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3个国家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会议上举手支持航运碳税时,美国代表愤怒离席。特朗普政府威胁要制裁所有支持国,却不知中国船厂此时正加班赶制新一代绿色船舶,殊不知,这场环保与利益的博弈,早已胜负分明了!
2025年10月,国际海事组织(IMO)伦敦会议上,63国投票支持航运碳税协议,仅美国等16国反对。特朗普政府随即威胁对支持国实施港口封锁、额外收费等制裁。但许多观察者发现,当全球航运巨头纷纷转向中国订购绿色船舶时,美国的制裁大棒。这一次砸中的可能是自己的脚跟了。
我们来说说碳税协议的核心内容。针对的对象:5000吨以上远洋船舶,这些船只占全球海运碳排放的85%。双重机制:既提高燃料环保标准,又对超标排放收费。资金用途:部分收入将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升级航运技术。
中国, 作为全球造船业领头羊,“十四五”期间承接了全球64.2%的新船订单。中国船企,早已布局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绿色动力船舶,碳税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欧盟借航运碳税推广其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 标准,扩大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日本与韩国,则凭借其先进的船舶技术,欲抢占绿色航运市场先机。而对于印度,其90% 外贸依赖海运,提前适应规则可避免未来被征收高额罚款。
而美国反对的真实原因是,传统能源利益:美国是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之一,高硫燃油船舶改造成本高昂。政治考量:传统能源行业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年底大选前反对碳税实为“政治秀”。中美的策略,则是技术革新与制裁威胁的对比。
中国的“双轨布局”。技术领先:中国造船业已交付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双燃料动力汽车滚装船等高端船型。上海外高桥造船厂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进度已达85%。市场优势:截至2025年6月,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的51.7%,按产值计算的修正总吨占比达47.2%。
美国的“单边困境”,技术滞后:美国船舶仍主要依赖高硫燃油,绿色转型缓慢。盟友背离:传统盟友欧盟、日本、加拿大均支持碳税,美国仅能拉拢沙特等石油出口国,总支持国仅16个。
美国的制裁威胁,为何形同虚设?因为规则已成定局。63国赞成票占据绝对多数,IMO框架下的碳税机制已获通过,美国无力扭转大局。现实利益绑定,中美海运贸易额巨大,制裁将冲击美国本土企业。
全球航运巨头如马士基,已向中国船厂订购12艘绿色船舶。而美国当前面临通胀未消,大选临近的困境,同时制裁63国将导致港口拥堵、物价飞涨,反而可能影响特朗普选情。
当中国船厂忙碌地建造新一代绿色船舶,当欧盟稳步推进其碳边境调节机制,全球绿色转型的列车已然驶出站台。特朗普的制裁威胁,更像是对旧能源时代的一曲挽歌。当未来所有的船舶都必须遵守新规则时,美国是要继续在站台上挥拳抗议,还是赶紧买票上车?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