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引争议:背屏像苹果?玄戒不用,底气在哪?

2025年9月19日,小米集团合伙人、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开了场直播,直接剧透了小米17系列的核心升级点。

直播里,他没绕弯子,针对“为啥跳过小米16”“是不是抄苹果”“会不会用玄戒芯片”这三个大家最关心的争议,作了回应。

但这场直播没让质疑变少,反而让更多人好奇,小米跳号是不是为了炒作?设计是不是在模仿?小米这次“迎战”苹果,看着是场新品发布,其实是场延续五年的战略豪赌。

小米这次跳过16直接发17,卢伟冰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技术升级幅度够大,达到了“跳跃式”标准。

二是“7”在小米内部是幸运数字,像SU7、YU7这些产品已经让用户有了认知,本来想单纯觉得这是营销话术,但后来发现,小米不是第次这么做2018年就跳过7发布了小米8,当时说为了“八周年”。

确定了跳号的理由,小米17系列敢这么喊的底气,更来自芯片上的硬实力,这代机型要全球首发高通最新的旗舰芯片,而且是独占权。

小米和高通提前两年就开始了深度合作,还派了专属研发团队驻场起开发,不光是底层驱动,连多媒体算法都参与了,起定义了100多项芯片特性。

这可不是简单拿个芯片就用,是小米第次全面参与SoC的定义,从这能看出来,小米在芯片调校上的能力确实在进化。

很多人期待玄戒芯片能上小米17,结果卢伟冰说暂时没用到手机上,不过在平板这类设备里表现不错。

开始我还觉得有点可惜,但后来想通了小米走的“自研+外采”双线路线其实挺务实的。

自研玄戒芯片积累的技术经验,能帮着和高通这些外部厂商合作时更有话语权,知道怎么优化才能更符合自己产品的需求。

先在平板上试错、打磨技术,等成熟了再往手机上用,总比硬上导致体验拉胯强。

定价和产品矩阵上,小米17标准版还是老规矩“加量不加价”,Pro和ProMax则主打“体验溢价”。

另外,卢伟冰也说了,之后还会有Ultra版本,而且Ultra和ProMax定位不样,Ultra会有新技术,只是这次没提Air机型,之前小米14Ultra首发月销量就超了50万台,说明用户愿意为优质体验买单,这次17Ultra要是在影像上再升级,应该能留住不少老用户。

小米17系列的热度起来后,背屏设计成了争议焦点,有网友说,它的横向模组布局和iPhone17Pro的后摄结构“太像了”,连“ProMax”的命名都被调侃“到底是苹果的还是小米的”。

搞不清为啥大家看到类似设计就说抄,其实小米2021年发布的11Ultra,就已经用了横向模组加后置副屏的设计,卢伟冰直播时也拿出这款老机型举证,强调不是模仿,而是在自己的设计思路上迭代。

这次小米17Pro和ProMax上的“妙享背屏”,功能比当年11Ultra的副屏丰富多了能显示时间、换图案,还能用来后摄自拍、控制车机。

2025年小米车机用户已经超800万,背屏的车机控制功能其实很实用,比如远程调个车内空调,不用再专门打开手机APP。

这种功能不是单纯“炫技”,是想在高端机设计越来越像的当下,做出自己的辨识度,就像苹果的“灵动岛”样,想打造专属的交互标签。

不过外界看法还是不一样,有人觉得这种创新思路不错,比苹果的副屏可玩性高,也有人觉得设计位置和iPhone重合,容易让人误会是“伪创新”。

现在高端旗舰机设计趋同是行业常态,想做到完全独特很难,小米这次的尝试有技术积累支撑,但最终能不能被用户接受,还得看实际用起来的感受。

除了设计,产品结构也和苹果“对齐”了小米17是主力机型,Pro和ProMax覆盖中高端,和iPhone17系列的尺寸规格对应。

之前小米发布新机,总喜欢选在苹果之后,避开锋芒,这次却主动和苹果压在同个节点,不光是对产品有信心,更像是在战略上“背水战”。

雷军最近直接发文说小米17系列是“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卢伟冰也表示“苹果很出色,但小米有信心同代同级直面”。

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是节奏上的决策调整,苹果iPhone17系列预售24小时就破了200万台,线下还出现排队现象,黄牛也开始炒高溢价,热度摆在那。

小米同步发布,本来想借苹果的热度引流2024年就有个品牌这么做,曝光量涨了不少,但风险也跟着来,用户会把两者直接放起比,点小问题都可能被放大。

小米在数字命名上做文章,其实是懂“数字背后的感知价值”的,苹果当年跳过iPhone9发布iPhoneX,靠的是自身硬实力定义规则,首发年销量就超1500万台,证明这个策略可行。

小米这次跳16发17,也是想传递“突破”的信号,但光靠命名不够,得产品真的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之前有调研显示,有用户觉得跳号只是营销噱头,最终还是要看实际体验能不能跟上。

小米17系列的出现,标志着它对苹果的“对标”进入了新阶段,不再是跟着苹果的脚步学习,而是在品牌能力和产品节奏上直接交锋。

跳过16是为了制造“跃迁感”,定名ProMax是为了全面对位苹果,正面迎战是战略发展到这步的必然,也是市场倒逼下的选择。


这次小米已经放弃了回避,选择正面和苹果竞争。但最终能不能摆脱“苹果影子”,走出自己的路,不是靠发布会喊口号,也不是靠设计和命名对标,而是要看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结果。

大家觉得小米17系列真的有独特价值,才会愿意为它买单,这场“ProMax级别”的豪赌才算真的赢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数码   底气   小米   苹果   芯片   系列   用户   产品   机型   热度   溢价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