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康康
之前一段时间,雷军曾公开要求针对汽车行业的“水军”、“黑公关”等情况进行整治,当时网友们普遍表达了支持,毕竟这种事确实存在。
但也有人对雷军的动机提出疑问,那就是担心他借着“反水军”、“反黑公关”的名义,将那两起小米汽车出事后打不开车门而导致的死亡事故,颠倒黑白。
那么雷军整这一出,到底是要逃避责任,还是伸张正义?

曾几何时,雷军这个名字,就是小米最硬的“金字招牌”。他通过一次次年度演讲和社交媒体互动,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亲民、可信赖的品牌化身。这种个人形象与品牌的深度捆绑,过去是小米无往不利的强大资产。
但转折来得猝不及及。今年十月中旬,就在四川成都那起小米SU7碰撞起火、驾驶员因车门无法打开而殒命的悲剧发生后不久,雷军站上了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演讲台。

人们本以为他会就车辆的半隐藏式门把手等安全设计疑点给出回应,但他却选择了向“网络水军”和“黑公关”宣战。
这一下,情况彻底变了,在那个敏感的节骨眼上,这样一番以个人名义发出的激烈呼吁,被大众普遍解读为一种情绪化的责任规避,而不是一家大企业面对安全问题的坦诚。

曾经的光环,瞬间成了靶心。公众对产品安全性的追问,精准地打在了作为品牌化身的雷军自己身上。这种“靶心效应”的后果是立竿见影的。短短一个月,他的社交媒体账号粉丝锐减四十余万,流失高峰就集中在事故和演讲之后。
线上的怒火很快烧到了线下,多地小米汽车门店的直播间,都遭到了持续的网络围攻。企业面临的难题,最终被浓缩成了雷军个人的两难:是坚持自己言论的“正确”,还是为了品牌声誉而低头?

如果说雷军的演讲是点燃火药桶的火星,那火药桶本身,则是小米自己亲手埋下的。这场公关危机之所以迅速发酵,绝非偶然,它更像是一次行业“负资产”的总清算。
小米在营销和公关上“节省”,是业内出了名的。有博主甚至爆料,其全年所有产品的营销费用加起来,不过一个亿左右。

这种“性价比”公关策略,过去的确为小米省下了巨额开支,也为其赢得了不少“不花钱做广告”的粉丝口碑。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它几乎断绝了无数媒体、公关公司和KOL的财路。
按照圈子里的“规矩”,雷军在北京发展这么多年,却没有和本地媒体圈层建立起那种心照不宣的利益关系,这在一些人看来,近乎一种“侮辱”。
所以,当危机来临时,你很难指望那些从未从你身上分到过蛋糕的人为你说话。

这种长期积压的敌意,在这次事件中彻底公开化。
有网络大V“大熊”直接喊话,要求小米增加广告投放、款待媒体。另一些过去和小米有过摩擦的KOL,比如陈震,也嗅到了机会,释放出合作信号,想在小米孤立无援时“分一杯羹”。
尽管背景不同,动机各异,但在“从小米身上获利”这个目标上,许多媒体和大V形成了一条罕见的统一战线。

在这场风暴中,小米似乎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它把斗争的焦点放在了外部的“黑公关”,却忽略了用户最核心、最原始的安全焦虑。
这一举动,直接冲击甚至撕裂了小米赖以生存的“米粉”情感契约。这个契约的基础,是用户参与感,是对高性价比的承诺,更是对创始人理念近乎无条件的认同。

撕裂就发生在一瞬间的强烈对比中。一边是成都车祸里,因车门打不开而被困火海的绝望细节,以及对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巨大安全疑云。
另一边,是雷军在高端会场上,慷慨激昂地大谈产业的未来和险恶的舆论环境。这种时间点上的严重错位,成了压垮许多人信任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家的质疑很简单:解决不了问题,就开始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了吗?

《浙江日报》旗下的潮新闻、《经济观察报》等多家官媒,都发文批评小米不该将公众的安全关切,轻易地污名化为“黑公关”。
连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都感到惊讶,认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在敏感时期使用如此激烈的措辞,实在令人不解。

当地方媒体和财经媒体的批评声浪达到顶峰时,战局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第一财经》一篇直指汽车安全问题、并引用雷军过往重营销言论的文章,发布后遭遇了猛烈的网络暴力,最终被迫修改标题图片、筛选评论。
就在这“围剿”之势最盛之时,一股强大的力量入场了。央视、新华财经、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发布了对小米的正面报道。

这些报道的角度非常巧妙,它们或称赞小米为汽车强国建设做出的贡献,或呼吁社会理性看待国产品牌的成长。
而央媒的介入,就像一道防火墙,帮助深陷泥潭的小米稳住了阵脚。
网络舆论场也因此瞬间分裂,支持者认为这是国家为小米“平反”,沉冤得雪。而反对者则认为,这只是出于保护本土大企业的策略性举动,真正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其实自从小米诞生以来,外界对小米“缺乏核心技术”、“重营销”的批评从未停止。其赖以成功的营销创新和个人魅力,在负面来临时,也成了反噬力最强的双刃剑。
未来,小米是选择修修补补,加固这个已被证明脆弱的旧共生体?还是彻底反思,着手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基于制度化信任和开放行业关系的新生态?

这个选择,不仅决定了小米的航向,也为所有活在聚光灯下的中国科技企业,上了一堂无比深刻的公开课。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