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用对付俄罗斯的手段对付中国,俄媒:中国的反制将让欧盟崩溃

据俄罗斯《EADaily》10月24日报道,荷兰政府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纸禁令给全球半导体产业投下了震撼弹 —— 中国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旗下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被荷兰以 "莫须有" 的国家安全名义强行冻结,99% 股权遭托管,中方创始人被火速罢免。

这家公司全球总员工达 1.25 万人,母公司闻泰科技早在2019 年斥资268亿元完成了对安世的100%股权收购,后于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随后,美国扩大制裁,将清单企业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也纳入范围,安世因此受牵连。美国官员早在2025年6月就向荷兰方面施压,明确表示若安世想获得制裁豁免,“必须更换”中国籍CEO。

荷兰此举堪称强盗行径。中方迅速反制,宣布禁止出口安世半导体在国内制造的芯片,此举令欧洲车企及电子厂商忧心供应链断裂。德国电子服务商CEO多米尼克·齐尔纳对《商报》表示:“市场不确定性陡增,仅汽车业每年就需630亿个安世半导体零部件。”

俄媒认为,中国采取的反制举措或将致使欧盟的工业体系陷入系统性危机。

荷兰所采取的这一举措,实际上运用了欧洲针对俄罗斯的策略。

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德国直接夺取了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德国子公司Rosneft Deutschland GmbH(RDG)以及RN refinery & Marketing GmbH(RNRM)的控制权,还接管两家公司在德国的三家炼油厂,当时的理由同样是国家安全。

现在荷兰沿用同样的逻辑,只要美国点名了,中国企业也被视为所谓风险目标,手段也一模一样: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安世全球 30 个主体的资产、知识产权及人员调整权,有效期一年,开创行政手段干预中资企业的先例。将闻泰持有的几乎全部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援引战时紧急法,实行国家托管,表面说的是临时措施,实质是永久接管。

更需警惕的是,"荷兰模式"可能引发的示范效应。此前英国强制安世半导体出售晶圆厂、德国否决相关收购案已显露出苗头,这表明欧洲在政治层面已不再尊重私有产权,转而完全服从美国地缘政治指令。不同的是,欧洲对俄制裁聚焦能源领域,对中国则针对制造业;相同的是,欧洲自身都是最大受害者——制裁俄罗斯能源导致欧洲深陷能源危机,德国首当其冲;如今针对中国,欧洲同样遭受重创。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此前曾公开呼吁其盟友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积极推动供应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试图达成“去中国化”的目标。如今,荷兰将这一理念融入到对华政策之中,实质上是对美国战略意图的延伸与附和,而欧洲在这场博弈中,似乎再次陷入了充当“牺牲品”的境地。

美国施加压力的策略意图十分明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极力压缩欧洲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空间,试图切断双方在关键技术上的交流与协作;另一方面,企图让欧洲在半导体产业以及能源供应等关键领域,形成对美国新的依赖关系。

欧洲的一些政客,受意识形态偏见以及盲目从属美国的心理影响,主动放弃了自身应有的战略自主权。他们不惜牺牲本国产业的利益,以此换取美国的所谓“好感”。这种短视且缺乏远见的做法,实在令人感到震惊与不解。

对欧洲而言,此刻又仿佛是自设陷阱、自伤其身的困局。

虽然安世半导体年营业额约 18 亿欧元,只是全球中型芯片商,它生产的基础型、中低端芯片,广泛用于汽车、照明、家电领域。在欧洲汽车供应链中地位关键 —— 近一半营收来自汽车产业,芯片还用于气囊电子系统等核心部件。

汽车产业等关键领域是欧盟核心支柱,欧盟绝不容许溃败。若中国封锁出口、切断中欧工厂联系,将重创欧洲工业根基。因欧洲长期依赖中国零部件,无替代方案,无论是东南亚代工厂还是美国本土企业,短期内都难以复制安世公司的产能及兼容性优势。

欧洲缺乏库存缓冲,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出警示:安世芯片库存普遍仅够维持数周。企业正尝试从其他供应商处采购同类芯片及零部件,但为特定组件更换供应商并重启生产需数月之久。届时,汽车业将最先受冲击,医疗设备与通信电子产业也将随后受到影响。

除传统产业外,中国的反制措施还将冲击欧盟在新能源、AI等新兴领域的产业稳定性。

与石油、天然气不同,稀土和芯片并非有钱就能从别国买到,即便欧洲加价,也难以找到其他卖家。

欧洲近期的种种操作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其决策过程仿佛缺乏深思熟虑,常常以“国家安全”和“中国威胁论”作为挡箭牌,然而最终却往往自食其果,且造成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问题的根源不仅在于欧洲被动地执行美国的战略部署,更在于其体制内部难以有效吸取教训。欧盟对俄罗斯的一轮又一轮制裁,不仅加剧了自身的能源危机,还主动挑起了产业层面的动荡,这背后实则是思维上的惰性与制度上的惯性在作祟。

欧盟的决策结构相对分散,难以形成统一且有力的战略意志。在美国发出指令后,一些欧洲国家便盲目跟风,甚至不惜以牺牲本国产业为代价来讨好美国。

在特朗普时期,欧洲在其赢得初选之际便开始筹谋应对其重返白宫的策略,然而最终的表现却无异于“无脑地献媚”。到了拜登时期,欧洲至少还会装装样子,但一旦特朗普有所动作,一些欧洲国家和政客便立即趋炎附势,不顾一切后果。

这堪称天下奇观,欧洲总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根源在于其政治结构难有长进。

非因欧洲人集体愚蠢,而是联盟内部博弈结构致其无法应对战略挑战,常做无脑决策。

欧洲常“随美起舞”,牺牲自身利益,使中欧关系愈发波折。

若欧洲以自身利益为先,不难找到共赢之道。但欧洲甘当美国棋子,未来中欧关系或如俄乌谈判,欧洲难有话语权。

全球格局剧变,欧洲缺的是看清局势、敢于决断的“大棋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财经   中国   反制   俄罗斯   欧洲   欧盟   手段   美国   荷兰   半导体   芯片   中欧   德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