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狂飙,连续两个月用电量破万亿!中国的电力还够用吗?

2025年这个夏天,电网过得不轻松。全国用电量连续两个月突破万亿千瓦时,负荷压力拉满。这种规模的用电量,已经远超很多国家一整年的电力需求。不少人都开始担心一个问题:中国的电,还够用吗?

看起来是天气热,大家开空调用了太多电,但实际情况比这复杂。真正推高用电量的是那些正在快速扩张的新兴产业。

尤其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这些产业的背后,藏着巨大的电力消耗。电网的压力,已经从“看天气”变成了“看算力”。

电是新产业在猛吃

这几年,数字产业发展得飞快,背后的电力需求也跟着水涨船高。放在以前,居民用电和传统工业是主力。现在,新的用电大户正在悄悄换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高科技听起来离我们有点远,但它们每天都在大量吞电。

特别是AI产业,对电的需求简直是成倍增长。每一个模型的训练都要长时间运行服务器,数据中心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这些地方都是用电猛,短时间内拉高整个区域的电力负荷,这类企业集中部署的地方,电网压力特别明显。

新能源车也在加快普及,充电桩、换电站变得越来越常见。电动汽车多了,背后需要的电量也不可小看。再加上高温天气带来的空调负荷,多个因素叠加,就构成了这次用电量飞涨的背景。

从整体来看,中国的电气化水平已经不低,很多地方用电替代了原来的燃油或其他能源。这种转型虽然在方向上是对的,但对电网来说,压力也随之而来。

电网调不动才是大问题

虽然总发电能力在不断提升,全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问题并不在于“有没有电”,而在于“这电能不能用得上”。

风电、光伏这些新能源太不稳定了,天一阴,风一停,发电能力马上就掉下来。这种情况下,电网需要靠其他方式来补电,比如火电调峰。但火电调峰的能力,受制于技术条件,并不是说想调就调。

再加上,电力需求本身也变得更难预测;以前是早晚高峰明显,现在是全天候地“高荷运行”。特别是到了夏天和冬天,空调用电、取暖用电同时上来,一些地区的电网就撑不住了,开始出现“局部紧张”。

跨省调电虽然在做,但还没完全打通。电是在全国范围内发的,但用的时候,还得看电网怎么调。如果调度不顺畅,就会出现有电发不出来、送不过去的情况。

市场机制也还在完善中,电价还不能完全反映供需变化。很多企业还是按照固定价格用电,调动不了用电灵活性。缺少价格信号,电网调度就更难做,整个系统的负担也就更重。

靠技术突围,还得靠机制补位

面对这种情况,光靠电厂加发电已经不是办法;真正能扭转局面的是把电用得更科学、更高效。过去几年,中国在电网技术上确实走在全球前列;特高压就是典型代表,这种技术能把西部的清洁能源长距离送到东部负荷中心,效率高、损耗低,是目前最靠谱的电力运输方式。

通过特高压,西部一些风电、光伏基地的电已经开始大量向东输送。缓解东部电力紧张,也让西部的资源变成了经济优势;不过,这样的输电通道还得继续建设,才能覆盖更多区域。

除了输电,还得靠储电;储能技术这几年推进得很快,各种电池、抽水蓄能、氢能等方案都在落地。储能的好处是能把白天多发的电存起来,到晚上或高峰时段再释放出来,起到“缓冲器”的作用。

用户侧的参与也越来越重要,通过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等方式,用户可以根据电价变化调整用电时段,错峰用电、避峰用电,让整个系统运行得更平稳。企业、家庭不再是被动用电,而是成为电网的一部分。

政策上也在支持这种转变。不少地方已经开始推行分时电价,鼓励企业在低谷时段用电。电价机制的调整,逐步引导大家改变用电习惯,让电力资源的配置更合理。

从技术到机制,从发电到用电,整个链条都在转变。

电够不够用,关键看能不能配得上

现在的中国,电力系统的压力,更多来自结构不匹配、调度不灵活、机制不完善。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电再多也可能用不上。

算力的崛起,是时代的必然;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持续的电力支撑。这对任何国家都是挑战,中国也不例外,但中国有自己的优势,技术能力强,政策推动快,市场规模大。

电力保供的关键是用制度和技术,把有限的电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就需要更聪明的电网,更多元的供电方式,更灵活的市场机制。

这场“算力对决电力”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只会越来越激烈;算力增长不会等电网升级,谁能先把电用得更高效,谁就能在这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中国在这场变革中,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但要真正走稳,还得在技术、制度、协同上继续下功夫;只有电跟得上,才能托得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

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网:关于2025年夏季高温天气、城乡居民用电激增、空调用电负荷高峰等报道,均为国家级主流媒体在高温期间跟踪报道的内容。

经济参考报、第一财经、界面新闻等财经类媒体:报道了算力基础设施的能耗问题、大模型训练的耗电量、AI数据中心发展规模等内容,以及高技术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对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科技   用电量   狂飙   中国   电力   电网   电价   技术   需求   压力   负荷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