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只有中国敢于向美国说“不”,敢于向美国的“关税政策”展开报复行为。特朗普2.0的关税战过去已5个月,大部分国家都臣服于特朗普的淫威之下。
一个又一个事实证明“人类社会仍然是弱肉强食”,也再一次验证了基辛格的那句名言——“当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当美国的朋友是致命”。
那么,美国群众又是如何看待关税战?中美两国谁又是关税战的赢家呢?
自1月20日入住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便说到做到,迅速启动了关税战,以便履行竞选承诺。
几个月过去,很多人都忘了,总以为特朗普是在4月份才对中国加征了关税。
其实早在2月1日,美国便对三大贸易伙伴,即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挥舞了关税大棒。
比如说特朗普拿非法移民说事,对加、墨两国加征25%的关税。至于中国,美国则拿芬太尼虚空造牌,加征10%的关税。
然而,经历了1.0贸易战的中国誓言“奉陪到底”,宣布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包括对煤炭、液化天然气、皮卡等商品加征关税10-15%不等关税,还将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以及对谷歌针对反垄断调查。
向来标榜为硬汉的特朗普怎会认输?3月3日,特朗普又将10%的关税提高至20%。同一天,中国又针对美国进口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加征了10%关税。这一轮过后,特朗普安静了几天。
可没想到,仅仅一个月后,特朗普丢出了“核弹”,无差别似的投向了世界各国。
4月2日,一向出人意料的特朗普再一次出人意料。那天,白宫玫瑰花园高朋满座,少长咸集。
当特朗普宣布了规模庞大的“对等关税”政策后,记者的快门声就如过年的鞭炮,响个不停,捕捉到了这一珍贵的历史画面。其中,又给中国加征了34%的关税。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是美国历史上最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无论是对美国本身,还是对海外各国,这一政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斯告诉媒体:“特朗普向全球贸易体系投下了一颗核弹。”
至此,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的关税来到了54%,这几乎等同于放弃了双边贸易。
对于美国的蛮横行为,中国犹如一个孤行者,单枪匹马冲向美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也加征了34%的关税,还对杜邦进行了反垄断调查。
接着,两国便陷入了胆小鬼博弈状态。双方谁都不愿意先服软,关税税率便一步步上升,形成了145%(美方)VS125%(中方)的局面。
在这场游戏中,谁最先服软、认输,谁就会处于下风。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美两国比较经济韧性的较量。无可否认,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定会冲击中国经济。
原因也很简单,中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外输出的多是工业商品。其中,中国与美国的贸易至关重要,仅在2024年中国就向美国出口超过了5000亿美元的商品。
反观美国,则是消费型大国,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来压制通胀。
另外,随着稀土等原材料的供应中断,特朗普和其成员开始接到许多大工厂、大企业包括福特、铃木等CEO的电话。
他们在电话中,苦苦哀求特朗普,称“如果再不暂停关税,工厂就要停产,工人就要下岗。”
最后就是来自美国国债的压力,关税政策一发布,敏感的市场就亮起了红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极速上升,极大威胁着美国的金融安全。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北京的反制措施所构成的威胁令特朗普及其高级幕僚始料未及,促使美方重返谈判桌、互降关税。
关于中美贸易战2.0,吸引了不少民众参与到讨论之中。其中,美国最大的论坛Reddit比较著名,该论坛规模非常大,每个月约有5.42亿访问用户。
一位名为“R/China_irl”的用户曾转载了一篇《经济学人》的文章,题为:中国为何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占上风?
文章在开头便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比喻为一个“风暴眼”。龙卷风中的风暴眼,看似平静,实则是一个“致命陷阱”。随后,文章还猜测特朗普并没有未雨绸缪。他以为中国会像贸易战1.0那般俯首称臣。
谁知,中国人是善于吸取教训的。贸易战1.0,中国吃了暗亏,就不会一条道走到黑。既然妥协换不来怜悯,下跪得不到宽恕,那不如就正面对决。
中国的反制措施让特朗普应接不暇,为了减小损失,特朗普只得妥协,同中国谈判。
文章还提到,尽管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经济碰撞会损害双方利益——经济学家称之为“负和博弈”。但地缘政治必然是“零和博弈”,任何损害美国利益的都会有利于中国,美国信誉的丧失正是中国求之不得的收获。
这篇几百字的文章得到了几百人的点赞,不少人都赞同《经济学人》的观点,有的读者还在留言区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在另一家论坛,即Quora,对于中美关税战的看法就有些不一样了。
Quora,俗称“美国版本的知乎”,也是时政讨论的热门论坛之一。有关中美关税战的版面,浏览次数最多的莫过于“不管中国承不承认,中国是否已经输掉了关税战?”
首先,这个提问本身就居心叵测,剥夺了中国辩解的权力,似乎中国的意见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在这个提问下面,回答也是五花八门,大多都赞同中国不得不在关税战中退让。回答者给出的理由集中在中国的房地产拖累中国经济,以及丧失了美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就会陷入产能过剩的怪圈,进而引发大规模的失业浪潮。
为了避免这种不利的情况出现,中国政府不得不率先服软。到时,特朗普又会提高价码,如同贸易战1.0一样。
一般而言,回答者都是立场先行,屁股坐在何方,就会为哪一方摇旗呐喊,这是人类的共性。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估计多半也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肯定是美式乡下的红脖子群体,只会跟着福克斯人云亦云。
当然,在Quora中还存在一个问题——“中国为何在这场对美贸易战中如此自信?经济专家能告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吗?”
点赞达到5千的回答者名为“马茨·安德森”,他在自己的资料编辑页面,填写的是“2006年毕业于慕尼黑大学的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博士”。
针对这一问题,安德森称“中国早在2016年-2020年就发现美国随时可能翻手为云,故而中国就准备好了应对措施。”
随后,安德森还提到了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垄断地位,以及越南作为转运国的地缘优势。
文章结尾,安德森还不忘挖苦一下特朗普及其班子,称“美国的关税制度是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在一个下午里草草制定出来的。”安德森可能没学习过中文,不知道“草台班子”这个俗语。
发动关税战,表面上是特朗普为了扭转美国“贸易逆差”的现状。
实际情况远非如此,特朗普的真正目标是废弃当今以WTO为框架的自由贸易体系,重建一个对美国有利、并且是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
当今的贸易体系,兴建于二战之后,也就是1948年美国主导建立的关贸总协议。
可能有人会感到疑惑,既然现有的贸易体系是美国一手建立,为何美国又要一手摧毁呢?道理非常简单,用六个字就能总结——“此一时,彼一时”。
当时,美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其本土制造业占整个世界制造业的六成左右,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
从1946年-1952年,美国年均出口顺差高达20亿美金。然而,随着欧洲、日本、苏联等工业国家战后经济的恢复,美国制造业的比例逐年下降。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贸易出现了15亿美元的逆差。
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美国政府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尼克松政府耍起了“无赖”,单方面废弃了金本位,将美元和石油等大宗商品挂钩,还逼迫德日等国签订了协议,迫使马克、日元升值,从而确立了美元霸权。
正所谓“福祸相依”,美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却也让美国陷入了“特里芬难题”。
美国制造业外流、贸易逆差的趋势仍在继续扩大。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克林顿于1995年1月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在WTO中,美国享有一票否决的权力,还增加了对美国极为有利的服务业条款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
克林顿极其幕僚相信,这个贸易体制可以确保美国一方面享受美元霸权带来的红利,还能有效掌控贸易逆差,从而让美元回流美国,形成美国获利的“永动机”。
可是,这个世界哪里有“永动机”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存在呢?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让中国加入WTO,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在贸易体系中的永远盈利地位。
资本是逐利的,必然会流向使资本增值的地方。由此,就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工业商品从中国流入美国,资本便会利润最大化。
另一方面,美国的巨大跨国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绑架了美国政府,导致美国政府只能不断发债,解决国内贫富分化的危机。
网上经常有人说“美债会暴雷”,这种说法不准确。严格的说,“美国人可以永远不还债务,但不能不还利息”。
一旦还不起利息,美债的神话才会破裂。关键是随着美债的扩大,利息也水涨船高,达到了每年必须要还1.2万亿的债务利息,这也成了美国政府最大的财务支出。
政府财政,简而言之就是“开源节流”。美国几乎没有国企,要想开源,必须从收税上想办法。
可在美国,收税必须要有一个正当源头,必须要经过国会立法,难度颇大。
从历史上讲,美国的建立就是为了抵抗英国不正当的税收,这也提高了收税的成本。
对内不行,那就只能对外了,于是特朗普想起了“关税”这个美妙的词汇,这便是特朗普的真正意图。
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特朗普本以为能好好拿捏中国。可惜的是,这次中国不按套路出牌,打乱了特朗普的部署。在中国身上找不到便宜,特朗普只能从日本、韩国、欧盟、印度身上吸血。
正因如此,秋季将会有一场更大的戏码上演,因为现在的所谓协议还仅仅是一个框架。
如果日本、欧盟敢不“上贡”,特朗普肯定会以撤军为筹码,逼迫这些国家签订城下之盟。
参考资料
《特朗普全球关税战的企图和出路》 文化纵横
《特朗普为何对中国网开一面?》德国之声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