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传出好消息:在该校二级学院联动协作机制下,学生团队充分整合飞机电子设备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多专业优势,经过近一年的设计、研发与测试,打造出“长空之眼”——一款利用无人机搭载图像识别系统,能够自动检测飞机蒙皮损伤的智能装置。该项目成功获得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并与知名飞机维修企业贝迪克凌云达成意向使用协议。
肇庆高校学生团队打造“长空之眼”,解决航空维修领域难题。
该项目精准聚焦飞机维修行业三大制约因素:一是依赖高空车和工作梯等传统作业工具,不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二是人工巡检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三是视觉巡检容易受光线、角度和高度影响,遗漏风险高。项目团队采用轻便无人机搭载高清视觉系统,结合丰富的蒙皮损伤图像样本与自动巡检技术,实现整套流程从规划航线、避障飞行、拍摄识别到自动生成检测报告,彻底改善了行业痛点。
该项目有多项核心技术亮点:AI精准识别, 基于深度学习和视觉技术构建的模型,能高效、准确地识别飞机蒙皮损伤;智能飞行控制,搭载自动飞行航线算法与智能避障算法,确保检测过程安全、自主、高效;自动化报告生成,系统能即时处理数据,智能生成标准化的检修报告;友好人机交互,提供直观易用的操作界面。
“长空之眼”项目获得业内广泛关注。
目前,该项目已经与贝迪克凌云飞机维修工程公司签订意向使用协议,并在吉祥航空、广州MRO展洽会等多场景实际应用,得到业内广泛关注,并建立多项使用意向及合作对接。
该项目负责人李毅亿表示,团队始终铭记“航空报国”初心,在学校跨学科实训平台的支撑与专业教师的全程指导下,不仅攻克了无人机自主巡检、AI损伤识别等核心技术难关,更将课堂所学与行业需求深度融合。“长空之眼”的研发过程,正是践行“产教融合育匠心,科技赋能强民航”的生动实践。
“长空之眼”项目的成功,标志着无人机与AI技术在航空精密检测领域应用的重大进步,为提升飞机维修效率、保障飞行安全提供了创新且实用的解决方案。面向未来,该团队计划在技术上持续优化迭代;在市场上深耕航空维修领域并积极拓展至高铁检修等新场景;在资金方面科学规划融资路径,确保产品持续完善和市场推广有力推进。
撰文:卢舒曼 莫镕弛
图片由学校提供
【作者】 卢舒曼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7-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