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深秋要懂忌嘴:记得多吃2黄3白,不吃3样,减燥防寒安度晚秋

10月深秋要懂忌嘴:记得多吃2黄3白,不吃3样,减燥防寒安度晚秋!

随着10月深秋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放缓。此时,合理的饮食调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医讲究“顺时而食”,秋季养生重在滋阴润燥、健脾养胃,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能量。遵循“多吃2黄3白,不吃3样”的饮食原则,不仅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还能增强免疫力,为身体筑起一道健康屏障。

一、深秋养生首选:多吃“2黄”滋补脾胃
1. 南瓜——天然润燥佳品
南瓜堪称秋季“黄金食材”,其富含的β-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效缓解眼睛干涩和皮肤干燥。南瓜中的果胶成分可保护胃黏膜,特别适合肠胃虚弱的人群。

推荐做法:南瓜小米粥(南瓜200克、小米100克,文火慢炖至软烂),既能健脾养胃,又能补充水分。需注意,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

2. 玉米——肠道清道夫
秋季新上市的玉米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含2.9克),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秋燥引发的便秘。其胚芽中的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作用。

建议选择鲜玉米直接蒸煮,保留营养;玉米须可煮水饮用,有利尿消肿功效。但消化不良者需细嚼慢咽,避免整粒吞咽引起腹胀。

二、润肺防寒必备:常食“3白”增强免疫
1. 山药——平价滋补药膳

怀山药(铁棍山药最佳)含黏液蛋白和淀粉酶,能修复呼吸道黏膜。

推荐“山药莲子羹”:山药150克、莲子30克、枸杞15克,炖煮至黏稠,早晚各一碗,对慢性咳嗽有显著缓解作用。处理山药时建议戴手套,避免黏液刺激皮肤过敏。

2. 莲藕——秋补智慧之选
七孔藕淀粉含量高,适合炖汤;九孔藕脆嫩宜清炒。莲藕中的单宁酸具有收敛作用,可缓解腹泻。

经典搭配:莲藕排骨汤(莲藕300克、排骨500克,加姜片炖2小时),既能补铁又能滋阴。脾胃虚寒者建议搭配生姜烹调。

3. 银耳——植物燕窝
优质银耳耳片肥厚,呈淡黄色,炖煮后胶质浓稠。其含有的银耳多糖能增强白细胞活性。

推荐“银耳雪梨盅”:银耳20克泡发后与去核雪梨1个同炖,加少量冰糖,润肺效果翻倍。隔夜银耳易产生亚硝酸盐,建议现做现食。

三、健康隐患需警惕:远离“3样”伤身食物
1. 辛辣刺激之物——加重秋燥
辣椒、花椒等辛香调料会加速体内水分流失,引发咽喉肿痛、大便干结。特别提醒:秋季过敏性鼻炎患者应忌食芥末、生姜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黏膜充血。替代方案:用八角、桂皮等温和香料调味。

2.生冷寒凉之品——损伤脾阳
螃蟹、冰饮等寒性食物会加重四肢冰凉、腹泻等症状。以螃蟹为例,每日食用不宜超过1只,需搭配紫苏叶或姜醋驱寒。肠胃脆弱者可改食温性的鲫鱼、鲈鱼补充优质蛋白。

3. 油腻厚重之食——阻碍运化
秋季人体消化功能减弱,红烧肉、炸鸡等高脂食物会增加胰腺负担。建议将猪肉替换为鸭肉(性平润燥),采用蒸煮方式烹调。值得关注的是,深秋气温下降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更需控制油脂摄入。

四、应季食疗方案:七日养生食谱参考
晨间饮品:五白露(杏仁10克、百合15克、山药粉20克、糯米30克、牛奶200ml破壁机搅打),润肤养颜。
午间主菜:板栗烧鸡(鸡腿肉300克、板栗150克),温补肾阳。
晚间汤品:四神汤(茯苓15克、芡实15克、山药20克、莲子15克),健脾祛湿。
加餐选择:烤梨(砀山梨挖芯填入川贝粉3克,烤箱200℃烤20分钟),镇咳平喘。

五、特殊人群调理要点
1.儿童群体:重点预防秋季腹泻,可增加发酵食物如酸奶(每日100-150ml)调节肠道菌群。
2. 老年群体:晨起空腹饮用温蜂蜜水(10ml蜂蜜+200ml温水)缓解便秘,糖尿病患者改用亚麻籽油。
3. 办公室人群:常备黄芪5片、麦冬10粒泡水代茶,对抗“秋乏”提升精力。

在这个“多事之秋”,合理的饮食搭配就像为身体穿上了一件无形的保暖衣。通过选择当季食材进行科学配伍,既能享受美味,又能达到“治未病”的效果。建议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太极)促进气血运行,配合晚上11点前入睡,让养生效果事半功倍。当身体出现持续口干、皮肤瘙痒等明显燥症时,应及时咨询中医师进行个性化调理。

关于十月的饮食习俗,就分享到这里,十月吃神木最好?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爱喜一起分享,厨艺有限,请多多指教。想了解更多美食技巧,请点击我的头像进入主页观看!

感谢大家的阅读,美食每天更新。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有用的点个赞,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最后别忘了关注一下,我们明天再见。

本文由爱喜聊生活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秋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养生   晚秋   深秋   山药   银耳   秋季   莲藕   南瓜   建议   食物   莲子   肠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