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养人的4个动作,比走路还简单,照着做,身体棒!

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中医常讲 “天人相应”,人体就像个小宇宙:头部在上如天,主导神明清阳;双足在下似地,承载生命根基;胸腹居中像人在天地间劳作,化生气血滋养全身。

晨起阳气初升,正是锻炼调养的最佳时机。今天,梁医生就教大家 4 个简单动作,无需器械,每天几分钟,让您从头到脚气血通畅,身体轻快又舒坦!

一、干梳头:养护 “天部”,聚气醒神

中医认为,头为 “诸阳之会”,既汇聚诸阳经气,又内藏脑髓、外通七窍。若头部经络不通,易出现头痛头晕、健忘失眠、眼干鼻塞、脱发白发等问题。用手指代梳循经梳理,能好好养护 “天部”。

做法:

  1. 五指张开、自然微屈,用指腹紧贴头皮,从前发际线向后发际线梳理;
  1. 梳理路线覆盖头部正中督脉、两侧旁开 1.5 寸膀胱经、旁开 3 寸胆经,以及耳周、耳后三焦经;
  1. 每次 “梳” 300 下左右,每日 1-2 次,力度沉稳适中。

每天用指腹梳头,就像给脑袋 “松土浇水”,能让气血通畅、浊气下沉,起到醒脑安神、明目聪耳、固发乌发的效果。

二、搓涌泉:稳固 “地部”,藏精筑基

双足为 “精气之根”,对应人体 “地部”,足三阴经在此交汇,涌泉穴更是肾气生发之根。很多人有 “上热下寒”(腿脚冰凉却易上火)的问题,多是阳浮于下、水火不济,搓涌泉穴就能引火归元。

做法:

洗脚后,用手摩擦涌泉穴及周围区域,从脚掌心一直搓到后脚跟内侧,单方向重复推搓 40 次左右,直至局部微微发热。

常搓涌泉穴,可激发肾气、引火归元,把上面的 “虚火” 引下来暖脚暖身,让全身气血循环更平衡,稳固好身体 “地部” 根基。

三、推腹:调和 “中部”,生化气血

腹部对应人体 “中部”,中焦气机畅达的关键在脾胃 —— 脾胃健运,才能将饮食水谷转化为气血精微,滋养周身。肚脐上方的上脘、中脘、下脘三穴(合称 “健胃三大穴”),能调畅中焦气机、健运脾胃;贯穿胸腹的任脉,还能总督诸阴经气血、调节月经与女子生殖功能。

做法:

  1. 推任脉:用掌根或叠放双掌,从胸口正中心窝处开始,以均匀和缓的力度向下直线推压至小腹最下端,力量渗透深层,连续推 30 次;
  1. 推胃经:双手掌根 / 指腹分别置于肚脐两侧约三指宽处,同时由上向下直线推压至小腹两侧,左右各推 30 次;
  1. 若腹胀不适,推腹后可顺时针揉按肚脐周围,帮助通畅气机。

通过推腹,能调和脏腑气血、健运脾胃,稳固后天之根基。

四、揉捏耳朵:通联周身,畅通气血

耳朵形状像倒置蜷缩的胎儿(耳垂对头、耳上对足),是全身的缩影 —— 内在脏腑、四肢躯干,都能在耳朵上找到对应点。揉捏耳朵可刺激全身反应点,调和脏腑功能,促进气血循环。

做法:

  1. 用拇指和食指指腹,从耳朵顶端耳尖开始,沿耳廓向下移动,依次捏揉外侧边缘、内侧凹陷、整个耳背,覆盖五官、脊柱关节、五脏六腑的反射区;
  1. 指腹适当用力,边捏边小幅度旋转揉压,到耳垂时可稍停轻提;
  1. 从耳尖捏揉至耳垂为 1 个循环,建议做 9 个循环,力度以耳部微热发红为宜。

动作总结

声明

  1. 本头条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摘编、修改,禁做商用。
  2. 文章中涉及的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辨证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3

标签:养生   养人   身体   动作   简单   气血   脾胃   耳朵   稳固   脏腑   耳垂   肚脐   通畅   周身   中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