勃发展,正不动声色地接下房地产的担子。
广西“东博会”现场
有人还不了解现在的AI产业发展有多快,但只要稍微注意,你就会意识到AI产业已经悄悄长成了了参天大树。
据海外网报道,去年,我们国家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好几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相当于每年都多出一个中等规模行业的体量。
更让人惊讶的是,现在全国有5300多家AI企业,全球每7家AI公司里就有1家来自中国,连国际权威榜单上,咱们的开源大模型都能挤进行业前十。
这些数字背后,是藏在生活里的真实变化。
你一定也感受到了AI给你带来的新东西,比如现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使用AI生成的文章越来越多了,以后这些还会更多。
不只是消费端热闹,产业端的AI渗透更是润物细无声。
工厂里的机械臂代替人工分拣,出错率降了一半还多。
港口的无人卡车24小时不停运,效率比以前高了三成。
连偏远地区的医院,都能用AI辅助诊断CT影像,让农村老人不用跑大城市也能看上好医生。
最让人振奋的是算力基建的突破,现在咱们的智能算力规模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东数西算”工程让西部的算力成本比东部低了50%,华为的AI芯片更是把训练成本压到了国际水平的三十分之一。
我们看着热闹,但其实这里面还有门道,那就是,这些看似零散的进展,其实正在织成一张巨大的产业网。
按照规划,5年后AI带动的产业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
这个数字很微妙,它已经远超房地产行业的巅峰时期,但也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就业怎么办?
有人可能会问,AI真的能接棒房地产吗?
要知道,房地产曾经是中国经济名副其实的压舱石,直接带动1400多万人就业,撑起过无数家庭的财富梦想。
房地产辉煌过,不过很可惜,现在的市场早就变了样:
新房销量连续下滑,房企忙着瘦身,降负债,连中介都开始转型做租房服务,房地产确实不能再长久依靠了。
中国房地产行业曾十分辉煌
那么AI呢,客观来讲,AI的进步确实淘汰了一部分岗位,比如说年初deepseek极为火爆那一阵,就有新闻报道说,部分公司精简了设计岗及客服岗位。
但我们从另一方面来讲,时代在发展,有所取舍是必然的。
AI的存在,不仅创造新岗位,还改造了部分旧职业。
比如以前工地上的钢筋工,现在可能转型成了智能塔机操作员。
甚至过去的售楼员,不少人成了AI房产顾问,用大数据给客户推荐更合适的房子。
AI走进汽车制造工厂
更关键的是,房地产依赖土地这种有限资源,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天花板,而AI靠的是数据,这种数字金矿取之不尽,能有效突破地理限制创造价值。
就像今年缅甸地震时,中国工程师用AI技术7小时就做出了中缅互译软件,让救援效率翻了好几倍。
还有在泰国的矿山里,咱们的AI系统不仅让采矿效率提高,还帮当地省下了近百万泰铢。
这种“既能拉动自己增长,又能帮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房地产从未有过的。
AI走进农业
其实AI取代房地产成为新支柱,本质上也是中国经济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
过去二十年,我们靠盖房子拉动GDP,虽然速度快,但也带来了资源错配,环境污染,债务高企等问题。
而现在的AI产业,走的是一条更可持续的路,比如四川甘孜的绿电算力项目,每年能减排2.4万吨二氧化碳,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吸引了华为、苹果落户,让数据变成了能交易的资产。
这种转变,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发展逻辑的重塑:
以前我们拼土地、拼资金,现在拼技术、拼创新,以前经济增长靠盖房子,现在靠智能技术。
当然,转型路上难免有担忧,一个时期的转折,会有阵痛,这也是很多人担心的原因。
有人怕农民工没活干,有人焦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也有人担心隐私泄露,担心被取代失业,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这样。
当年流水线普及,有人担心纺织工失业,结果催生出了电商主播、物流调度员。
现在AI来了,虽然会淘汰一些重复劳动的岗位,但也会催生算法工程师、AI训练师、智能设备运维员等新职业。
就像一些村里的年轻人,以前要么去工地要么去工厂,现在有人专门给智能农机做售后,收入比以前高,工作环境也好多了。
更重要的是,国家已经在铺路:《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明确要和6大领域深度融合,未来5年智能设备普及率将超过90%。
这些领域都会涌现大量“AI+行业”的复合型岗位,机会从来不是消失了,而是换了一种更有技术含量的形式出现。
该来的必然来,就像现在你讨论AI会不会普及,不重要了,它一定会来。
真正该关注的,是身边那些正在发生的细微变化,街上跑的智能快递车,甚至小区里的智能充电桩,这些藏在生活里的“小细节”,才是下一个十年的机会所在,你只能想办法抓住它。
不能指望一个行业长虹,毕竟中国经济从来不是靠一个行业“一条路走到黑”,而是总能在变化里找到新的方向。
二十年前,有人抓住房地产的机遇实现了人生跃迁,现在,读懂AI的发展逻辑,学一点和智能技术相关的技能,或许就能抓住下一个时代的红利。
中国经济的这场“换主角”,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房地产曾经撑起了高速增长,而AI正在用更可持续、更有全球竞争力的方式,带领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或许还会遇到挑战,但只要方向对了,总能走出一条新路。
——THE END——
参考资料:京报网——中国平均约11小时诞生一家AI企业
光明网——焦点访谈|从跟跑到领跑 人工智能的“中国速度”如何炼成?
新华社新媒体——亚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经济韧性强劲 AI赋能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